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31.
该文采用光学显微镜,首次对九种瘤足蕨属植物的叶柄和羽片横切面进行了解剖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九种瘤足蕨属植物在叶柄中部横切面的表皮、基本组织和中柱以及营养叶羽片的表皮、叶肉和主脉等结构特征是相似的,如叶柄中部横切面的表皮不被毛或是鳞片,表皮细胞形状呈类圆形,具有厚壁组织,中柱为周韧型维管束;营养叶羽片横切面的气孔只分布于下表皮,表皮细胞形状呈扁平状,主脉的结构类型属于周韧型维管束。在系统的演化中,瘤足蕨与桫椤科植物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两者既有相似的特征但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支持瘤足蕨属是一个自然分类的观点。九种瘤足蕨属植物叶柄中部横切面形状有梯形、椭圆形和三角形,叶柄中部横切面维管束的形状成"U"字形、"V"字形或"品"字形;维管束数目1个或3个;维管束结构中的木质部成"八"字形、"U"字形或"一"字形;羽片主脉下侧形成了以三角形、弧形或梯形的突起;叶柄中的木质部形态有两种,即典型的海马形状以及非典型的海马形状,其中典型的海马形状的特点为叶柄的木质部两侧都呈现弯曲成钩的形态,非典型的海马形状特点为2个木质部束的两侧都未出现弯曲成钩的形态或者是其中的一个木质部一端无弯曲成钩的形态,这些形态解剖特征稳定且具类群特异性,为瘤足蕨属植物的分类和系统学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同时,依据其叶柄和羽片横切面解剖叶柄学特征列出了瘤足蕨属植物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32.
大约在1895年前后,人们就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实验室批量培养细菌(如伤寒杆菌)的时候,每当细胞进入快速生长分裂状态之前,总是存在一个无任何生长迹象的潜伏期(latent period)或延迟期(lag phase)。而且这种复苏过程的延迟时间的长短与细胞经历上一次培养过程的时间有关:培养时间越长(细胞越老),复苏的延迟期越长;培养时间越短(细胞越年轻),复苏的延迟期越短[1]。究其原因,当时的观点是经历了长时间培养的细菌细胞受到了损伤,所以再次生长时需恢复一段时间[1]。  相似文献   
133.
笔者对化学和生物合成L-苯丙氨酸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简述L-苯丙氨酸化学合成和酶促合成方法;然后综述微生物发酵法制备L-苯丙氨酸的研究进展,简单介绍大肠杆菌和谷氨酸棒杆菌发酵法生成L-苯丙氨酸的代谢机制,同时,对发酵法合成L-苯丙氨酸的各项应用研究展开重点介绍;最后,对L-苯丙氨酸在生物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4.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G蛋白的表达及gG-ELISA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gG基因,克隆到T载体pMD18-T,经限制性酶切分析及序列测定鉴定正确后,进一步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KG。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呈可溶性及包涵体两种形式表达,重组蛋白质具有免疫学活性。包涵体蛋白经提纯、变性、复性后,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gG-ELISA诊断方法。应用该方法与进口试剂盒(IDEXX)平行检测380份血清样品,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92%(351/380)。对6份病毒分离阳性血清的检测均为阳性,对非相关病原的阳性血清及中监所的阴性血清检测均为阴性,表明所建立的IBRVgG抗体的ELISA检测具有良好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对1248份奶牛血清样本进行了检测,进口牛群的IBRV抗体阳性率平均为21.7%,湖北本地中国黑白花奶牛的抗体阳性率在不同牧场之间变化很大,范围为0.0%~41.5%。  相似文献   
135.
Hippo信号通路是一条存在于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高度保守且由蛋白激酶和转录辅助激活因子组成的级联激酶反应链,整合来自细胞微环境的物理和化学信号,调节多种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生理条件下,Hippo通过磷酸化核心信号轴负性调控YAP/TAZ的转录活性,进而调控下游靶基因转录,参与多细胞生物的增殖、凋亡、分化等生理过程.近...  相似文献   
136.
为研究蛇足石杉内生真菌极细枝孢菌(Cladosporium tenuissimum MT-35)的代谢产物,本实验采用硅胶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从蛇足石杉极细枝孢菌C.tenuissimum MT-35的糙米发酵物中分离出10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MS、NMR数据分别鉴定为4-hydroxy-3-methoxy-2(1H)-quinolinone(1)、acropyrone(2)、lumichrome(3)、(1H-indol-3-yl) oxoacetamide(4)、1,6-dihydro-1-methyl-6-oxo-3-pyridinecarboxylic acid(5)、尿嘧啶(6)、过氧化麦角甾醇(7)、麦角固醇(8)、9(Z),12(Z)-十八碳二烯酰胺(9)、8-O-4-dehydrodiferulic acid(10)。除化合物7和8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C.tenuissimum中分离得到。对分离鉴定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炎和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3、7、8、9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具有抑制活性,IC50<...  相似文献   
137.
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新兴的肿瘤免疫疗法,目前已经在白血病、骨髓瘤等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由于CAR-T细胞是在体外诱导产生的细胞群体,具有很高的异质性。这种异质性的存在,是影响CAR-T细胞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基于NKG2D分子识别和第3代CAR-T细胞技术构建的NKG2D/CAR-T细胞进行了转录组学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比特征基因进行降维聚类,将NKG2D/CAR-T细胞分为12个细胞簇,其特征基因显示NKG2D/CAR-T细胞以幼稚样和中央记忆样细胞亚群为主。不同细胞簇表达基因存在差异,对差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差异基因富集在病毒侵入细胞、插入宿主细胞DNA并复制、T细胞代谢、增殖、活化及分化等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38.
为探索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中作物对N素吸收的差异特性,揭示减量施N对玉米-大豆套作系统的N高效利用机理。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结合小区套微区多年定位试验,研究了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SS)、玉米-大豆套作(IMS)及不施N(NN)、减量施N(RN:180 kg N/hm2)、常量施N(CN:240 kg N/hm2)下玉米、大豆的生物量、吸N量、N肥利用率及土壤N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与MM(SS)相比,IMS下玉米茎叶及籽粒的生物量、吸N量降低,15N%丰度及15N吸收量增加,大豆籽粒及植株的生物量、吸N量及15N吸收量显著提高;IMS下玉米、大豆植株的N肥利用率、土壤N贡献率、土壤15N%丰度降低,15N回收率显著增加。施N与不施N相比,显著提高了单、套作下玉米、大豆植株的生物量、吸N量、15N丰度及15N吸收量;RN与CN相比,IMS下,RN的玉米、大豆植株总吸N量提高13.4%和12.4%,N肥利用率提高213.0%和117.5%,土壤总N含量提高12.2%和11.6%,土壤N贡献率降低12.0%和11.2%,玉米植株15N吸收量与15N回收率提高14.4%和52.5%,大豆的则降低57.1%和42.8%,单作与套作的变化规律一致。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中作物对N素吸收存在数量及形态差异,减量施N有利于玉米-大豆套作系统对N肥的高效吸收与利用,实现作物持续增产与土壤培肥。  相似文献   
139.
研究新疆地区广泛分布的一年生盐生植物灰绿藜种子的萌发特性及其对生境适应性的结果表明:(1)灰绿藜种子萌发的温度范围较广,在15-45℃范围内均有50%以上的种子可以正常萌发,其对高温的耐受力较强,对光不敏感;(2)在一定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范围内(≤25%),PEG引起的渗透胁迫对灰绿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小,但随着PEG浓度的加大其戍苗率逐渐下降;(3)灰绿藜种子在萌发时有较高的耐盐性,NaCl和KCl浓度达到400mmol.L^-1时种子的萌发率仍在90%以上;盐对灰绿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种子萌发时间的延迟:低浓度的NaCl和KCl对灰绿藜幼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子叶生长状态明显改善,胚轴的生长也受到促进。  相似文献   
140.
烯效唑浸种对玉米幼苗生长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烯效唑浸种对玉米苗期叶片和叶鞘伸长生长有抑制作用,且抑制效应随烯效唑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但植株粗壮,叶宽和茎基宽增加,根系增多,根长增加.烯效唑浸种的玉米幼苗中LAA和GA3含量下降,叶鞘中尤为明显;ZT含量则是地上部提高,根中下降,ABA含量提高,植株各器官中(IAA GA3)/ABA比值均下降,IAA/GA3比值均升高,IAA/ZT和GA3/ZT比值则是地上部降低,根中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