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04篇
  67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目的】为明确温度对象虫金小蜂Anisopteromalus calandrae(Howard)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本文研究了5个温度梯度下以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为寄主的象虫金小蜂的存活率、发育历期、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等生物学特性的变化,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用线性回归、Logistic模型以及"王-兰-丁"模型对温度与象虫金小蜂发育速率的关系进行拟合。【结果】象虫金小蜂卵孵化率随温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温度为25℃时,象虫金小蜂的孵化率最高,达到88.67%;象虫金小蜂幼虫期存活率随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温度与各虫态的发育历期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即随着环境温度升高,发育历期明显缩短。象虫金小蜂成虫寿命随温度升高呈现缩短趋势,22℃平均寿命长达17.88 d,31℃平均寿命仅为9.89 d,成虫产卵量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7.81℃,有效积温为138.48日·度;各参数表明直线模型和Logistic模型比"王-兰-丁"模型更能拟合象虫金小蜂发育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结论】温度对象虫金小蜂种群发育和繁殖具有显著影响,25-31℃是象虫金小蜂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最适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612.
邛海流域生态脆弱性及其评价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前,邛海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表现出明显的生态脆弱特征。本文对其特征表现作了阐述,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对其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流域存在四类结构型脆弱因子及三种人为型胁迫因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流域生态脆弱性作了定量评估。评估结果显示,邛海流域生态脆弱度综合指数为3.035,已呈中-强脆弱程度。评估亦识别出影响脆弱性的主次因子,并据此探讨了流域生态环境改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613.
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毕业生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寻求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新方案。方法:以我校检验专业2000、2001届毕业生为对照组,以2002、2003届毕业生为实验组,对实验组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毕业前分别进行综合实践技能考核,并对部分毕业生进行了追踪调查。结果:实验组的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毕业生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实践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14.
与全球范围内气候变暖对植物物候影响研究相比,其他气候因素(如光合有效辐射PAR等)对物候影响报道较少,果树花期物候对光合有效辐射变化响应的研究更是未见报道。本研究以1963—2008年间北京板栗始花物候资料及相应的日光合有效辐射数据为基础,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确定了PAR影响板栗始花物候的两个关键阶段,进而分析了两阶段内PAR、温度及相对湿度变化对板栗花期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北京过去50年两相关阶段内PAR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9月24日至次年2月5日问PAR下降对板栗花期提前具有促进作用,可解释12%的花期提前趋势;2月6日至次年5月31日间PAR下降促使花期延迟,但未达显著水平(P〉0.1)。板栗花期提前主要与2月6日至次年5月31日间温度升高有关,其间温度变化可解释41%的花期提前趋势;其次是相对湿度,PAR变化对花期影响较小。鉴于PAR、温度及相对湿度间的互作效应,PAR和相对湿度对花期物候的影响可由温度效应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615.
松突圆蚧为害对马尾松针叶主要次生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受松突圆蚧不同程度为害的马尾松针叶主要次生物质的测定表明,不同受害程度的马尾松与其针叶内的次生物质含量呈显著的相关性。黄酮、单宁和总酚含量随着为害程度的加重而发生变化,先增加,后降低,这说明了受害程度的强弱对马尾松诱导化学物质变化有影响,次生代谢物质的合成需要消耗能量和物质,影响主要代谢。这是被害松树针叶枯黄、枝干枯死直至植株枯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16.
陈莹  徐平  戴二黑  张瑶 《微生物学报》1963,(收录汇总):2948-2966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是仅次于正在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第二大单一感染致死病因。COVID-19的大流行对TB的诊断及治疗造成了破坏性的影响,全球实现终结TB目标的进展偏离了轨道。因此,早诊断、早治疗依然是防控TB蔓延的关键。TB精准诊断一直受MTB抗原特异性、检测技术特异性和灵敏度的影响,因此亟需挖掘高特异性新抗原、开发新检测技术。随着蛋白质基因组学(proteogenomics)和质谱技术的快速发展,从临床体液、组织样本中高效、精准靶向检测MTB特异性已知、甚至新抗原的表达,以及监测治疗过程中的抗原表达量的动态变化,是TB诊断及治疗的发展趋势。在MTB标准菌株H37Rv的4008个注释基因中(NC_000962.3,NCBI),国内外报道的已注释抗原虽有140多个,但仅有极少的抗原应用于TB的筛查及辅助诊断,离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诊断标准尚远。本文通过对MTB已报道抗原以及基于蛋白质基因组学筛选特异性新抗原的潜力进行综述,为理解已知抗原及开发新抗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17.
鼠伤寒沙站氏菌嘌呤生物合成调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凯奕  戴秀玉 《遗传学报》1995,22(2):152-160
在鼠伤寒沙门氏菌中,由嘌呤从头合成途径合成IMP经10步酶促反应,涉及10个结构基因,其中PurJ purH和purD构成1个操纵子,除purB外均肥反式调节基因purR的负调控。本文以purJHDO^+和O^c突变体为材料,通过体内克隆法分别克隆到O^+purJHK(P2-9)和O^cpurJHD(P^c-12)操纵子;遗传互补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作出了P2-9和P^c-12的物理谱。经2次亚克克  相似文献   
618.
蛇是我国重要的动物资源,分布地区遍及我国的大半部。全国150种左右的蛇类中,毒蛇占40余种。解放后,在觉的领导下,蛇类的综合利用有了飞跃的进展。在教学、科学研究都需要很多蛇。因此,如何捕提毒蛇和无毒蛇,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偏重于浙江民间几种捕捉方法的经验介绍,以供各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619.
松墨天牛化学生态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松墨天牛(Monoohamus alternatus)是危害针叶树的重要蛀干害虫,而且是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主要传播媒介昆虫.本文综述了松墨天牛与寄主植物之间、松墨天牛种内及松墨天牛与松材线虫之间的化学生态学研究进展.在松墨天牛与寄主植物相互关系中,寄主植物中的萜烯类挥发物在松墨天牛选择取食和产卵寄主时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这些挥发物常常因寄主危害与否而发生改变,并对天牛表现出性别差异;寄主中的化学物质如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甾醇、磷脂和黄酮等能够刺激或驱避天牛的取食和产卵行为.松墨天牛种内通讯过程中,两性天牛的吸引、求爱和交尾等生殖行为由性信息素所引起;雌天牛分泌的产卵忌避信息素能够调节产卵刻槽的空间分布,有助于卵的分散,避免下一代幼虫对生存空间和食物的竞争.松墨天牛与松材线虫之间化学生态关系的物质基础为寄主植物、天牛及线虫产生的单萜、CO2及不饱和脂肪酸,它们调控线虫向蛹室的聚集、进入虫体和脱离虫体等行为.最后,展望了松墨天牛化学生态学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20.
从基因组DNA的提取、研究的基因片段、PCR引物选用、扩增条件以及叶蝉科不同阶元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等方面,综述叶蝉科(半翅目:叶蝉科)昆虫分子系统发育的研究进展。目前角顶叶蝉类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大叶蝉亚科次之,其余类群的研究较少或无。线粒体基因与核基因序列联合分析以及线粒体全序列分析以及基因序列与形态数据相结合分析,分子鉴定叶蝉与共生菌之间的协同进化的研究,将是叶蝉分子系统学未来发展的主要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