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中国裂体科血吸虫和稻田皮肤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引言 解放后的新中国在毛主席、党中央的领导下,危害人民的血吸虫病基本消灭。在考察我国血吸虫病的自然疫源和家畜疫源的同时,有关动物血吸虫的问题也得到了注意。这些血吸虫虽然不是人类正常的寄生虫,但其尾蚴却能侵入人体肌肤及内脏,产生称为稻田  相似文献   
62.
相关遗传力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本文提出了研究相关遗传变异的一个新的遗传参数——相关遗传力,它是单个性状遗传力在两个相关性状上的推广,可定义为两性状的遗传协方差对两性状表现型标准差乘积之比。本文证明表型相关系数等于相关遗传力和相关环境力之和,并着重讨论了相关遗传力在间接选择和相关遗传变异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指出在这些方面,用相关遗传力代替遗传相关系数,可以得到较简单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3.
本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多个数量性状的表现型变量与基因型变量的相关关系,提出了典范性状及其遗传力的概念。第一典范性状是测量性状的所有线性组合中具有最大遗传力的线性组合,第i典范性状则是在与前面i—1个典范性状不相关的那些性状的线性组合中具有最大遗传力的线性组合。在实际问题中,只须取少数典范性状进行研究就能充分利用试验所提供的信息。提出了估计典范性状及其遗传力的方法,并讨论了典范性状在遗传育种研究中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4.
本文首次阐明卵形半肠吸虫(Mesocoelium ovatum Goto et Ozaki,1930)的全程生活史。在福州,终宿主为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实验中间宿主为蜗牛,Bradybaena similaris和Cathaica ravida sieboldtiana。蜗牛吞食本吸虫卵而受感染。毛蚴在蜗牛肠管内孵化,而后钻到肠壁外发育为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和囊蚴各发育期。囊蚴可在子胞体中形成并可感染黑眶蟾蜍。本文讨论了半肠属(Mesocoelium)的演化系统问题及与外斜睾总科(Plagiorchioidea)中一些吸虫类群的关系。  相似文献   
65.
本文报道人兽共患的泡状肝包虫病原,西伯利亚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sibiricensis (Rausch andSchiller, 1954)泡状蚴和多房棘球绦虫Ech inococcusmultilocularis ( Leuckart, 1863)泡状蚴在KM株小白鼠发育成熟过程比较观察的结果.此两虫种泡状蚴的发育成熟过程仍然和它们早期发育的规律(唐崇惕等,2001)相同.虽然它们成熟的泡囊都被着生在网状结构中的许多原头节所充满,但是在多房棘球绦虫9-14个月的泡状蚴,仍然可以见到它们的原头节和网状结构都是起源于泡囊囊壁内表面的胚细胞层,并且始终保持与该层的联系.而西伯利亚棘球绦虫泡状蚴在鼠肺脏或肝脏的各泡囊中的原头节和网状结构是由可移动的胚细胞团发育生成,它们与泡囊囊壁没有如前者样的联系.西伯利亚棘球泡状蚴在各别小白鼠肝脏也能发育成熟,但不正常,宿主反应异常强烈.  相似文献   
66.
本文记述分布在我国的盾盘吸虫六种:贝居腹盾吸虫(Aspidogaster conchicola K.Baer);黑龙江腹盾吸虫(Aspidogaster amurensis Achmerov,1956);饭岛腹盾吸虫(Aspidogasterijimai Kawamura,1913);印度腹盾吸虫(Aspidogaster indica Dayal,1943);中华杯盾吸虫(Cotylaspis sinensis Faust and Tang,1936)及东方簇盾吸虫(Lophotaspis orientalis Faust and Tang,1936)。对各虫种的形态特征作简单描述。    相似文献   
67.
福建腹口吸虫种类及生活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一、前言 腹口类吸虫由于其口孔开在身体腹面中央部位而不同于所有口孔开在前端的复殖类吸虫。本类吸虫的各幼虫期,如具纤毛棒的毛蚴、分支的胞蚴以及牛首状的尾蚴等特征也和前口类吸虫的各幼虫期有显著的差别。自从1819年Rudolphi发现腹口吸虫至今世界各地报道的种类已有一百七十余种,但是,在这许多种类中,进行过生活史研究的只有十  相似文献   
68.
寄生于鸟类和哺乳类的短咽科(Brachylaimidae)中的短咽属(Brachylaima)吸虫经记述有60余种,但有关生活史的报道不上10种。本文报道在福州二种陆地蜗牛,Bradybaena similaris和Cathaica ravida sieboldtiana,体内所见的一种短咽类吸虫的幼虫期包括胞蚴,尾蚴和后期尾蚴的观察。因此成熟的后期尾蚴人工感染八哥(Acridotheres c.cristatellus)雏鸟获得中口短咽吸虫(Brachylaima mesostoma)的成虫。本吸虫的天然终宿主在福州有八哥和黑鸫(Turdus merulamandarinus)。  相似文献   
69.
群体融合对选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群体融合对选择有效性的影响⒚显性完全且选择不利于纯合子 aa 时,当群体中隐性基因的频率 0≤q< 1/3,群体融合导致选择有效性增加;而当 1/3< q≤1 时,融合使选择有效性减小⒚无显性即选择不利于 Aa 和 aa 时,群体融合导致选择有效性减小⒚超显性即选择有利于杂合子 Aa 而不利于纯合子 A A 和 aa 时,当 0≤q< 1/2,融合导致选择有效性增加;当 1/2< q≤1,融合导致选择有效性减小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