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金城 《微生物学通报》2009,36(5):0780-0780
近年来养猪业规模化发展迅速,但猪的传统传染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新的传染病却不断涌现,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比利时学者Hommez等首先在化脓性病变的猪体内分离到了一种类放线菌[1],Collins等(1993)通过16S rRNA测序分析,将这类细菌命名为生殖道放线菌(Actinomyces hyovaginalis)[2].  相似文献   
162.
染色体微切割、微分离、微克隆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戢福云  余其兴 《遗传》2000,22(4):258-261
自1981年染色体微切割及微克隆技术创建以来,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人类及动植物遗传学、医学、进化学等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构建特定染色体或染色体区域的DNA文库、制备染色体描绘探针池以研究染色体重排和染色体进化等。本文对该技术的产生、发展及某些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Abstract: Since chromosome microdissection and microcloning technique was developed in 1981,it has been wide ly used in genetics,medicine,evolution and other fields,mainly in establishing chromosome or chromosone specific region DNA libraries,preparing chromosome painting probe pools to study chromosome rearrangement and evolution.In the paper,th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techniqu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3.
目的:探讨超细支气管镜检查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OS)中的诊断和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移植术后3月诊断为BO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BOS的诊断和治疗特点。结果:我院2例患者从Allo-HSCT到诊断为BOS时间均为移植后3月内,临床表现活动后胸闷气促,肺功能呈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超细支气管镜检查直视下,观察到左右多部位6级及以上细支气管管腔口薄膜样增生物阻塞管腔,使用活检钳机械扩张或冷冻等方式可以打通闭塞气道,术中、后未发生检查相关并发症,经治疗后患者症状较前明显改善,其中1例患者后续随访其气管镜镜下见原闭塞细支气管管腔治疗后呈持续开放状态。结论:超细支气管镜检查可有效诊断Allo-HSCT后发生BOS,还可通过呼吸介入治疗打开细支气管达到短期肺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64.
王冬生  马恩沛 《昆虫学报》1993,36(3):379-381
作者在研究园林叶螨时,发现叶螨一新种及三个中国新记录,兹记述如下。 朴始叶螨 Eotetranychus celtis Ehara,中国新记录Eotetranychus celtis Ehara,1965:620 标本记录:16 59若螨,1987.Ⅵ.6,安徽省黄山,王冬生采自构树  相似文献   
165.
颞颌关节受力形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采用二维有限元法对下颌骨和颞颌关节在闭合口咬合时的应力分布进行测试分析。在咬合时,正常情况下关节盘后部的应力最为集中。在磨牙缺失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应力要比正常情况下的应力值大。临床上因咬合情况发生变化(如后牙缺失等)而引起的关节病变(疼痛,关节盘穿孔等)亦可用本文结果来解释。  相似文献   
166.
作者在鉴定采自安徽、陕西和甘肃的细须螨时,发现3新种,它们分别隶属于细须螨科Tenuipalpidae的埃须螨属Aegyptobia和植须螨属Phytoptipalpus;这两个属我国均无记录,今将新种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7.
为比较二倍体和四倍体白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切花挥发性成分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了二倍体和四倍体白姜花切花初开期、盛开期和初衰期释放物质种类,通过峰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建立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分析。结果表明,白姜花切花挥发性成分包含63种萜烯类、40种苯丙素类和22种脂肪酸衍生物类物质;萜烯类物质相对含量大于其他两类,四倍体白姜花在初开和盛开期挥发物质总质量极显著大于二倍体。二倍体与四倍体挥发性成分的组间差距明显,两个倍性组内差距在正常范围内;挥发性成分约63.7%的代表性特征得到较好聚类;优势成分和劣势成分均是两个倍性白姜花差异的重要成分。在盛开期和初衰期,α-罗勒烯是四倍体特有的且相对含量最大的优势成分,β-罗勒烯是二倍体中相对含量最大且显著多于四倍体的优势成分;二倍体和四倍体共有的优势成分和贡献较大的物质是石竹烯、沉香醇、桉树脑、α-金合欢烯和苯甲酸甲酯等。总体上,二倍体白姜花在四倍化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种类和总含量增加,相同倍性不同时期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也存在差异,白姜花切花的挥发性成分以萜烯类为主。  相似文献   
168.
169.
大鼠血浆β—内啡肽放射免疫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小滨  林葆城 《动物学报》1989,35(4):440-441
β内啡肽(β Endorphin,β-EP)在脑内分布广泛,对神经、内分泌、体温、呼吸、心血管、疼痛及免疫等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当前,β-EP 的研究已成为神经内分泌领域中最受人重视的课题之一。鉴于β-EP 有种属特异性问题,本工作旨在建立大鼠血浆β-EP 的放射免疫测定(RIA)。 β-EP 的抗血清制备及其放射免疫测定,参照祝元祥、张崇理的工作。 大鼠断头后,将躯干血(约4—5毫升)收入预冷的,加有EDTA Na_2 12毫克、杆菌肽 400微克的塑料指形管中,离心(4℃,2,000xg)15分钟,取血浆贮存于-40℃ 冰箱中待测。  相似文献   
170.
田野工作作为一种经典研究手段和科学学术范式,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获取事实,探寻现象背后的逻辑和意义,特别适合对繁杂琐碎、难以系统表述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事件,或缺乏客观表达能力的人群进行研究。田野工作研究有助于再现日常生活和行为的丰富细节和真实性,并且挖掘行为背后的意义。将田野工作用于食物消费研究中,有助于解决当前食物消费研究中数据获取成本高、准确性差的问题,弥补食物消费研究“重统计数据,轻生活实践”的不足,充分呈现食物消费的丰富内容和复杂层面,并挖掘其中的深层结构和意义。探讨应用田野调查工作方法研究中国居民食物消费问题,对于促进我国食物消费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和理论进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