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9 毫秒
51.
5种中药对产酶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5种中药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持续高产AmpC酶菌株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分别检测5种中药对产ESBLs和AmpC酶菌株的最低抑菌作用。结果5种中药对产ESBLs和AmpC酶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黄芩抑菌效果较好,对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46/80)的最低抑菌浓度为31.25mg/ml,产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19/30)其最低抑菌浓度为31.25mg/ml,其次为黄连和千里光等。结论部分中药对产ESBLs和AmpC酶菌株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52.
植物种群调查结果证实,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中间锦鸡儿(C.davazamcii Sancz.)和柠条锦鸡儿(C. korshinskii Kom.)在内蒙古高原形成地理替代分布.种群分布、分类、形态、生长发育和遗传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地理替代分布是连续的、渐变的,三个种在内蒙古高原自东向西形成一个地理连续渐变群.分析内蒙古高原的气候变迁和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及柠条锦鸡儿的地理替代分布状况认为,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地理替代分布是适应环境演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索以精原细胞转染法制备乙肝病毒HBx基因及突变ras基因的转基因小鼠的可行性.方法:首先构建携带HBx基因和突变ras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x及pEGFP-N1-Kras.将上述两种重组载体混合后,用脂质体包被,用注入4只雄性小鼠之睾丸组织中.注射后4周,使上述处理过的雄性小鼠与雌性小鼠合笼交配.小鼠出生后2~4周,剪其尾尖,并以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对基因整合进行鉴定.结果:共产仔小鼠35只,3只仔小鼠PCR阳性(阳性率8.6%).其中,两只HBx基因阳性,1只HBx、ras基因均为阳性.结论:以精原细胞作为栽体,建立带HBx及ms基因的小鼠模型是可行的,为建立树鼩转基因动物模型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4.
应用ITS序列分析探讨偏花报春的系统位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于偏花报春Primula secundiflora Franch. 的系统位置,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偏花报春具有典型的钟状花冠,应置于钟花报春组Sect.Sikkimensis;而另一种意见则依据其他特征将其置于灯台报春组sect.Proliferae。通过对偏花报春、灯台报春组4种植物和钟花报春组3种植物核糖体DNA中的内转录间隔区(ITS)的序列测定及分析,并结合形态学及染色体特征的比较论证,认为偏花报春应置于灯台报春组。  相似文献   
55.
内蒙古中东部不同草原地带羊草种群遗传分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运用 RAPD技术对内蒙古不同草原地带分布的 5个羊草种群 (共 10 0个个体 )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 31个随机引物(10 nt)在 5个羊草种群中共检测到 4 96个扩增片断 ,其中多态性片断 4 89个 ,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达 98.6 %。利用 Nei指数和Shannon指数估算了 5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并计算种群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运用 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无论是种群内还是种群间 ,羊草均存在较高的遗传变异 ,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 (Nei指数和 Shannon指数估算结果分别为 85 .4 %和 72 .5 % ) ,只有少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 ;不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 ,各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5个种群的平均遗传距离为 0 .5 0 95 ,变异范围为 0 .4 6 84~ 0 .5 4 76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地理距离较近的种群遗传距离较小 ,首先聚在一起 ,而地理距离较远的种群遗传距离较大 ,说明羊草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存在一定相关性 ;但地理距离最近的两个种群并未最先聚集 ,说明羊草种群间的分化还与其生境的异质性有关  相似文献   
56.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鞘内注射毒蕈碱型乙酰胆碱(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M) 受体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对吗啡戒断大鼠蓝斑(locus coeruleus,LC)区内Fos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鞘内注射M_2受体和GDNF反义寡脱氧核苷酸明显减少大鼠吗啡戒断症状评分值(n=6,P<0.05)。正常大鼠LC区神经元Fos基础表达较低,吗啡依赖大鼠LC区神经元Fos表达增加,吗啡依赖大鼠纳酪酮(4mg/Kg,ip)催促戒断后,Fos表达进一步增加;鞘内注射M_2受体和GDNF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处理后均减少吗啡戒断大鼠LC区神经元Fos表达(n=5,P<0.05)。而鞘内注射M_1受体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处理组LC 区神经元Fos表达较吗啡戒断组没有显著差异(n=5,P>O.05)。结果提示:脊髓M_2受体调节吗啡戒断时LC区的神经元激活,而这种神经上行性激活涉及神经元与胶质细胞之间的适应性调节。  相似文献   
57.
五种野生观赏报春花引种驯化初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报道了采自云南西北部的5种野生报春(灰岩皱叶报春Primula forrestii Franck,海仙花P,poissonii Franck,橘红灯台报春P.bulleyanan Forr.,偏花报春P.secundiflora Franch和钟花报春P.sikkimensis Hook)的引种驯化研究。将采自不同地方,不同气候以及不同生态环境下的种子,通过在不同控制条件下包括基质、温度、光照等“从种子到种子”整个过程的实验观察,得出结果如下:(1)虽然每个种的种子在不同的基质中萌发率参差不齐,但所有种子在昆明栽培条件下都有高的萌发适应性。(2)虽然它们的开花时间不同(海仙花和偏花报春除外),但所有从播种获得的植株要10—16个月才能开花,与野生报春相比栽培的报春花花期提前2—3个月,灰岩皱叶报春还出现了重瓣花。(3)苗圃的报春花结实率比在野生状态下的低,人工授粉后座果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8.
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报告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的超微结构。在透射电镜下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呈多角形、圆颗粒形,三角扇形和鞭毛形等多种形状,其中以多角形为主。细胞表面光滑,或有乳头乳突起,微绒毛和微饮泡等。胞质内有不同数量的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和糖原颗粒等分布,高尔基复合体很少或无;其中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可以作为评判培养条件优劣的一个指标。核常呈圆形,核膜为一单位膜,核孔清晰;核内具较丰富的异染色质,核膜内缘常有  相似文献   
59.
灭幼脲对亚洲玉米螟胚胎气管系统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霈  弓惠芬 《昆虫学报》1989,32(2):144-148
初产下的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卵,经灭幼脲处理,观察发现:具有抑制几丁质合成性能的灭幼脲对该种害虫的胚胎发育阶段不导致中断,而对气管系统的发生和形成产生严重阻碍.卵内幼虫近孵化时不能开始气管呼吸,生命活动停滞,死于卵壳内.这观察结果可阐明灭幼脲的杀卵机制,并指出更好地应用灭幼脲的途径.  相似文献   
60.
以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油蒿群落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油蒿群落不同发育阶段植物叶C、N、P含量,分析了植物叶C∶N∶P比化学计量特征,探讨了油蒿群落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油蒿群落发育早期,植物生长受N限制,发育中后期,植物生长受P限制;油蒿群落发育早期阶段的植物具有较高的叶C∶N比和较低的叶N∶P比,而油蒿群落发育后期阶段的植物具有较低的叶C∶N比和较高的叶N∶P比。随着叶C∶N比的增大,油蒿群落生物量呈指数函数显著降低,物种多样性呈对数函数降低的趋势,但不显著;而随着叶N∶P比的增大,油蒿群落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均呈幂函数显著增加,表明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油蒿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