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4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10种多孔类真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MTT法对10种多孔类真菌的发酵液和菌丝体提取物进行抗人肺癌细胞实验,测定培养基种类和培养时间对菌株抗肿瘤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DA培养基培养的Onnia tomentosa和Ceizene unicolon的发酵液以及木屑马铃薯培养基培养的Formitopsis pinicola菌丝醇提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其中Formitopsis pinicola菌丝醇提物浓度为500μg/mL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达到88.87%;且在不同的培养基中及不同的培养时间获得的菌丝醇提物的抗肿瘤活性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2.
33.
生物炭对土壤水分蒸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干旱区生物炭的合理施用量及其对土壤水文过程的影响,采用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3种生物炭添加量(5%、10%和15%)和4种生物炭类型(d<0.25 mm竹炭、0.25 mm<d<1 mm竹炭、d<0.25 mm木炭和0.25 mm <d<1 mm木炭;d为粒径)对地下水补给、土壤持水能力、土壤水分上升运动和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 生物炭对地下水补给、土壤持水能力、土壤水分上升运动和蒸发都有明显影响,但生物炭原料和粒径不同,其影响效果不同;随生物炭施加量的升高,地下水对土壤补给量增大;添加生物炭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促进土壤水含量的上升速度,其中,添加竹炭效果大于木炭,小粒径生物炭大于大粒径生物炭;生物炭添加量较低(5%)时能有效抑制土壤蒸发,但添加量过高则可能促进土壤蒸发.干旱地区土壤适当施用生物炭可提高土壤保墒能力.  相似文献   
34.
玫瑰花红色素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以玫瑰花色素作为新型天然食用色素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对光、温度、pH值、氧化介质、还原介质、蔗糖、咸味(NaCl)、铝制品(FeCl3)、铜制品(CuCl2)、锡制品(SnCl2)等对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色素对光、热耐受性好;适用pH值范围宽;耐氧化性较差,耐还原性较好;Fe^3+和Sn^2+对其吸光值有明显影响,Cu^2+、Al^3+、食盐和蔗糖则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35.
本文报道了父母双方上溯三代均为畲族的123名健康人的9个红细胞血型系统的分布。其表型分布如下:ABO血型系统:A型34人,B型26人,O型57人,AB型6人。MNSs血型系统:MNSs型5人,MMSs型5人,NNSs型1人, MMss型32人,MNss型62人,NNss型18人。未发现SS型。Rh血型系统:CCDee型44人,CcDee型9人,CCDEe型5人, CcDEe型55人,ccDEe型2人,ccDEE型8人,未发现ccDee、CCDEE型及CcDEE型。Duffy血型系统:Fy(a+b-)型115人,Fy(a+b+)型8人,未发现Fy(a-b+)及Fy(a-b-)型。 Kidd血型系统:Jk(a+b-)型49人,Jk(a+b+)型43人,Jk(a+b+)型43人,Jk(a-b+)型31人,未发现Jk (a-b-)型。Lutheran血型系统: Lu(a-b+) 型123人,未发现Lu(a+b-)及Lu(a+b+)型。Diego血型系统:Di(a+)型13人,Di(a-)型110人。P血型系统:P1(+)型38人,P1(-)型85人。Lewis血型系统:Le(a+b-)型16人,Le(a+b+)型9人,Le(a-b+)型91人,Le(a-b-)型7人。  相似文献   
36.
37.
为研究平欧杂种榛在新疆干旱地区的生态适应性,以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种质资源汇集圃内的38个品种(系)平欧杂种榛为试验材料,采用石蜡制片法,应用光学显微技术测定了叶片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主脉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海比)、栅栏组织结构紧密度和海绵组织结构疏松度等9个抗旱相关的解剖结构特征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系)主脉厚度、上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均表现出极显著水平差异,叶片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之间呈极显著相关和显著相关关系。(2)主成分分析表明,第1、2、3主成分的特征值分别为3.109、2.614和1.884,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4.52%,基本能概括所有指标的主要信息。(3)采用聚类分析法将38个材料分成5大类;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抗旱能力显示,材料84-48、81-21、84-310、F-03、B-11、85-162的抗旱性较强,材料85-127、85-88、B-21、80-4的抗旱性较差。  相似文献   
38.
为了提高本课题组前期构建的Ⅱ型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的人工三维软骨支架对软骨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采用乳化交联法以壳聚糖为原料,加入细胞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并通过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了包裹TGF-β1的壳聚糖微球。然后分别将其与空白壳聚糖微球整合进软骨支架中,并接种小鼠软骨细胞ATDC-5,通过观察细胞生长状态来评价缓释微球在人工软骨支架中对软骨细胞生长是否具有促进作用。结果显示所制得的壳聚糖微球球体表面光滑,分散均匀,直径在100 nm左右,吸水率良好可达983.73%±4.38%,抗酶解作用较强,第28天时降解率仅达到51.0%±1.8%。由TGF-β1累积释放曲线可知TGF-β1在开始的24 h内释放最快,之后逐渐减慢,在120 h之后进入平台期,具有缓释效果。MTT试验以及荧光染色试验充分表明,由Ⅱ型胶原蛋白、透明质酸以及硫酸软骨素构建的三维软骨支架适合ATDC-5细胞的生长增殖,并且壳聚糖微球对TGF-β1的缓释能够显著促进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酒精所致骨质疏松大鼠骨形成、骨矿化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 组、熊果酸对照组、模型组、熊果酸低、中、高剂量组,同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50 mg/kg 熊果酸、50%酒精,50 mg/kg 熊果酸,100 mg/kg 熊果酸,150 mg/kg 熊果酸灌胃。熊果酸对照组生理盐水剂量同空白组,熊果酸低、中、高剂量组酒精剂量同模型组。灌胃共 持续8 周。磷钼酸法检测血清磷(P)含量,比色法检测血清钙(C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骨钙素(BGP)、骨形成蛋 白-2(BMP-2)浓度;HE 染色法观察股骨结构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血清BGP、BMP-2 和Ca、P 均明显 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 < 0.05),但熊果酸对照与空白对照组各项指标结果相近。熊果酸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BGP、Ca 和P 水 平均较模型组有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仅熊果酸高剂量组血清BMP-2 显著升高(P < 0.05)。股骨组织HE 染色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骨小梁致密、规则且较粗,粗细均匀;模型组骨小梁稀松、不规则、粗细不均匀,甚至可见骨小梁断裂; 熊果酸中、高剂量组骨小梁致密、规则、较厚、粗细均匀,未见骨小梁断裂。结论:熊果酸能够促进酒精性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形成, 抑制骨矿物质的流失,在改善酒精致骨质疏松方面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0.
本文研究了Cu2+、Pb2+、Zn2+和Ag+等重金属离子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活力的影响。其结果表明:Cu2+、Pb2+和Zn2+对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Cu2+和Zn2+对酶的抑制作用均表现为非竞争性抑制类型,Cu2+和Zn2+对酶的抑制常数(KI)分别为1.25 mmol/L和8.10 mmo/L;Pb2+对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混合型抑制类型,其对酶的抑制常数KI与KIS分别为10.44 mmol/L 和2.18 mmol/L。Ag+对酶的效应为先激活后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表现为反竞争性抑制类型,Ag+对结合酶(ES)的抑制常数KI为204.51 m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