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使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rhIL-6)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和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测胞浆内游离钙离子的时空分布。静息状态巨噬细胞Ca2+浓度10-8`~10-7moo/L,加入100u/mlrhIL-6后,未见作用。从200u/ml至400u/ml不同浓度的rhIL-6则使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呈尖峰状迅速升高300%左右,然后急剧下降至静息值。且各个浓度对Ca2+的升高幅度及峰形基本一致,但随浓度的升高,Ca2+浓度达到高峰所需的时间逐渐缩短。这说明,胞外IL-6浓度存在着一阈值,只有达到或超过这一阈值,才能通过一定机制造成细胞内Ca2+的升高  相似文献   
43.
膜表面质子可能是ATP合成的主要驱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细胞压破碎仪破碎鼠肝线粒体,得到了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SMP,其呼吸控制率为1.4。分别采用荧光探针oxonolVI和acridineorange,利用荧光淬灭法测定了丙二酸滴定过程中,SMPΔΨ和ΔpH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当丙二酸浓度达到0.75mmol/L时,ΔΨ的建立完全被抑制,而ΔpH仍然保持了83.9%。当丙二酸浓度达到1.00mmol/L时,ΔpH的建立才完全被抑制。SMPATP合成活性的测定显示,当ΔΨ的建立被完全抑制,而ΔpH仍然存在时,仍有部分ATP合成活性(34.1%)。上述现象为膜表面高能质子是ATP合成的主要驱动力的观点提供了又一佐证。此外,当丙二酸浓度从0mmol/L增加到0.75mmol/L时,尽管ΔΨ与ΔpH的变化不很大,但SMPATP合成活性却出现明显降低,与氧化呼吸链活性的变化类似,二者呈对数关系,也表明ATP合成很可能与ΔμH+并不直接相关,而与膜表面质子流量呈更为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44.
糖苷类化合物在医药、食品、表面活性剂和化妆品等领域应用广泛,通过糖苷酶催化糖苷类化合物合成具有原料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糖苷酶催化过程可分为逆水解反应和转糖苷反应两大类,但反应体系中的水会限制反应的进行,而适当降低体系中的水活度可以有效提高糖苷酶的催化效率。但游离的糖苷酶在低水活度时容易失活,限制了糖苷酶在低水环境下的应用。固定化酶技术通过载体和酶的相互结合能够有效提高酶结构的稳定性,使得糖苷酶能够在低水环境下甚至有机溶剂体系中保持酶活,从而实现糖苷酶在低水活度环境下的应用,提升糖苷合成效率。从糖苷酶催化性质出发,文中归纳了近30年来糖苷酶固定化的相关研究,其中包括单一或综合的固定化技术,以及近些年发展的结合基因工程的固定化技术,为糖苷酶的固定化及糖苷合成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5.
微生物磁学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近年来,有关微生物磁学特性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主要集中在磁场作用下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和致基因突变性的研究,利用脉冲电磁场灭菌和趋磁性细菌在工业、医学等方面的应用,以及磁场在农业上提高微生物增肥效果和矿冶上细菌的浸矿效果。  相似文献   
46.
大型水生植物及其附着藻类是浅水湖泊中的重要初级生产者。淡水螺类作为重要的初级消费者,其密度对沉水植物及其附着藻类的影响存在争议。本研究设置4种初始螺类密度(0、40、80、240 ind·m-2),研究淡水螺类(椭圆萝卜螺Radix swinhoei H.Adams)对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 Yan)及其附着藻类的直接牧食作用和螺类种群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添加螺处理中,刺苦草和人工基质表面附着藻类的生物量显著降低,同时沉水植物的生长显著增加,在较高初始密度螺类处理中刺苦草产生更多的分株。到实验结束时,螺类的死亡率较高,但3个有螺处理间螺类鲜重无显著差异,而高初始密度螺类条件下的最终密度仍较高,同时个体重量(均重)也较小。在中富营养条件下淡水螺类可以直接牧食沉水植物叶片,但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显著,有可能是因为沉水植物并不能作为唯一的食物来源维持螺类种群,同时螺类的种群结构受到水体营养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47.
静磁场对大肠杆菌生长过程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对在外加静磁场和正常情况下培养大肠杆菌生长情况的对比分析 ,发现试验条件下所选磁场对大肠杆菌有明显促进生长的作用 ,菌落计数结果表明磁场越强作用效果越明显。对试验结果进行Dunnettt检验发现均具有差异显著性  相似文献   
48.
通过实验,研究节肢动物在自然状态下的腐解发生和发展规律。跟踪记录腐解过程的Eh值和pH值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其宏观表现将腐解过程分为3个阶段。实验结果表明腐解过程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不同的底质条件、水介质条件下的腐解速率有所差异,沉降在沙质表面上的尸体腐解最快,富含有机质的淤泥较慢,浸泡在淡水里面的尸体腐解最慢。由于有机质的分解,使得周围环境的Eh值和pH值均下降而呈强还原性但未明显呈酸性。不同类型的生物其腐解方式差异很大,研究节肢动物腐解过程,为节肢动物或类似动物软体的特异埋藏的过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9.
目的和方法:将可产生含有HSVTK基因逆转录病毒的包装细胞与BEL7402肝癌细胞混合后,接种于裸鼠皮下,复制肝癌模型。确定HSVTK基因转移后,给予动物注射GCV,观察HSVTK/GCV系统基因治疗实验性肝癌的在体疗效。结果:在体条件下,逆转录病毒可将HSVTK基因部分转导至肝癌细胞;GCV作用后,TK+中瘤细胞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电镜观察发现,GCV杀伤TK+肿瘤细胞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细胞核;虽然组化染色分析表明TK基因转移效率只有10%~30%,但测量肿瘤体积显示HSVTK/GCV系统杀伤肝癌细胞的效果依然明显,故其作用机制可与“旁观者效应”有关。结论: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有可能成为基因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0.
RAPD重建的大豆属植物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惠东威  庄炳昌 《遗传学报》1996,23(6):460-468
利用8种RAPD引物(OPH-2、OPH-3、OPH-5、OPH-12、OPH-15、OPH-16、OPH-18和OPH-20)对大豆属的21份植物材料,其中包括Glycine亚属的10个种和Soja亚属的3个种,进行了基因组指纹图谱构建。通过对获得的基因组指纹图谱的量化分析,利用Unweightedpairgroupwithmathematicaverage(UPGMA)对大豆属中的各个种进行了亲缘关系重建。重建的亲缘关系表明:G.tomentella种中存在3种不同的进化类型,其分化距离已大于某些种种间的分化距离,它们可能是被形态遮蔽的3个种。Soja亚属内3个种的分化关系同前人的研究推断相同,其亲缘关系很近,这一结果支持将这3个种归并为一个种的观点。但是重建的亲缘关系未能显示出大豆属两个亚属的划分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