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0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74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3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摘要 目的:探讨视觉功能训练联合托吡卡胺滴眼液在治疗假性近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眼科和重庆佑佑宝贝妇儿医院眼科2019年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400例假性近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200)。对照组给予滴眼液缓解眼疲劳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视觉功能训练联合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6个月后裸眼视力、眼轴长度、屈光度、正相对调节量和视疲劳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2个月和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裸眼视力分别为(0.75±0.05)和(0.81±0.04),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屈光度分别为(+0.05±0.50)和(+0.06±0.4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正相对调节量检测结果依次是(-1.98±0.07)和(-2.51±0.24),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两组患儿视觉感知双眼视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视觉功能恢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视疲劳调查显示观察组患儿视疲劳评分分别为(6.90±0.89)分和(3.91±0.8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觉功能训练联合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疗能有效提高患儿裸眼视力、改善屈光度、正相对调节量和视觉感知功能,从而减少视疲劳,预防近视。  相似文献   
112.
草地贪夜蛾是入侵我国的重大农业害虫,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为明确该虫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适合度,本文系统研究了草地贪夜蛾取食花生、荞麦和生姜3种寄主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在3种寄主植物上的繁殖力高低为花生(771.73粒)>荞麦(477.13粒)>生姜(209.22粒),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差异,幼虫和蛹重均是花生>荞麦>生姜。草地贪夜蛾取食花生、荞麦和生姜后的净增殖率(R 0)分别为226.36、102.45和20.75,内禀增长率(r m)分别为0.16、0.13和0.06。研究发现,草地贪夜蛾在花生、荞麦和生姜3种寄主植物上均能实现种群繁殖,其中,花生是最适宜的寄主,荞麦次之,生姜相对较不适宜。  相似文献   
113.
水椰八角铁甲Octodonta nipae(Maulik)是一种严重为害棕榈科植物的外来入侵害虫。为了明确日龄和性别等个体因素对水椰八角铁甲成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化学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不同日龄的水椰八角铁甲雌、雄成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水椰八角铁甲成虫的表皮碳氢化合物由21种C_(18)-C_(30)的碳氢化合物构成,包括11种正构烷烃、2种单甲基烷烃、1种多甲基烷烃、3种正构烯烃、1种单甲基烯烃和3种环烷烃。不同日龄和性别成虫的表皮碳氢化合物的组成种类相同,但是一些组分的含量有明显变化,例如1 d、5 d、10 d和15 d雌、雄成虫之间正二十四烷、正二十六烷、2-甲基十九烷和1-二十烯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水椰八角铁甲成虫表皮碳氢化合物具有性二型,如性成熟雄虫的表皮的正二十烷、正二十一烷、正二十四烷、正二十六烷、2-甲基十九烷、10-甲基二十烷、1-二十烯和1-二十二烯的含量显著高于性成熟雌虫。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检验检疫过程中水椰八角铁甲近缘种,以及日龄、性别和性成熟的快速鉴定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4.
115.
养殖美洲黑石斑(Centropristis striata)发生以“内脏白点”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暴发性死亡, 为明确美洲黑石斑患病原因, 对患病鱼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以期为防治美洲黑石斑迟缓爱德华氏菌病提供参考依据。患病的美洲黑石斑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鳃和内脏组织如脾脏及肾脏上布满白点。从患病鱼的病灶处分离纯化到一株优势致病菌株(ZS201807), 通过对该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基因测序等综合分析, 鉴定该菌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人工感染实验证实此菌株可引起健康美洲黑石斑发病并表现出与自然发病相似的症状。利用组织切片和电镜超薄切片技术对患病美洲黑石斑鱼的肝脏、脾脏、鳃丝等6种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组织病理结果显示, 脾和肾是感染较严重的主要靶器官, 脾脏组织内大量红细胞浸润, 出现严重瘀血; 鳃丝毛细血管扩张; 肾小管管腔狭窄, 肾小球肿大, 上皮细胞肿胀, 细胞空泡化。超微病理显示, 病鱼脾脏和头肾组织有大量杆状细菌积聚。药敏试验发现该菌对环丙沙星(5 μg/片)、四环素(30 μg/片)、恩诺沙星(5 μg/片)等14种药物敏感; 对青霉素(10 U/片)、阿奇霉素(15 μg/片)、丁胺卡那(30 μg/片)等13种药物耐受。证实此次养殖美洲黑石斑发病死亡的病原菌为迟缓爱德华氏菌。  相似文献   
116.
目的:研究脱脂对苜蓿膳食纤维提取物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初花期和结荚期苜蓿草粉为原料,研究了脱脂处理对苜蓿草粉及其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提取物膨胀力、持水力和持油力的影响。结果:脱脂可显著提高不同生长时期苜蓿草粉及初花期IDF提取物的持油力(t>t0.05)、初花期草粉持水力(t>t0.01);显著降低初花期草粉(t>t0.01)及其IDF提取物的膨胀力(t>t0.05);对初花期和结荚期苜蓿IDF提取物持水力、结荚期苜蓿草粉及其IDF提取物的膨胀力、结荚期IDF提取物持油力无显著影响(t相似文献   
117.
为了解三门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现状和动态变化,分别于2015年11月、2016年2月、5月和8月在三门湾海域用阿氏拖网对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 经鉴定,大型底栖动物有119种,主要类群为鱼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占种类总数的79%。大型底栖动物全年优势种为细螯虾、长额超刺糠虾和六丝钝尾虾虎鱼,不同季节优势种的变化明显,种类差异性较大。大型底栖动物的年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0.025 g·m-2和0.07 ind·m-2。三门湾大型底栖动物各季节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2.21~3.18,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为3.25~3.78,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53~0.79。ABC曲线分析显示,在春季和冬季,群落受到中等程度干扰;而在夏季和秋季,群落受到轻微扰动。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水深、温度、盐度和pH值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最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18.
新疆吉木萨尔县蝴蝶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蝴蝶作为指示生物, 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多样性监测及环境质量评估。探究新疆吉木萨尔县蝴蝶群落多样性, 可为当地蝴蝶多样性的保护及环境监测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采用样线法在新疆吉木萨尔县选取山前荒漠、农田、山地草原、山地森林、亚高山草甸5种不同的生境类型, 对蝴蝶种类和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记录蝴蝶4,401号, 隶属于7科26属38种。其中蛱蝶科有9属12种, 为优势科; 粉蝶科的个体数最多, 占比55.01%; 绢蝶科、凤蝶科和弄蝶科的种类数和个体数最少, 均为单科种, 是该地区的稀有类群。对不同生境蝴蝶群落多样性和相似度分析比较的结果显示: 5种生境中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亚高山草甸、山地森林、山地草原、农田及山前荒漠, 其中山地森林和亚高山草甸的相似性系数较高, 达到0.77, 山前荒漠和山地草原的相似性系数最低, 为0.37。蝴蝶物种数及多样性指数随海拔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蝴蝶群落随月份发生变化, 蝴蝶种类和数量在5月发生、7月达到峰值。蝶类个体数在3年内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表明, 蝴蝶物种的组成和多样性与生境类型具有密切联系, 保护生态环境, 维持该地区植物群落的多样性、降低人为干扰程度是保护蝶类多样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9.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 生态系统正处于剧烈变化中, 生态学家需要从更大的时空尺度去理解生态系统过程和变化规律, 应对全球变化带来的威胁和挑战。传统地面调查方法主要获取的是样方尺度、离散的数据, 难以满足大尺度生态系统研究对数据时空连续性的要求。相比于传统地面调查方法, 遥感技术具有实时获取、重复监测以及多时空尺度的特点, 弥补了传统地面调查方法空间观测尺度有限的缺点。遥感通过分析电磁波信息从而识别地物属性和特征, 反演生态系统组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中的关键要素, 已逐渐成为生态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数据来源。近年来, 随着激光雷达、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等新型遥感技术以及无人机、背包等近地面遥感平台的发展, 个人化、定制化的近地面遥感观测逐渐成熟, 新一代遥感技术正在推动遥感信息“二维向三维”的转变, 为传统样地观测与卫星遥感之间搭建了尺度推绎桥梁, 这也给生态系统生态学带来了新的机遇, 推动生态系统生态学向多尺度、多过程、多学科、多途径发展。因此, 该文从生态系统生态学角度出发, 重点关注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 并分别从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结合作者在实际研究工作中的主要成果和该领域国际前沿动态, 阐述遥感技术在生态系统生态学中的研究现状并指出我国生态系统遥感监测领域发展方向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0.
中国首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经验与成效、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建设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内容,是解决我国自然保护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叠设置、多头管理、边界不清、权责不明、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的重大举措。根据国家统一部署,2020年要设立一批国家公园,分级统一的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在跨时2年的资料收集、实地考察基础上,全面总结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经验与成效,梳理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全面展现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最新进展,为国家公园深化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结果显示,各试点区基本建立起分级统一的管理体制,创新了运行机制,保护力度持续加强,资金投入不断加大,科研合作不断深化,社会参与逐渐扩大。体制试点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成效,民生改善初步显现,社会效益充分彰显。但是,仍然存在管理机构级别和类型参差不齐,法律制度不健全,资金保障长效机制未建立,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突出,空间范围不合理等问题。建议采取必要措施改进存在的问题,积极推广有效经验,加快健全国家公园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