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4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585篇
  201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3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四个罗非鱼选育品种抗链球菌病能力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抗病力优良的罗非鱼品种, 以奥利亚罗非鱼“夏奥1号”、尼罗罗非鱼“99”埃及品系、吉富罗非鱼“中威1号”和奥尼罗非鱼为研究对象, 33℃水温暂养7d后分别进行无乳链球菌人工感染实验, 连续7d统计累计死亡率, 并于人工感染后0、24h、48h和72h采集血液和组织样本, 研究这4个罗非鱼选育品种抗链球菌病能力的差异。结果显示: 感染7d后奥尼罗非鱼的累计死亡率最低; 奥尼罗非鱼的谷草转氨酶(AST)感染前后始终都低于其余3个品种罗非鱼(P<0.05); 埃及尼罗和奥尼在感染72h后球蛋白(GLO)分别显著升高1.13倍和1.41倍; 奥尼罗非鱼白蛋白/球蛋白(A/G)在感染前后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 而其余3个品种罗非鱼A/G比值在感染后都显著性降低(P<0.05); 埃及尼罗的碱性磷酸酶(AKP)在感染72h后显著降低(P<0.05), 奥利亚和吉富的AKP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 奥尼的AKP感染前后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 各品种罗非鱼血清中的乳酸脱氢酶(LDH)感染后都显著升高(P<0.05); 奥利亚、吉富和奥尼罗非鱼的超氧化歧化酶(SOD)感染48h时都显著升高(P<0.05); 奥尼罗非鱼在感染前后溶菌酶(LZM)活性都显著高于其余3个品种罗非鱼(P<0.05)。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吉富和奥尼肝细胞水肿变性, 而奥利亚和埃及尼罗出现大面积肝细胞脂肪变性; 每个品种罗非鱼均呈现严重的脾炎, 奥利亚、埃及尼罗和吉富的脾脏中大量铁血黄素沉积; 每种罗非鱼呈现不同程度的肾小球萎缩, 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研究表明奥尼罗非鱼抗链球菌病能力最强, 感染后血清中AST水平与肝受损程度呈一定的正相关, LZM水平和罗非鱼抗链球菌病能力呈一定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2.
慈菇匍匐茎中分泌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慈茹匍蔔茎的分泌道是裂生的胞间道,分布于匍匐茎的基本组织中。单个分泌道原始细胞起始于离茎端约1毫米处的基本分生组织中,原始细胞经分裂形成5—7个上皮细胞包围着中央的裂生腔隙,成为管道系统。上皮细胞无鞘细胞包围。上皮细胞中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发达,并溢出小囊泡向着分泌道腔隙面壁的质膜附近迁移,乳汁中亦存在大量完整的小囊泡。上皮细胞和外围薄壁细胞之间的壁层具有大量胞间连丝,小囊泡和内质网的膜结构与胞间连丝末端相接,同时可见上皮细胞的质膜在数处反折内陷,形成袋状结构,在与上皮细胞相对的薄壁细胞内也有同样现象出现,袋状结构内含小形颗粒或囊泡,并在结构上显示出上皮细胞与相邻薄壁细胞间存在着活跃的物质交流。由此认为。代谢物质以整体小囊泡的形式经胞间连丝或内陷的质膜向分泌道迁移是物质运输和分泌的可能方式之一。在电镜下观察,液泡中的积聚物与乳汁十分相似,液泡可能是乳汁的贮存场所之一。  相似文献   
43.
植原体的最新分类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帆  李永  徐启聪  田国忠 《微生物学报》2008,35(2):0291-0295
简要介绍了植原体分类研究历史与现状, 综述了最新的植原体分类方法和植原体候选种的描述规则, 指出了我国在植原体分类鉴定方面与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及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4.
研究前列腺癌组织VEGF-C mRNA、VEGFR-3和CD31的表达与前列腺癌中血管、淋巴管的生成及肿瘤转移的关系。取34例前列腺癌组织和12例癌周正常组织标本,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VEGF-C mRNA表达,并经VEGFR-3和CD31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图像分析,采用Weidner最高血管密度计数法,计数癌组织中阳性淋巴管数(MLC)和微血管密度(MVD)。前列腺癌VEGF-C mRNA阳性15例(44.12%),VEGF-C mRNA表达与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MLC (8.26±2.73/mm~2)和MVD(74.82±11.76/mm~2)显著高于癌周正常组织的MLC(4.82±3.48/mm~2)和MVD(32.86±5.41/mm~2),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VEGFR-3和CD31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有淋巴转移和TNM分期Ⅲ、Ⅳ期的前列腺癌患者VEGF-C mRNA阳性表达和MLC、MVD分别高于无淋巴转移和Ⅰ、Ⅱ期患者,均具有显著性差异;VEGF-C mRNA表达阳性者VEGFR-3和CD31高于表达阴性者,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前列腺癌在不同的组织学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EGF-C促进了肿瘤诱导的淋巴管新生和血管新生,在前列腺癌的淋巴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VEGFR-3和CD31表达水平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前列腺癌组织MLC和MVD的显著增高,提示肿瘤组织有新淋巴管和血管的生成,也可作为判断肿瘤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5.
根据肝癌病人临终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为使晚期肝癌病人的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实现优终优逝。在分析了晚期肝癌病人的身心状况,结合临床实际,并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肝癌病人的临终关怀现状及临终护理方法,使患者能够安宁,舒适,有尊严的走完人生的最后阶段。  相似文献   
46.
随着高等农业教育的不断扩大, 生态学科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 生态环境等相关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对华南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2008—2013 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进行了调查, 分析了生态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根据相关问题, 利用SWOT 分析体系, 分析了农业高校生态学专业学生培养与就业中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基于分析, 提出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生态学课程设计、加强就业指导, 拓展就业渠道、推进学风建设等对策, 旨在为生态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7.
 <正> 补体成分的多态现象,特别是对人C4多态现象的研究,是近年来补体研究进展的一个重要方面。1969年Roseufeld等报告了人补体C4的多态现象以后,Teisberg等(1976)率先应用免疫固定电泳研究C4多态现象。这是当前研究补体多态现象的通用方法。1978年O’Neill等报告人的C4F和C4S分别由C4A和C4B两个基因座位控制,并分别与Rodgers和Chido血型抗原相应。现已发现C4A共有13个别型,C4B共有22个别型。  相似文献   
48.
3a蛋白和7a蛋白是SARS-CoV的非结构蛋白,分别主要由SARS基因组中ORF 3a 和ORF 7a所编码。在体内和体外感染病毒的细胞中均发现了有3a蛋白的表达。首先将pGL3-Control载体进行了改构,除去了SV40启动子基因,获得了pGL3-Enhancer载体,将获得的IFN-β启动子基因连入载体中,构建了带有人IFN-β启动子基因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IP-21,并且通过实验证明所构建的质粒在干扰素的诱导剂NDV的作用下能够表达荧光素酶活性,照度计检测荧光素酶活性增强,从而验证了所构建的重组质粒的有效性。为了观察SARS-CoV非结构蛋白3a和7a对干扰素诱生途径的影响,将IP-21瞬转入稳定表达有3a和7a蛋白的CHO细胞,通过荧光素酶的信号强弱对3a和7a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ARS-CoV的3a和7a蛋白能够刺激荧光素酶的表达,即在体外的细胞实验中,3a和7a能有效地激活IFN-β的启动子部分。此结果对进一步研究3a和7a的功能以及对SARS-CoV的致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9.
应用Nd:YAG激光器和光学光谱分析仪对蛋白质分子的同时吸收双光子过程作了进一步研究,讨论了蛋白质分子双光子过程的特性和估计了它们的双光子吸收截面,并得到胰蛋白酶,白蛋白和色氨酸等分子由于双光子激发产生的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50.
陇东黄土高原塬区农业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对1971—2000年陇东塬区气象资料分析表明,该区气温呈现出明显的线性上升趋势,且以冬季和春季增温为主。增温表现为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同时上升。最高气温以季节转换时升幅最大,最低气温多数时间呈现上升趋势,且升温较最高气温显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以12月上升最为显著。在气候变暖的趋势下,蒸发量显著增大,界限温度初日提前、终日推后,气温稳定通过0℃和10℃积温增加,无霜期延长,春秋土壤水分减少等。降水量、日照时数、太阳辐射和空气相对湿度等农业气象要素的整体变化不显著。认为气候变暖引起的多要素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有利有弊,农业管理部门应根据当地气候变化特征,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种植模式,趋利避害,充分挖掘气候资源潜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