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基于燕尾藓属(Bryhnia Kaurin)被处理为狭义青藓属(Brachythecium Schimp.s.str.)的异名,燕尾藓属已不复存在。笔者对原分布于中国的5种燕尾藓属植物进行了相应的分类学修订,结果如下:短尖燕尾藓(B.hultenii E.B.Bartram)、燕尾藓[B.novae-angliae(Sull.Lesq.)Grout]和毛尖燕尾藓(B.trichomitria DixonThér.)被移入狭义青藓属并处理为短尖青藓[Brachythecium hultenii(E.B.Bartram)Min LiY.F.Wang]、燕尾青藓[B.novae-angliae(Sull.Lesq.)A.Jaeger]和东亚青藓[B.trichomitrium(DixonThér.)Huttunen,Ignatov,Min LiY.F.Wang];短枝燕尾藓(B.brachycladula Cardot)被移入鼠尾藓属(Myuroclada Besch.),并处理为羽枝鼠尾藓[M.longiramea(Müll.Hal.)Min Li,Y.F.Wang,IgnatovHuttunen]的异名;密枝燕尾藓[B.serricuspis(Müll Hal.)Y.F.WangR.L.Hu]移入拟异叶藓属(Pseudokindbergia Min Li,Y.F.Wang,IgnatovB.C.Tan),并处理为拟异叶藓[P.dumosa(Mitt.)Min Li,Y.F.Wang,IgnatovB.C.Tan]的异名。  相似文献   
32.
【目的】为了研究槐绿虎天牛Chlorophorus diadema(Motschulsky)对主要寄主植物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roshinskii(Kom.)挥发物中醇类、醛类、烷类、酯类和萜烯类共5类6种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方法】采用EAG和嗅觉行为生测技术,测定槐绿虎天牛雌雄虫对1-癸醇、正壬醛、正十六烷、乙酸-2-乙基丁酯、1-十六烯和1-辛烯6种化合物单一组分8个浓度梯度及其20种组合配方的电生理和嗅觉行为反应。【结果】结果表明,槐绿虎天牛雌雄虫对单一化合物和组合配方的EAG反应值与嗅觉行为反应选择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组合配方中,雌雄虫均对S、P、Q、H、I和B 6种配方的引诱活性与对照的差异性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1)组合配方明显较单一组分配方对槐绿虎天牛的引诱效果好;(2)由1-癸醇、正十六烷和正壬醛组成的S配方引诱效果最好;(3)1-癸醇、正十六烷、正壬醛和1-十六烯4种化合物的最适浓度可以作为槐绿虎天牛植物源引诱剂的成分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3.
刘晶茹  严玉廷  聶鑫蕊  严丽 《生态学报》2016,36(22):7202-7207
近年来,产业共生作为产业生态学最具特征的领域引起了相关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当前的研究逐渐从产业共生系统的定性描述分析转向定量的系统评价上。传统的产业共生系统环境效益评价仅仅关注共生系统本身,而忽视了占环境影响20%—50%的上、下游过程及替代过程的环境影响,为了得到客观的、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价,将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引入产业共生效益评价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回顾了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在产业共生研究中的发展过程,接着评述了3种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在产业生态研究中的优劣势。并重点分析了将生命周期思想引入产业共生效益评价方法存在的功能单位设定问题及系统边界的选择问题。最后,呼吁为避免隐形污染的转移,必须尽快将生命周期分析的方法和管理理念引入我国生态工业园设计、规划、评价和管理的全过程中。  相似文献   
34.
摘要 目的:研究模拟海拔5000 m低压低氧环境下,不同低氧暴露时间对小鼠肠道组织结构、免疫因子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低压低氧舱模拟海拔5000 m高度,构建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低氧模型,随机分为1、3、5、7、14和30 d低氧组及其常氧对照组,每组6只常规饲养,记录体重。在对应时间点取材,HE染色制作小鼠回肠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小鼠肠道紧密连接occludin蛋白表达,ELISA检测小鼠血浆免疫因子IL-6、IL-22和TNF-α水平,16S rD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变化。结果:与常氧对照组相比,各低氧组小鼠体重均显著降低(P<0.05)。小鼠回肠组织HE 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各低氧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肠上皮绒毛缺损,淋巴细胞增多等变化,且7、14 d组低氧组小鼠紧密连接occludin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常氧组相比,7 d低氧组小鼠血浆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14 d低氧组小鼠血浆IL-6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相应的常氧组对比,低氧组TNF-α和IL-22的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各低氧组间出现差异。不同低氧时间组与其常氧对照组的肠道菌群构成具有显著差异;在菌属水平上,低氧组中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颤螺菌属(Oscillospira)、拟杆菌属(Bacteroides)、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和臭气杆菌属(Odoribacter),相对丰度较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免疫因子与肠道菌群相关分析表明,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与IL-6、IL-22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27,P<0.05;r=0.27,P<0.05)。结论:模拟海拔5000 m低压低氧环境显著改变C57BL/6小鼠肠道组织结构及其屏障功能和肠道菌群组成,肠道菌群的变化与免疫因子水平显著相关,这些变化与低氧暴露时间相关,是小鼠低氧应激响应肠道功能的适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35.
我国的自然保护地普遍存在着科学管控难、统一管理难和资金供给难等问题, 即便是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也不例外。本文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为例, 设计了基于细化保护需求的保护地役权制度, 以探索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并能体现生态补偿的适应性管理方法, 包括: 细化主要保护对象的管理需求, 结合土地利用类型, 确定实施保护地役权的空间范围; 辨析保护需求和原住民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形成正负行为的准则并以行为清单的形式体现; 从生态系统监测指标改善情况、正负行为遵守情况和社区能力建设三个维度制定地役权制度的评价方法; 据此形成地役权合同, 明确供役地人和需役地人的权责利, 形成考虑保护绩效的生态补偿方案。这种方法可以解决自然保护地因为权属不一致造成的生态系统和景观破碎化问题, 缓解社区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在我国南方集体林地占比较高的自然保护地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36.
邓文红  赵欣蕊  张俊琦  郭惠红 《生态学报》2019,39(15):5670-5678
以生长在我国荒漠和半荒漠地区的特有植物沙蒿为供体植物,沙米、虫实、草木樨状黄芪、狗尾草为受体植物,研究了沙蒿根、茎、叶、种子水浸提液对受体植物种子发芽、幼苗生长以及根对NH~+_4和K~+吸收的化感效应的差异,为沙区植被恢复中伴生杂草种类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沙蒿水浸提液对4种受体植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均具有显著的化感效应,沙米、虫实、草木樨状黄芪表现为抑制作用,狗尾草表现为促进作用。不同部位沙蒿浸提液的化感作用不同,根浸提液对沙米、虫实、狗尾草的化感效应最强,茎浸提液对草木樨状黄芪的抑制最强。不同植物种及植物的不同发育时期对化感作用的敏感性也不同,在4种受体植物中,沙米受抑制最强,其次为虫实、草木樨状黄芪,且随浸提液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强,而狗尾草具有一定的耐受力,表现为促进作用。沙蒿浸提液对受体植物根长的影响最强,其次是种子发芽、苗高和幼苗干质量。浸提液显著降低沙米、虫实、草木樨状黄芪根对NH~+_4和K~+的吸收,增加狗尾草根对NH~+_4和K~+的吸收。研究结果表明雨水淋溶是沙蒿向环境中释放化感物质的途径之一,化感作用在增强沙蒿生存竞争力,扩大种群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可能是沙蒿单优势种群落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7.
牛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与健康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乳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品,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酪蛋白、乳清蛋白、补体、脂肪和免疫球蛋白等。牛乳中含有的免疫球蛋白主要为IgG,IgA和IgM。其中,IgG含量最高,约为免疫球蛋白总量的80%。母牛分娩后第一天内分泌的初乳中免疫球蛋白含量最高,研究表明,其IgG的平均浓度可达59.80mg/ml。然而,第5-7天的初乳中IgG浓度已接近常乳水平,约为0.7.1.0mg/ml。这些免疫球蛋白不仅对犊牛,而且对新生儿以及普通人群的免疫系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初生的牛犊免疫系统比较脆弱,在其免疫系统功能完善之前,从牛乳中获得免疫球蛋白成为它们抵抗微生物侵袭的重要方式。同样地,婴儿免疫系统功能也不健全,牛乳中的免疫球蛋白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抵抗微生物侵袭。在成年人体内,免疫球蛋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主要是识别和抵抗入侵的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在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防止细菌和病毒入侵、活化补体、中和毒素、杀死肿瘤细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经常饮用富含免疫球蛋白的牛乳,可以预防和治疗肠道病原菌引起的感染。牛乳的不同加工过程对其中的免疫球蛋白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就牛乳中免疫球蛋白的成分功能以及各种处理加工过程对其含量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8.
广西茄科外来植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的茄科植物有近50%以上属于外来植物,包括11属21种1变种,绝大多数来源于美洲.其中, 73%的种类为有意引进的栽培植物,如烟草、洋芋、茄、辣椒等,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但也有一些种类如曼陀罗、洋金花、喀西茄、假烟叶树、牛茄子、水茄等具有危害性,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种.正确认识这些外来植物的有用价值和危害性,对于植物资源的引入与发展以及有效防范有害植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遗传工程小鼠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集成度最高的研究体系之一。特别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小鼠基因组计划”完成后,遗传工程小鼠在制备人类疾病模型、药物开发和评价、基因功能分析以及比较基因组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也推动了遗传工程小鼠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就遗传工程小鼠制备的现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新策略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0.
高温胁迫对紫花苜蓿的影响及其适应机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是优质的多年生豆科牧草,喜温暖半干旱气候。高温能使其植株生长缓慢、枯萎甚至死亡,病虫害增多,严重影响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是限制紫花苜蓿推广利用的一个重要环境因子之一。紫花苜蓿在高温胁迫后,细胞膜流动性、光合作用及呼吸效率等发生改变,产生大量的渗透调节物质、活性氧和热激蛋白等,提高了紫花苜蓿的耐热性,形成了适应高温应激的适应机制。本研究在分析紫花苜蓿特征特性的基础上,从高温对紫花苜蓿的影响、紫花苜蓿适应高温胁迫的机制及其耐热性评价指标的选择和可靠性评价的方法等方面综述了紫花苜蓿耐热性的研究现状,为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