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9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589篇
  203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3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研究VEGF启动子区18-bp插入/缺失(Indel)位点对糖尿病肾病(DN)的影响。[方法]通过3%琼脂糖电泳,在DN和对照群体中检测基因型;根据分型结果统计分析基因型频率、风险值等,以及该Indel位点与DN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然后构建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检测VEGF的启动子活性; 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VEGF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等位基因型D在DN群体中的分布显著高于Ⅰ; ID和DD基因型均为DN的风险指标(OR=1.14/OR=1.03); DD基因型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极显著高于ID及Ⅱ(P <0.01); DD基因型的VEGF启动子活性是Ⅱ的2.71倍; DD基因型患者血浆中的VEGF含量显著高于ID和Ⅱ(P <0.05)。[结论]18-bp Indel位点的DD基因型能够将VEGF的启动子活性提高2.71倍,进而促进其表达,是DN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82.
基于遥感技术的全国生态系统分类体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以遥感数据作为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价的基础已成为宏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遥感数据要求每一数据集都要有相应的地物分类体系与之匹配,这也造成不同遥感数据及分类体系之间相互独立。虽然体系间多有联系和相似之处,但不同数据集的分类体系难以直接使用或替换,制约了多元数据在生态系统评价中的使用效果。为尝试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多源遥感数据的使用效率,提出了一套基于中分辨率遥感数据的生态系统分类体系。这套体系共有9个一级类、21个二级类、46个三级类,该体系主要依据类别内生态系统特征的相似性,并考虑了气候、地形等因素。最后以海南岛、内蒙古和甘肃3个省为例,探讨了以遥感数据为基础的区域生态系统构成分析方法与应用效果。研究表明,该分类体系有较好的生态学依据,可以支持更加深入的生态系统评估。但分类体系中还存在遥感数据与生态因子数据尺度不匹配、不能满足小尺度研究中对三级类进一步细分的要求以及当前数据质量和模拟技术不足以完全支持植被覆盖率反演精度要求等问题。  相似文献   
83.
沿道路设置供野生动物迁徙、扩散和连接栖息地的廊道是应对道路干扰最有效的措施,科学选址则是野生动物廊道建设的前提,也是廊道研究的薄弱领域。以大熊猫廊道为例对野生动物廊道选址指标体系、方法和程序进行了探索,将栖息地特征、地形因素、植被可转化性、工程成本作为大熊猫廊道选址指标,基于Arcgis和栖息地格局、海拔、坡度、植被数据,为四川306省道椅子垭口段确定了两处大熊猫廊道位置,并用监测数据证明了所选位置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研究表明栖息地格局是廊道选址的重要基础,应侧重对地形因素的研究。研究为廊道选址方法和流程进行了示范,还对选址指标体系优化、提高选址的科学性进行了探讨,有助于推动野生动物廊道研究从理论探索走向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84.
植物滞绿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滞绿分为功能性滞绿和非功能性滞绿。功能性滞绿与抗旱性、耐高温性紧密相关,是作物重要的抗旱机制,对于增加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非功能性滞绿与叶绿素降解早期过程受阻相关,非功能性突变体是研究叶绿素降解途径的理想材料。文中探讨了植物生理生化、叶绿素降解代谢、SGR基因、植物激素、转录因子等与植物滞绿的关系,并展望了植物滞绿特性在作物改良和农产品贮藏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5.
<正>湿地植物只有在多水的环境中才能生存,它们或植根于泥土之中,或漂浮于水面。湿地植被的浓浓绿色使高原湿地如诗如画,生机盎然;草本植物的一岁一枯荣使得高原湿地中的泥炭不断得以累积增长。植被是某一地区范围内所有植物的个体、群体和种类的总和,是植物与当地自然环境条件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植被的状况最能综合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状况。植被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而且也为所有的动物、微生  相似文献   
86.
由废弃地整理复垦形成的耕地存在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低、土壤板结、微生物活性弱和土壤耕作性状不良等问题,快速、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质量是全面提升该类耕地质量和生产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城郊有机废弃物对新复垦耕地土壤培肥的综合效果,并比较了不同类型城郊有机废弃物在培育耕地质量方面的差异.试验设置了施用等量猪粪、鸡粪、水稻秸秆、蔬菜收获残留物、城市污泥、沼渣、猪粪/水稻秸秆堆肥、生活垃圾堆肥和对照(不施有机肥)9个处理(年用量30 t·hm-2),连续进行3年的定点试验.结果表明: 施用任何有机物对改善土壤肥力均有明显的作用.其中,提升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以施用猪粪、鸡粪、猪粪/水稻秸秆堆肥、水稻秸秆和沼渣的效果最为显著;增加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和降低土壤容重以施用猪粪/水稻秸秆堆肥和沼渣的效果最佳;施用污泥、猪粪/水稻秸秆堆肥和生活垃圾堆肥可增强土壤保蓄能力;施用猪粪、鸡粪和猪粪/水稻秸秆堆肥对增加土壤有效态养分的效果最为明显;各类有机物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长期施用污泥、生活垃圾堆肥及畜禽粪存在着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风险,但短期施用对土壤环境质量影响不明显.总体上,对土壤肥力的改善效果由大至小依次为:猪粪/水稻秸秆堆肥>鸡粪>猪粪>沼渣>生活垃圾堆肥>水稻秸秆>城市污泥>蔬菜收获残留物;对土壤的相对污染程度由大至小为:城市污泥>生活垃圾堆肥>猪粪>鸡粪>沼渣>猪粪/水稻秸秆堆肥>蔬菜收获残留物>水稻秸秆.  相似文献   
87.
目的:调查孝感城区中老年对慢性病及其社区管理现状认知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在孝感城区3个社区的500名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自拟调查问卷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数据调查,分析孝感城区中老年对慢性病的认知情况,及对慢性病社区管理现状的认知情况,分析影响慢性病认知的因素。结果:在慢性病种类中,孝感城区中老年人对于高血压和糖尿病,及风湿性关节炎与慢性支气管炎的认知率较高,而对于癌症、偏瘫及血栓的认知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中,孝感城区中老年人对于缺乏锻炼、吸烟及膳食不合理的认知率明显较高,而对于酗酒、缺乏保健知识及悲观情绪的认知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慢性病社区管理现状上,孝感城区中老年对于指导其改变生活习惯的认知率较高,为62.00%,而在进行三级预防、强化慢性病自我管理、定期举办慢性病专题讲座以及建立社区卫生的信息服务平台等方面的认知率明显较低,分别为22.40%、36.80%、42.20%及2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未患慢性病及年龄≥60岁均为慢性病认知的危险因素。结论:孝感城区中老年对慢性病及其社区管理现状认知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相关社区卫生管理部门应针对问题的影响因素,积极采取措施,改善社区管理现状。  相似文献   
88.
代力民  徐振邦  陈华  陈高 《生态学报》2002,22(6):854-858
研究了长白山北坡椴树(Tilia amurensis)枝条的分散进程,实验结果揭示,分解率是与各实验地的植被类型,海拔,生长季月平均大于5℃的积温等密切相关。其枝条分解的保存率(Y)与分解年龄(x)的相关,可用指数模型:Y=e^-kx来拟合,在红松阔叶混交林,红松外叶混交林,岳桦去冷杉林及岳桦林中椴树枝条分解常数K分别为-0.168与-0.127,-0.102和-0.094。枝条原重量50%的分解年龄在上述4个森林中分别是4,5,6和7a。实验还指出,在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皆伐迹地的实验条件下适当的蔽荫和浇水对分解有正面影响。而且,枝条的分解率主要是以长白山不同海拔植被类型的温度条件而转移,特别是生长季的积温。  相似文献   
89.
用氚标记阿维菌素点滴处理阿维菌素敏感(ABM-S)和抗性(ABM-R)种群小菜蛾幼虫,结果显示,在5~360 min内的7个不同处理时间,ABM-R种群的平均表皮穿透量比ABM-S种群少1.5倍,处理24 h后,ABM-R种群仍有45.9%的3H-阿维菌素滞留于体表,而ABM-S种群却有98.4%的药剂穿透表皮。放射配体结合分析表明,GABAA受体结合性质的改变是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另一抗性机制,ABM-S种群(Kd=10.9368±0.4374 nmol/L)和ABM-R种群(Kd=9.8328±0.3933 nmol/L)的受体亲和力无显著差异,但抗性种群的最大结合量(Bmax=71.2842±4.9910 fmol/mg 蛋白)比敏感种群(Bmax=112.0255±7.8418 fmol/mg 蛋白)降低63.6%,即抗性是受体数目的减少而非结构上的改变。  相似文献   
90.
提取梨 (PyrusserotinaRehd .)自交不亲和品种“二十世纪”(基因型为S2 S4 )、自交亲和的突变品种“奥嗄二十世纪”(S2 SSM4 ,SM =Stylar_partmutant;花柱部分突变 )及其亲和后代花柱的可溶性蛋白。经等电聚焦电泳 (IEF_PAGE)分析表明 ,“奥嗄二十世纪”及其后代花柱仍存在SSM4 蛋白 ,但其含量逐代减少 ,同时发现“奥嗄二十世纪”的SSM4 基因仅在柱头表达 ,而“二十世纪”的S4 基因表达的部位除了柱头外 ,还包括花柱上部及花柱下部 ,且表达量呈现从柱头到花柱下部下降的趋势。S蛋白经等电聚焦电泳的凝胶板进行RNase活性染色处理 ,也得到相同的结果。从花柱 (包括柱头 )中纯化出的S蛋白经SDS_PAGE电泳后进行RNase活性染色的结果表明 ,S4 与SSM4 蛋白的分子量相近 (约 30kD) ,并且均具有RNase活性。进一步以酵母RNA为基质测定的比活性也基本相等 ,约为 2 75U·min-1·mg-1蛋白。在离体条件下 ,上述两种S蛋白 (S_RNase)也以相同的程度抑制S4 或SSM4 花粉发芽及花粉管伸长。研究证明 ,自交亲和突变品种“奥嗄二十世纪”的SSM4 基因也具有原始自交不亲和品种“二十世纪”S4 基因的功能。因此 ,其自交亲和的原因可归结为SSM4 基因的表达量较少及SSM4 基因仅在柱头中表达的缘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