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7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57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3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42例前列腺癌组织nm23H1mRNA、TGF-β1mRNA表达,并以CD31抗体为标记,经En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及Leica-Qwin计算机图像分析,用Weidner最高血管密度计数法,计数阳性MVD,研究前列腺癌组织nm23H1mRNA、TGF-β1mRNA和CD31的表达与前列腺癌中的新生血管的生成、肿瘤血道转移和调查患者术后的生存率关系。前列腺癌nm23H1mRNA阳性表达66.67%(28例),nm23H1mRNA阳性表达与前列腺癌骨转移、TNM分期、MVD呈负相关(P<0.05):TGF-β1mRNA阳性表达78.75%(33例),其与前列腺癌骨转移、TNM分期、MVD呈正相关(P<0.05),与癌周组织的nm23H1mRNA和TGF-β1mRNA阳性表达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前列腺癌组织的MVD(78.51±10.29/mm~2)显著高于癌周组织(34.19±9.27/mm~2),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根治术后5年内死亡的42.86%(18例)患者中MVD(92.41±15.42/ mm~2),高于5年内生存的患者(62.79±13.58/mm~2),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的肿瘤病理学分级中,nm23H1mRNA在前列腺癌未、低分化型中阳性表达率高,高、中分化型中阳性表达率低,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nm23H1mRNA阳性表达率高时,肿瘤骨转移率低,生存率高,故认为nm23H1基因具有抑制前列腺癌发生和转移作用。当TGF-β1mRNA阳性表达率高时,肿瘤骨转移率高,生存率低。故认为TGF-β1基因具有促进前列腺癌发生和转移作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MVD与肿瘤骨转移密切相关,前列腺癌组织MVD的显著增高,提示肿瘤组织有新血管的生成。TGF-β1促进了肿瘤诱导的血管新生,在前列腺癌的骨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72.
研究胃癌组织nm23H1 mRNA、VEGF-C mRNA和VEGFR-3的表达与胃癌中的新生淋巴管的生成、肿瘤淋巴道转移和生存率关系,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实验依据。用胃癌与癌周组织作对照,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78例胃癌组织nm23H1 mRNA、VEGF-C mRNA表达,并以VEGFR-3抗体为标记,经En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及Leica-Qwin计算机图像分析,用Weidner最高血管密度计数法,计数阳性淋巴管数(MLC),以及调查患者术后的生存率。胃癌nm23H1 mRNA阳性表达 69.23%(54例)、nm23H1 mRNA阳性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MLC呈负相关(P<0.01), VEGF-C mRNA阳性表达46.15%(36例),其与胃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MLC呈正相关(P<0.01 或P<0.05).与癌周组织的nm23H1 mRNA和VEGF-C mRNA表达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或P<0.05)。nm23H1 mRNA在Ⅰ、Ⅱ期胃癌中呈高表达,在Ⅲ、Ⅳ期患者中呈低或无表达。胃癌组织的MLC(8.37±2.29/mm2)显著高于癌周组织(4.51±2.64/mm2),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nm23H1 mRNA与VEGFR-3表达之间存在负相关(P<0.05,r=0.8479);VEGF-C mRNA与VEG- FR-3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r=0.8362)。在根治术5年内死亡的61.54%(48例)患者中 MLC(10.82±2.51/mm2)高于5年内生存的患者(6.53±2.09/mm2),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的肿瘤病理学分级中,胃癌未、低分化型与高、中分化型的nm23H1 mRNA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nm23H1 mRNA高表达时,肿瘤淋巴转移率低,生存率高,故认为nm23H1基因具有抑制胃癌发生和淋巴道转移作用;当VEGF-C mRNA高表达时,肿瘤淋巴转移率高,生存率低。胃癌组织中的VEGFR-3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淋巴转移密切相关,胃癌组织MLC的显著增高,提示肿瘤组织有新淋巴管的生成。VEGF-C促进了肿瘤诱导的淋巴管新生,在胃癌的淋巴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73.
多表位hCG嵌合肽(CP1和CP10)抗原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设计了CP1和CP10两种嵌合肽免疫原,它们由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 hCG)3个线性B细胞表位(BCE)以及包括来自乙肝表面抗原和破伤风类毒素2个广谱性T细胞表位(TCE)的6个TCEs组合而成。编码CP1及其衍生物CP10的人工基因分别重组插入热诱导pBV221载体后,均能在大肠杆菌中以约占细菌总蛋白1%的比例被表达。在蛋白印迹试验中,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凝胶上显示约为16.5 kD分子量的CP1和CP10表达蛋白,能被抗各插入表位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识别。各表达蛋白可用制备性PAGE方法一步纯化,纯化产物均显示95%以上的电泳均一性,纯化得率可达到每升培养液1-2mg水平。以它们为抗原主动免疫小鼠,都能分别产生识别CP1或CP10和天然β-hCG的抗血清,并都能在它们的抗血清中检测到各插入抗原表位的抗体。hCG CPs的可获得性及其能诱导各表位抗体生成特征,有可能成为研制hCG抗生育和肿瘤治疗性疫苗的新的候选免疫原。  相似文献   
974.
为了研究籼粳亚种基因调控序列的总体特性,我们利用籼粳稻以及拟南芥基因组和全长mRNA序列获取了大量高可信度的调控序列,通过这些序列,分析了水稻基因调控序列顺式作用元件(信号)的数量、分布以及与GC含量的关系等.研究结果表明:一些信号在水稻基因调控序列中发生显著的数量变化,同时一些信号数量在水稻与拟南芥基因间存在明显差异, 这说明这两种单双子叶植物间信号的使用上存在偏好,同时水稻不同类型基因以及特有与非特有基因间在信号的使用上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信号的分布直接导致了调控序列GC含量的波动.本研究没有发现水稻籼粳两个亚种间在调控序列方面(顺式调节因子和GC含量等)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75.
徐爱丽  王华  周岩  刘红霞 《生物磁学》2009,(14):2649-2651
目的:观察七叶莲水煎液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及传导速度的影响,研究其对坐骨神经电生理特性的作用。方法:将制备的蟾蜍坐骨神经干分为4组,分别在任氏液和浓度为10%,20%,40%的七叶莲水煎液中浸泡,用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引导神经干复合双相动作电位,并分别测定各组不同浸泡时间的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幅度和传导速度两项电生理指标。记录不同浓度的七叶莲水煎液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和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10%,20%,40%3种浓度的七叶莲水煎液均使坐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变小(P〈0.01),传导速度变慢(P〈0.01)并最终使坐骨神经动作电位消失,且经过一段时间后动作电位的幅度和传导速度均能恢复。结论:七叶莲能可逆地阻滞神经动作电位的传导。  相似文献   
976.
田杰  赵捷  李群  赵艳娜  徐舫舟  王越 《生物磁学》2009,(20):3938-3940
目的:检测采集到的信号是否为有效心电信号,提高后续心电诊断和分析的准确率。方法:将采集到的信号进行预处理,即去噪处理,主要抑制基线漂移,50Hz工频及其谐波干扰和肌电干扰;取滑动窗长度为4s,检测该段内信号是否有效。为了验证算法的准确率及对不同心电波形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对MIT-BIH Arrhythmia Database中48个记录,CU及MIT-BIH Noise Stress Test Database中部分记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法能正确区分有效和无效信号,错检率较低,实现简单,适合实时处理。结论:本方法准确率高,能减少后续心电诊断和分析的计算量并提高准确率,特别是对室颤检测,符合心电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977.
赵艳娜  魏珑  徐舫舟  赵捷  田杰  王越 《生物磁学》2009,(16):3128-3130
目的:研究去除心电信号中的基线漂移、工频干扰和肌电干扰等噪声,提高心电信号的自动识别和诊断精度。方法:利用Coif4小波对心电信号进行8尺度分解,采用小波分解重构法去除基线漂移,然后利用改进的小波闽值算法去除工频干扰和肌电干扰。结果:利用Matlab仿真工具,选择MIT-BIH心率失常数据库中信号进行验证,能有效去除这三种噪声,并且很好的保持R波的信息。结论:本算法在不丢失心电信号有用信息的前提下,可以较好的去除三种常见的噪声,可以用于心电信号自动分析之前的预处理。  相似文献   
978.
魏珑  赵捷  徐舫舟  赵艳娜 《生物磁学》2009,(16):3131-3134
目的:研究T波段幅度、形态逐拍交替变化的心电变异现象检测。方法:本研究首先使用Mexican.hat小波检测R峰并对心电信号进行预处理;在提取T波矩阵方面为减少心拍间内差,采用点乘最大法,最大程度地对齐T波;最后基于时域相关分析方法检测T波交替幅度、交替心拍,追踪非稳态心电信号中短暂的交替数据段。结果:利用相关分析法对样本数据所测交替幅度与谱分析法相比更加显著,并且可以检测出谱分析方法无法检测的交替心拍。结论:时域相关分析方法能够更精确地追踪T波交替随时间变化的现象,但其对输入数据要求较高,因此在检测中可以先通过谱分析方法检测为阳性TWA的基础上,再对心电信号进行相关分析,从而确定非稳态交替时间段和更加准确的交替幅度。  相似文献   
979.
为了深入研究基因组序列的多重分形性质,首先选取12条较长的DNA序列,并根据此12条DNA序列的编码/非编码片段将DNA序列转换成相应的12条时间序列,其次对这12个时间序列进行多重分形Hurst分析,计算它们的Hurst指数,并且利用Hurst指数分析序列的自相似性,进一步将得到的Hurst指数与DNA一维游走模型相比较,发现12条序列均具有长程相关性,这说明DNA序列中确实存在着长程相关现象。  相似文献   
980.
目的:探索Mpl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共同转粢哺乳动物细胞NIH3T3的方法.方法:采用PCR方法将GFP基因与Mpl基因构建融合荧光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用脂质体介导转染NIH3T3细胞和筛选稳定细胞系,使用荧光显微镜方法和Westernblotting检测转染效果.结果:利用PCR方法有效扩增了Mpl基因,构建了融合荧光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序列分析表明所构建的含Mpl基因的质粒与设计相同,使用荧光显微镜方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pl融合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成功转染NIH3T3细胞.结论:成功构建了Mpl荧光表达载体,融合基因可以在NIH3T3细胞中稳定表达,为进一步研究Mpl的生物学活性及其与hNUDC蛋白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