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41.
在83K和160K两个温度下,通过激发波长对荧光发射谱的影响研究了光系统Ⅱ中核心复合物的荧光光谱特性。用不同波长的光激发,核心复合物的发射谱的最大发射峰值不变,用480、489、495和507nm的光分别激发核心复合物,其光谱最大峰值处的荧光强度随不同激发波长下β-胡萝卜素分子的吸收强度的增大而降低,在长波长区域光谱的变化依赖于首先被激发的色素分子。所以,激发波长的不同影响着核心复合物中能量传递的途径。通过高斯解析,分析出核心复合物中至少存在有7组叶绿素a组分,它们是Ch1 a660,Ch1 a670,Ch1 a680,Ch1 a682,Ch1 a684,Ch1 a687和Ch1 a690。  相似文献   
242.
水稻同工酶基因多样性及非随机组合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孙新立  才宏伟 《遗传学报》1996,23(4):276-285
通过对680份栽培稻、88份中国纯合普通野生稻的同工酶基因多样性和非随机组合现象的研究发现:(1)籼稻的多样性大于粳稻,对中国而言,普通野生稻大于籼稻,籼稻大于粳稻。(2)东南亚品种的非随机组合值很低,分化较低。基因多样性(H)、基因型频率(F)很高,是一个多样性中心。(3)南亚品种多样性和东南亚差不多,非随机组合值偏低,分化较差。但Aus稻多样性很小,非随机组合值较高,分化较彻底。(4)除中国云南以外的中国其它品种籼粳分化最彻底,多样性很小。中国云南粳稻多样最小,籼稻多样性近中,非随机组合值和中国的其它品种接近,从同工酶上看,中国云南不像是一个多样性中心。但发现和Est-2座位相关的非随机组合值很低。(5)籼粳交后代材料非随机组合值低,多样性偏高,推测籼粳交在水稻籼粳分化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有降低分化程度,增加多样性的作用。(6)中国普通野生稻非随机组合值很小,多数座位间不显著。可见,野生稻的分化是很小的。(7)广亲和品种与Est-2相关的非随机组合值很低,全部不显著,但其余的组合都较高。与中国云南品种的非随机组合值结果十分类似。  相似文献   
243.
目的:获得重组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分析其活性及制备冻干品。方法:从GenBank中检索人源H-FABP CDs 序列,合成基因后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H-FABP。将表达载体转入E.coli BL21(DE3),摸索pET-28a(+)-H-FABP最佳诱导条件,表达并纯化重组蛋白。使用检测试剂检测纯化后的重组H-FABP活性,研究最佳冻干方案并考察冻干品的稳定性。结果:经过优化诱导条件,重组H-FABP在BL21(DE3)中以可溶性蛋白形式表达。诱导条件为OD600≈0.6,IPTG终浓度0.4mmol/L,30℃诱导4h。通过Ni2+亲和层析纯化可得到纯度大于95%的重组H-FABP蛋白。重组H-FABP冻干品可以在37℃稳定保存12d,25℃、4℃稳定保存至少4个月。结论:本项研究中的重组H-FABP表达体系成熟、蛋白活性高,冻干品稳定性好,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稳定高效的生物原材料。  相似文献   
244.
层次分析法在上海市农田有害生物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万年峰  蒋杰贤  徐建祥  吴进才 《生态学报》2005,25(11):2997-3002
以上海市农业示范区(松江区)农药用量减少优化为例,在对其稻田农药用量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进行了农药用量对策研究,建立了综合效益和综合代价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将综合效益分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3个元素,综合代价分为经济、社会、生态代价3个元素。建立了判断矩阵,并作一致性检验,求出相应的权重;提出代价效益比RCP概念(综合代价与综合效益的比),对稻田农药用量对策进行排序,并依此作为衡量稻田农药用量的参考因子。根据分析结果,认为采用杀虫灯和施用化学农药5次(有效成分为2.23kg.hm-2)”相结合,是上海市水直播稻田有害生物的最佳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45.
从印染废水中分离得到了一株具有染料脱色功能的希瓦氏菌脱色新种。该菌能在厌氧条件下利用Fe3+作为末端电子受体获得能量,支持细胞生长。在pH8.0,温度30℃,柠檬酸铁800mg/L,乳酸钠2g/L,酵母抽提物0.5g/L的条件下,培养8h的过程中,菌体细胞量的增长完全与Fe3+的还原发展趋向一致。同时考察了碳氮源、乳酸钠、酵母抽提物、pH值和温度等方面对该菌株的生长和铁还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体生长以LB为最好,以葡萄糖和乳酸钠为碳源时对铁还原有利。在酵母抽提物浓度4g/L范围内,菌体生长量和铁还原率  相似文献   
246.
徐进  夏武平 《生态学报》1985,5(2):99-113
我们利用青海东部河湟农业区2县不同生态环境中的6个公社1970—1980年的人口统计数字,对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河湟农业区的3种生态环境:气候温暖,灌溉便利的川水区;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的浅山区;雨量丰富、热量不足的脑山区。 在人口构成相差不大的基础上,试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法分别对6个公社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生态环境以及生活质量的优劣对人口出生情况影响很小,在相同社会环境下,不同生态区之间的人口出生状况无显著差异。人口死亡状况在3种生态区之间可能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是受医疗条件、交通、文化和传统风俗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人口迁移则是生态环境较好的地方,迁入人口一般较多。 三个生态区的人口密度,川水区最高,浅山区最低,脑山区居中,这主要是出环境条件和生活资料的供应能力所决定的。 环境的负荷能力是有限的,人口压力常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控制人口已成为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47.
采用脉冲抽样法调查,将两年的田间飞虱每日被捕食量与捕食性天敌密度的资料分为有水和无水两组,分析了两种条件下飞虱被捕食量、被捕食百分率与蜘蛛密度、飞虱平均拥挤度的关系,并在室内模拟有水和无水分别进行了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和食虫瘤胸蛛(Oedothorax insecticeps)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飞虱被捕食百分率随飞虱平均拥挤度增加而呈递减趋势;在同一飞虱平均拥挤度时,有水时飞虱被捕食量大于无水;有水时飞虱被捕食量与水狼蛛密度呈二次抛物线型关系,水狼蛛密度在每穴1.4头时,飞虱被捕食量最大;无水时飞虱被捕食量与水狼蛛密度呈线型关系;两种条件下飞虱被捕食量与微蛛密度的关系不明显。室内功能反应同样证实了水狼蛛在有水时的捕食量大于无水,前者比后者高1.5倍,而食虫瘤胸蛛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48.
肝癌高发区霉变粮食致突变性的研究——SCE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肝癌高发的扶绥县主粮中分离的常见污染真菌25株,分别接种于玉米-大米培养基培养,其培养物的甲醇-氯仿提取液经SCE试验,结果有10株为阳性。提示霉变粮食中存在着使人的体细胞突变的物质,这对肝癌的发生可能超重要作用。防止粮食霉变,不吃发霉的粮食可能会降低肝癌发病率。  相似文献   
249.
稻田蜘蛛生态位变化及杀虫剂对捕食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对稻田各蜘蛛和害虫空间生态位的研究发现,空间生态位宽度随季节而变化,狼蛛的生态位宽度值逐渐变小;肖蛸两头高中间低;微蛛在7月下旬最大;球腹蛛在8月下旬9月上旬最大,各类群的数量是影响该类群空间生态位的重要因素。空间生态位具有明显的日节律,狼蛛在7-8月份以中午最宽,微蛛变化不大;肖蛸在7-8月份下午的生态位宽度值大于上午,9月份则上午大于下午;球腹蛛7-8月份以上午为最大;跳蛛下午大于上午,不同种类农药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施用对各类蜘蛛存活率及捕食功能的影响不同,杀虫双上午用药对蜘蛛集团的捕食功能减退率影响较小,甲胺磷则相反。  相似文献   
250.
黄河三角洲作为我国暖温带最年轻、保存最完整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在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区域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加剧使得地区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基于1991-2020年8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使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VEST)碳储量模块系统评估黄河三角洲过去30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和碳储量时空变化特征,并进一步耦合海水淹没模型和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模拟软件(PLUS)预测生态保护、自然发展和经济发展三种情景下黄河三角洲2035和2050年土地利用/覆被和碳储量格局。结果表明:1991-2020年间,碳储量累计减少107.94万t,降幅为8.12%,自然湿地和非湿地碳储量分别减少386.66和18.56万t,人工湿地碳储量增加297.27万t。2035和2050年,黄河三角洲分别约有4.47%-11.58%和6.20%-17.42%的陆地会被海水淹没,导致未来黄河三角洲多情景模拟中碳储量均减少,到2035年生态保护、自然发展和经济发展情景下碳储量分别减少了42.38万t、76.68万t和119.50万t,到2050年三种情景碳储量分别减少了59.30万t、119.02万t和187.01万t,同时期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减少速率最小。黄河三角洲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高碳储量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生态保护,通过回填开采区等方式减少地面沉降速率,并在可能被淹没的区域建设沿海堤坝以预防海水淹没,从而减少黄河三角洲的碳储量损失。研究指出了海水淹没会导致巨大的碳储量损失,可为黄河三角洲未来提高固碳增汇作用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