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3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58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3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用含有不同浓度(0~400μmol/L)Cd(NO3)2的Hoagland营养液处理砂培的菊芋。处理50d后,测定植物体内镉积累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对POD同工酶进行电泳分析。发现在Cd50~100μmol/L浓度内,随着镉浓度的升高,菊芋根和叶中镉的积累量显著增加,而随后积累量的增加有所减少。根和叶中MDA含量显著上升,说明镉引起了膜脂过氧化。0~100μmol/LCd处理,根和叶中POD活性随Cd浓度增加而增强,而在200~400μmol/LCd处理下有所减弱。根和叶SOD活性在50~200μmol/LCd处理下随Cd浓度增加而增强,而在400μmol/LCd处理下SOD活性明显受到抑制。根和叶CAT活性随Cd浓度升高而增强。电泳结果显示,POD同工酶变化明显,镉诱导出一条新酶带LP10。菊芋POD同工酶可以作为镉污染的土壤的生物指示剂。  相似文献   
92.
原、异位保存东乡野生稻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原、异位保存东乡野生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对庵家山普通野生稻原、异位群体进行了考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原、异位保存的东乡野生稻在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异位保存的东乡野生稻每穗总粒数平均为58.28粒,比原位多11.44粒,但其每穗实粒数却较少,为9.89粒,结实率降低了45.43%。从种植环境可以发现,异位保存圃的环境不适宜东乡野生稻的生长,应该选择与原生境相类似的种植环境,以便于东乡野生稻的保存、研究与利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究鞘内注射干扰素调节因子8小干扰RNA(IRF8 SiRNA)对PPsP大鼠痛阈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n=12),模型组(SM,n=48),溶媒组(SD,n=12)和IRF8沉默组(SS,n=48),其中,SM组于大鼠后足中部隐静脉内侧按皮肤/肌肉切开牵拉(SMIR)法建立术后持续性疼痛(PPsP)模型,SH组仅切开不牵拉;SD组与SS组建模前一周先于L4/5椎间隙行鞘内置管术, SS组于建模后第5、6日连续鞘内给予IRF8 SiRNA溶液20 μl(溶于DEPC水中,150 pmol),SD组给予等量DEPC水。测量并记录建模前(D0),建模后第1(D1)、3(D3)、7(D7)、12(D12)、22(D22)、33(D33)日等时点各组大鼠术侧后足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 (PWT); 建模后第12日各取6只,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背角Iba-1蛋白表达情况,并取SH组和SM组各3只,取术野隐神经行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改变;再取SM组和SS组于上述各时点各6只,流式细胞术检测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结果: 与D0相比, SM组在D1~D22PWT降低(P<0.05或P<0.01),并在D33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与SH组相比,SM组PWT在D1~D22均降低(P<0.05或P<0.01);与SD组相比,SS组PWT在D7~D22增高(P<0.05或P<0.01);与SH组相比,SS组D7~D22降低(P<0.05或P<0.01);隐神经髓鞘平均厚度: SH组为(377.03± 69.60) nm,SM组为(369.50±73.26) nm,两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H组相比,SM组Iba-1明显上调(P<0.01);与SD组相比,SS组Iba-1表达受到抑制(P<0.05),与SH组相比,SS组Iba-1表达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SM组与SD组之间,Iba-1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0相比,SM组小胶质细胞活化比率在D3~D22均显著增加(P<0.01),而SS组小胶质细胞活化于D3达到高峰(P<0.01);鞘内给药后,SS组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比率明显下降,与SM组相比,在D7~D12显著下降(P<0.01)。结论: SMIR诱导的PPsP大鼠显著且持续的机械痛觉过敏为非明显的外周神经损伤所致,可能是基于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所介导,而鞘内给予IRF8小干扰RNA可抑制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并逆转SMIR诱导的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94.
为探讨天然植被景观格局时空尺度效应, 利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对塞罕坝地区3期(1989、2000和2016年)遥感影像进行图像解译, 并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增加缓冲区的方法, 计算基于斑块类型和景观水平的景观指数; 采取尺度图谱分析在时空尺度下不同植被类型景观尺度效应, 并基于信息熵模型明确景观格局分析的最佳空间幅度。结果表明: 1989—2016年期间, 人工林的快速增长致使草地和天然次生林景观面积呈现先降低后增加趋势且破碎化现象严重; 草地和天然次生林在空间尺度上具有相同的变化特征, 而在时间尺度上则呈现不同的变化; 斑块密度、形状指数以及聚集度指数在时空尺度上均具有较强预测性, 且300 m为最佳尺度阈值。不同天然植被类型在时空尺度下其尺度效应也是不同的, 这不仅与植被类型自身对生态环境响应的差异性有关, 也和研究区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5.
乙烯在调控水稻(Oryzasativa)生长发育及胁迫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乙烯生物合成的第1步是甲硫氨酸转化为S-腺苷甲硫氨酸(SAM),然后在ACC合酶(ACS)的催化下合成乙烯前体物质ACC,最后通过ACC氧化酶(ACO)生成乙烯。该文综述了水稻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中2个关键酶OsACS和OsACO在转录及翻译后的调控机制,提出了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加深人们对乙烯生物合成复杂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96.
钉螺和螺卵静水沉降及运动方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水力学、生物学相结合理论,采用常规空气排水法,比重试验法分别测定钉螺、螺卵的重率;运用物体自由沉降及竹节置螺方法,对钉螺静水沉速及运动方式进行实测;观测。试验结果,获得钉螺、螺卵基本力学性质的几个物理指标值,即:活钉螺,螺卵的平均重率分别为1.80g/cm^3,2.29g/cm^3,钉螺,螺卵静水沉速的平均值范围在2.22-13.89cm/s之间;并建立计算钉螺,螺卵静水沉速的4个实用公式  相似文献   
97.
98.
人轮状病毒NSP4基因变异与功能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比较我国人A组轮状病毒一般腹泻患者分离株和重症患者分离株非结构蛋白(NSP)4 cDNA序列时发现,两者在可能与致病性有关的区域(aa131~146)内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为进一步探讨这种变异是否与毒力改变有关,利用杆状病毒表达载体在昆虫细胞Sf9中表达两种毒株的NSP4,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初步观察了它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来源的NSP4均可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在48h时大致升高3.1~3.4倍,96h时升高5.6~5.8倍,但两种毒株之间的差别并不明显.研究证实,人轮状病毒NSP4与以往报道的动物轮状病毒NSP4一样,可以引起细胞内钙离子增高,即可能与病毒的致病性有关.但重症腹泻毒株SZ1 NSP4第131~146位氨基酸位点出现的变异并未提高其毒力.轮状病毒的毒力改变可能与其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9.
一串红又名西洋红。因为其花形象一串串爆竹,所以又称“爆竹红”。一串红一般在国庆节前后开花,在庭院、天井中种上几棵,或在阳台、窗口摆设一盆,火红的花朵,挺立于绿叶丛中,热情奔放,为节日带来欢乐的气氛。此外,一串红可入药,味甘性平,有活血、消肿等功效。一...  相似文献   
100.
在苜蓿(MedicagosativaL.)愈伤组织继代之初加入不同浓度的甲基乙二醛双(脒腙)(MGBG)(0.5,1,2mmol/L),可不同程度地抑制愈伤组织及其后体胚诱导悬浮培养物的生长和体胚形成;若在体胚诱导阶段加入,则上述的抑制作用更为强烈。MGBG不但促进愈伤组织乙烯释放量、内源ACC(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水平和ACC合成酶活性,也促进体胚诱导悬浮培养物的ACC水平及ACC合成酶的活性,但降低体胚诱导悬浮培养物的MACC(丙二酰ACC)水平。MGBG对体胚诱导和培养物的生长的抑制作用与其上述的对ACC和乙烯生成促进作用及降低ACC转化成MACC的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