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18篇 |
免费 | 127篇 |
国内免费 | 592篇 |
专业分类
20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57篇 |
2021年 | 54篇 |
2020年 | 60篇 |
2019年 | 65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47篇 |
2016年 | 56篇 |
2015年 | 83篇 |
2014年 | 77篇 |
2013年 | 74篇 |
2012年 | 86篇 |
2011年 | 95篇 |
2010年 | 73篇 |
2009年 | 72篇 |
2008年 | 62篇 |
2007年 | 52篇 |
2006年 | 50篇 |
2005年 | 54篇 |
2004年 | 57篇 |
2003年 | 49篇 |
2002年 | 49篇 |
2001年 | 56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21篇 |
1982年 | 20篇 |
1981年 | 21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13篇 |
1964年 | 7篇 |
1959年 | 6篇 |
1958年 | 8篇 |
1957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81.
什么是生命论理论生物物理学与学科交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生命论理论生物物理学与学科交叉徐京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200031)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普适规律的学科,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学科,理论生物物理学则是研究生命现象这种特殊的物质运动规律与物质运动的普适规律的关系的学科,它是标准的交叉... 相似文献
82.
83.
标准差比较法在筛选耐盐变异体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规培育耐盐作物品种迄今尚少有成效。近年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进展为选择培育耐盐作物品种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不少学者已用高等植物细胞培养技术,进行了箍选耐盐细胞系的研究。本文报道,应用数学方法,确定一步筛选耐盐变异体的时间和有效上限盐浓度。 相似文献
84.
不同基因型大麦(Hordeum vulgare)的花粉愈伤组织诱导率不同。带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基因的品种。品系或F1杂种的诱导率(8.83—14.21%)高于不带抗性基因的材料(1.04—6.25%)。 MS基本培养基添加草2,4—D.1 mg/L,Kt0.1 mg/L,BA0.2mg/L,生物素0.1mg, 其诱导率(平均11.09%)高于MS添加2,4—D3mg/L和Kt0.1 mg/L的诱导率(6.33%)及MS添加2,4—D1mg/L 和Kt 0.1 mg/L的诱导率(8.21%)。接种后先15℃暗培养5天,再转入25℃暗培养,其产生愈仿组织的高峰期推迟2—4天,但诱导率却从对照的5.84%提高到11.59%;25℃暗培养与25℃光 — 暗交替培养,诱导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小鼠下颌下腺细胞的培养方法,探讨下颌下腺细胞培养条件及细胞生长特性,为研究干细胞转分化涎腺腺泡细胞以及涎腺再生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取2周龄的小鼠,组织块法和消化法分别进行培养,用活细胞观察法和HE染色法记录细胞形态学特征;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通过生长曲线和细胞倍增时间来比较两种方法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组织块法和消化法均可以成功的培养下颌下腺细胞,(1)组织块法培养的细胞呈卵圆形或多边形,10天左右成铺路石样;消化法培养细胞亦为上皮样细胞,呈多边形,胞质丰富;(2)HE染色下颌下腺细胞呈多边形,胞核明显;(3)Cytokeratin13和AQP5表达阳性,Wimentin表达阴性;(4)组织块法培养细胞增殖相对较平缓,消化法培养细胞增长较迅速;(5)消化法培养倍增时间(1.3471±0.6071)天比组织块法倍增时间(2.1887±1.1503)明显缩短(P〈0.05);结论:体外可以成功的培养下颌下腺细胞,但是同时证明下颌下腺细胞长期传代较困难,这为研究干细胞转分化涎腺细胞和涎腺再生体内实验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6.
渭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2011年10月对渭河流域45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采样.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116属(种),其中水生昆虫91(属)种,占78.4%;软体动物12种,占10.3%;环节动物9种,占7.8%;甲壳动物4种,占3.4%.利用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组成以及物种相对丰度数据,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和无偏对应分析将45个样点分为3组.第1组样点的指示物种为锯形蜉属1种(Serratella sp.)、纹石蛾属1种(Hydropsyche sp.)和朝大蚊属1种(Antochasp.);第2组样点指示物种为虻属1种(Tabanus sp.)、Alotanypus venustus、Pelecorhynchidae 1 种、Liodessus sp.和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ineistteri);第3组指示物种为黑翅蜉(Ephemera nigroptera)和半球多脉扁螺(Polypylis hemisphaerula).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卵石+砾石型底质、流速、电导率、水深和总氮显著影响了渭河流域底栖动物群落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87.
莱茵藻胞外碳酸酐酶分子定位与活性诱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胞外碳酸酐酶是藻类CCM机制和光合作用的一个重要组分 ,藻类从高CO2 转入低CO2 浓度培养时可诱导出胞外碳酸酐酶。应用金标免疫分子定位和pH调节对胞外碳酸酐酶分子定位和CO2 诱导机制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胞外碳酸酐酶主要分布于胞壁空间 (细胞质膜与细胞壁之间 ) ,且细胞壁上也有较多分布 ,细胞壁外分布较少。说明胞外碳酸酐酶能从胞壁空间穿过细胞壁。通过CO2 诱导和pH调节(升高 ) ,均可提高碳酸酐酶活性 ,且pH提高幅度越大 ,胞外碳酸酐酶活性也越大 ,说明胞外碳酸酐酶的CO2 诱导与pH调节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8.
89.
利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重组表达人源类溶菌酶蛋白6(human lysozyme-like protein6,h Lyzl6),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分析。根据毕赤酵母密码子偏爱性设计并人工合成h Lyzl6基因,将其连接至含有乙醇氧化酶启动子(AOX1)的p PIC9K质粒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PIC9K-hlyzl6;重组表达载体经线性化后电转化入毕赤酵母GS115感受态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高拷贝重组菌株后进行甲醇诱导表达。经甲醇诱导72 h后发酵液上清中酶活性达到最高值,发酵液上清经SDSPAGE检测在14.8 k Da处有重组h Lyzl6蛋白条带,分子量符合预期,通过甲壳素亲和层析可对其进行纯化;采用比浊法测定h Lyzl6酶学活性,结果表明h Lyzl6对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有较好的杀灭作用,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p H为5.5,其酶活力为54 700U/mg,Cu2+对其活性有明显抑制,EC50为30.2799 mg/L。采用基因工程方法首次在毕赤酵母GS115成功表达了重组h Lyzl6,证实其在体外具有杀菌活性,初步揭示h Lyzl6在男性生殖系统先天性免疫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为进一步研究h Lyzl6的功能和应用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0.
谭翠燕 徐春和 沈均人 SAKUMA Shinsuke YAMAMOTO Yasushi BALNY Claude 阮康成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2003,(7)
利用荧光光谱学等方法结合高压力技术研究了光合作用系统II中的一个外周蛋白——— 2 3kD(以P2 3k表示 )蛋白的去折叠。热力学研究表明 ,在 2 0℃、180MPa(1MPa =10 .0大气压 )可使该蛋白质完全去折叠 ,而在3℃ ,16 0MPa即可使该蛋白质完全去折叠 ,这是迄今为止有关研究中最易被高压力去折叠的一个蛋白质。在2 0℃ ,该蛋白质在常压下去折叠反应的标准自由能与标准体积变化分别为 2 3.4 5kJ mol和 - 15 0 .3ml mol;动力学研究揭示该蛋白质的折叠反应的活化体积ΔV f 为正值 (84 .1ml mol) ,而去折叠反应的活化体积ΔV u 为负值(- 6 6 .2ml mol)。在常压下 ,折叠和去折叠反应的速度常数 (K0f,K0u)分别为 1.87s- 1 和 1.3× 10 - 4s- 1 ,这些结果为解释该蛋白质易被压力去折叠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