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8 毫秒
61.
应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研究了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林内幼苗、幼树的最大光合能力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50个树种中,大戟科中平树的最大光合速率(Pmax)和山毛榉科竹叶栎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分别为13.27μmol.m-2.s-1和5.99mmol.mol-1;桃金娘科柬埔寨子楝树的Pmax和大戟科山乌桕的WUE最低,分别为1.35μmol.m-2.s-1和2.4mmol.mol-1.其中,Pmax以桑科的平均值最高,桃金娘科最低;WUE以山矾科的平均值最高,桑科最低;但各科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乔木和灌木之间的Pmax和WUE也无显著差异(P>0.05).Pmax随着科分布区的扩大而增大,为宽分布科>中分布科>窄分布科,且差异显著(P<0.05);WUE无显著差异.在种的层次上,随着物种分布区的扩大,植物Pmax逐渐增大,为热带亚热带温带种>热带亚热带种>热带种>海南特有种.而WUE则相反,为海南特有种>热带亚热带种>热带种>热带亚热带温带种.  相似文献   
62.
63.
杨长琼  刘凤群  徐海  叶东  程乃俊 《生物磁学》2014,(14):2750-2752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利用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2年1~3月我院收治的6719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6719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45例,感染率2.16%;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首(59.3%),其余依次为为胃肠道(17.2%)和泌尿道(11.7%);ICU的感染率最高,为22.0%,其次为外科系统(4.03%)和内科系统(1.71%)。病原学检测送检率为51.0%,阳性率为78.3%,共检出11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57.6%,真菌占22.9%,革兰氏阳性菌占17.8%。导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中最常见的为放疗化疗(31.0%)、气管切开(15.9%)、导尿插管(17.9%)。结论: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强化卫生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4.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利用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2年1~3月我院收治的6719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6719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45例,感染率2.16%;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首(59.3%),其余依次为为胃肠道(17.2%)和泌尿道(11.7%);ICU的感染率最高,为22.0%,其次为外科系统(4.03%)和内科系统(1.71%)。病原学检测送检率为51.0%,阳性率为78.3%,共检出11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57.6%,真菌占22.9%,革兰氏阳性菌占17.8%。导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中最常见的为放疗化疗(31.0%)、气管切开(15.9%)、导尿插管(17.9%)。结论: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强化卫生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5.
以雪柑种子为外植体,以pC1301-PMI-LFY重组载体为转化载体,将蘸有农杆菌侵染液的接种针在种子胚的顶端分生组织部位刺2-3次,深度1 mm左右,当实生苗成活后移栽.通过PCR检测和PCR-Southern杂交检测得到了1株转基因植株,转化率为4.35%.针刺法简便快速,在雪柑上能够成功应用,为木本植物的遗传转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6.
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作为水环境监测的重要指示生物, 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能够有效地反映水环境的健康状况。为了更好地了解扬州宝应湖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多样性, 本文于2015-2019年对扬州宝应湖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进行野外调查和采样, 联合经典形态学和高通量测定DNA条形码方法进行物种鉴定, 进一步分析了这些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年度变化, 并应用Shannon-Wiener指数(H′)和污染生物指数(biotic index, BI)对水质状况进行生物评价。结果显示: 共记录大型底栖动物3门5纲57种, 其中软体动物门23种, 隶属2纲9科(腹足纲7科15种, 双壳纲2科8种); 环节动物门寡毛纲12种, 隶属2科; 节肢动物门22种, 隶属2纲6科(软甲纲4科5种, 昆虫纲2科17种)。腹足纲是优势类群, 5年间的密度占比均在65%以上。优势种是赤豆螺(Bithynia fuchsiana)、槲豆螺(B. misella)和长角涵螺(Alocinma longicornis)。Margalef丰富度指数(2.27 ± 0.28)、Simpson优势度指数(0.82 ± 0.02)和Pielou均匀度指数(0.78 ± 0.08)在5年间呈现明显的波动变化。对水质状况的生物评价结果表明, 湖区水体环境在5年间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污染状态, 这与过度围湖水产养殖等经济活动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7.
构建展示A型禽流感病毒M2e多肽的重组T7噬菌体,检测其对SPF鸡的免疫保护效果。比对GenBank近期发表的A型禽流感病毒M2e基因序列进行人工合成并重复至两拷贝,将其克隆到T7Select 415-1b噬菌体多克隆位点,构建重组噬菌体T7-M2e。经PCR鉴定并序列测定筛选阳性重组噬菌体,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重组噬菌体表面M2e多肽。重组噬菌体以1×1010pfu/只剂量免疫SPF鸡,免疫后不同时间段采血通过ELSIA检测血清中抗M2e抗体,免疫荧光检测血清抗体与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结合能力,并以200个EID50/只剂量进行攻毒保护效率检测。成功构建重组噬菌体T7-M2e,插入两拷贝M2e基因获得表面展示,并与M2e抗体有免疫反应活性。噬菌体疫苗免疫后均产生抗M2e抗体,其抗血清能跟病毒粒子特异性结合,攻毒保护率达4/5(80%)。获得了展示禽流感病毒M2e多肽的重组噬菌体,噬菌体疫苗免疫鸡产生较高血清抗体并提供攻毒保护,为新型通用禽流感疫苗研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8.
为研究RNA干涉对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增殖抑制作用,针对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NP和PA基因,设计4对siRNA干涉序列,并将其转染到鸡胚成纤维细胞,6h后接种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液,在病毒感染后的16~56h内测定细胞上清中的病毒血凝价及观察细胞病变,并在病毒感染36h后检测NP、PA、HA和β-actin基因的mRNA水平。结果显示4对siRNA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中的增殖,但以PA为靶基因设计的一对干涉序列效果最优;实验还证实随着时间的延长,干涉效应逐渐减弱。本实验为研究RNA干涉技术防控禽流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9.
为了研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在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先天免疫中的作用, 克隆了中华鳖STING基因(PsSTING)的cDNA序列, 其全长为2145 bp, 包含1152 bp的开放阅读框, 编码383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 PsSTING蛋白N端含有4个跨膜区和2个RXR内质网滞留基序, C端有1个解旋酶结构域。qRT-PCR结果显示, PsSTING在中华鳖心脏、肝脏、脾脏、肺、肾脏、小肠、胃、皮肤、肌肉和血细胞等组织中均能表达, 其中在脾脏中的表达量最高, 其次是肝脏、小肠和肺, 而在血细胞中的表达量最低; 用嗜水气单胞菌、LPS和poly(I:C)刺激后, PsSTING基因呈现出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 在刺激12h 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4h达到最高值, 在48h后逐渐恢复到初始水平, 其蛋白表达量在脾脏和小肠中明显增加。体内RNA干扰后, 小肠中PsSTING的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 IFN信号通路中TBK1、IRF3、IRF7、STAT6和IFN-β等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在HEK293T细胞中过表达PsSTING基因, 能够显著激活pIFN-β-luc的启动子。研究结果表明PsSTING基因参与调控了中华鳖的先天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70.
对拉萨地块中部扎布耶茶卡北岸的两个剖面开展(虫筳)类动物群系统古生物学及古生物地理研究。鉴定出(虫筳)类 6 属 16 种,包括Yangchienia tobleri Thompson,Yangchienia haydeni Thompson,Chusenella brevipola (Chen),C. schwagerinaeformis Sheng,C. cf. brevis (Chen),C. sp.,Nankinella rarivoluta Wang,Sheng and Zhang,N. complanata Wang,Sheng and Zhang,Kahlerina tenuitheca Wang,Sheng and Zhang,K. pachytheca Kochansky-Devidé and Ramovs,Verbeekina americana Thompson, Wheeler and Danner,V. tenuispira Sheng,Neoschwagerina cheni Sheng,N. colaniae Ozawa,N. craticulifera (Schwager),N. brevis Thompson,Wheeler and Danner。基于Kahlerina属的出现及Neoschwagerina属的厚壁壳体以及第二旋向副隔壁发育较弱的形态特征,判断其时代为二叠纪瓜德鲁普世(Guadalupian)沃德期(Wordian)。该(虫筳)类动物群面貌可与拉萨地块的狮泉河地区、措勤夏东地区、申扎地区、林周地区等对比。拉萨地块从中二叠世开始普遍出现暖水(虫筳)类动物群,这与印度板块北缘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区中、晚二叠世时期均以冷水的腕足生物群为主所反映的水体性质有明显的差异。这表明拉萨地块和喜马拉雅地区在晚三叠世之前仍然连在一起的可能性并不大,拉萨地块可能在瓜德鲁普世沃德期以前已经脱离冈瓦纳大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