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6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63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3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81.
将大麦β-1,3-葡聚糖酶同功酶基因(GⅢ)启动子(PGⅢ)与其报告基因gus(β-葡聚糖酸醛苷酶基因)耦联,构建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稻.PCR、DNA印迹法结果显示,构建的pGⅢ-gus表达载体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DNA中.GUS组织化学染色、RNA印迹法及荧光法结果显示,该启动子驱动的gus在水稻叶片中为低水平表达;而用水扬酸(SA)与稻瘟菌来源的激发子处理,可诱导gus的高水平表达.T1代种子的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也表明,SA与激发子可以诱导高水平的PGⅢ活性.这些结果表明PGⅢ是一种强诱导型启动子,并可能是一种病原菌诱导型的启动子.  相似文献   
182.
研究前列腺癌组织VEGF-C mRNA、VEGFR-3和CD31的表达与前列腺癌中血管、淋巴管的生成及肿瘤转移的关系。取34例前列腺癌组织和12例癌周正常组织标本,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VEGF-C mRNA表达,并经VEGFR-3和CD31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图像分析,采用Weidner最高血管密度计数法,计数癌组织中阳性淋巴管数(MLC)和微血管密度(MVD)。前列腺癌VEGF-C mRNA阳性15例(44.12%),VEGF-C mRNA表达与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MLC (8.26±2.73/mm~2)和MVD(74.82±11.76/mm~2)显著高于癌周正常组织的MLC(4.82±3.48/mm~2)和MVD(32.86±5.41/mm~2),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VEGFR-3和CD31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有淋巴转移和TNM分期Ⅲ、Ⅳ期的前列腺癌患者VEGF-C mRNA阳性表达和MLC、MVD分别高于无淋巴转移和Ⅰ、Ⅱ期患者,均具有显著性差异;VEGF-C mRNA表达阳性者VEGFR-3和CD31高于表达阴性者,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前列腺癌在不同的组织学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EGF-C促进了肿瘤诱导的淋巴管新生和血管新生,在前列腺癌的淋巴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VEGFR-3和CD31表达水平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前列腺癌组织MLC和MVD的显著增高,提示肿瘤组织有新淋巴管和血管的生成,也可作为判断肿瘤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3.
埃塞俄比亚芥与诸葛菜属间杂种的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幼胚培养方法重新获得的埃塞俄比亚芥(Brassica carinata A.Braun,2n=34)与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L.)O.E.Schulz,2n=24)的属间杂种仍为混倍体(2n=14~34),2n=34细胞的频率最高;绝大多数花粉母细胞(PMCs)表现正常的17个二价体配对和17:17的分离。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体细胞和PMCs中不含有整条的诸葛菜染色体,2n=34的体细胞和PMCs中包含了来自黑芥(B.nigra (L.)Koch,2n=16)的16条染色体。这些具有完全或部分埃塞俄比亚芥染色体组成的细胞,可能来源于以前提出的杂种细胞在有丝分裂中完全或部分亲本染色体组分开和染色体复制,并伴随诸葛菜染色体的消除。  相似文献   
184.
近年来从植物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受脱落酸、胁迫、成熟诱导表达的基因,这些 ASR(Abscisic acid, Stress and Ripening inducible)基因参与植物对冷、渗透压、脱落酸处理的胁迫应答已被证实,该类基因也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许多方面如果实发育、成熟等.对 ASR 基因的克隆鉴定,以及该基因在胁迫应答和果实成熟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5.
外膜渗透性降低及主动外排作用是细茵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大肠埃希茵的细胞外膜上存在多种通道蛋白(主要是OmpF和OmpC),其丢失导致药物的内渗减少,从而产生耐药;而大肠埃希茵的主动外排机制是由多种外排蛋白系统介导的,与常用抗生素、合成抗茵药、染料、去污剂及金属离子的多重耐受密切相关,且外排系统具有能量依赖性、底物广泛性、系统多样性及功能复杂性的特点。本文综述了该茵的外膜低渗和主动泵出系统在耐药过程中的作用和表达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6.
香蕉凝集素基因的克隆及在成熟果实中的特异性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RT-PCR的方法克隆香蕉凝集素(Bankc)基因,对其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并与已发表的BanLec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采用定量PCR的方法对该基因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和香蕉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anLec基因的表达同时具有发育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即仅在果实中表达,而且其表达量随果实成熟度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87.
SARS冠状病毒的变异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目前所发表或公布的CARS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合所做的一些工作,对SARS-CoV的变异特性、影响变异的可能因素以及变异与Ⅰ临床病程发展的联系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SARS.CoV在变异发生频率和动态变化上具有RNA病毒的普遍特性,但由于其在人类的传播时间较短,相对于常见的引起慢性感染的RNA病毒,如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得到鉴定的变异序列数量相对较少。SARS-CoV5基因尤其是S1区变异程度较高,Ⅳ基因较为保守。就目前有限的研究结果分析,没有发现病毒变异与Ⅰ临床病程发展之间有明确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8.
硫灯或氙灯具有不同的红光/远红光比例(R/FR,前者为1.5,而后者为1)。研究结果表明,硫灯照射下生长的番茄幼苗叶片与太阳光下相似,能正常合成花青素;而氙灯照光生长的番茄幼苗叶片中的花青素合成受到严重抑制,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的花青素含量仅为前者的1/9。进一步在硫灯下培养红光/远红光受体(光敏素B族)单突变和双突变的番茄幼苗中,发现单突变体phyB1和双突变体phyB1phyB2的叶片花青素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分别为野生型的1/3和1/15,由此推测花青素合成途径受到了红光/远红光比例的影响。HPLC结果又表明,硫灯和氙灯照光生长的番茄幼苗叶片中黄酮醇总量没有显著差异。我们推测氙灯下番茄幼苗花青素合成过程可能抑制位点是二氢黄酮醇还原酶或白花色素双氧酶两个催化步骤。  相似文献   
189.
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chinensis Maki-no)起源于欧洲的野生芸薹,有许多变种和类型,是我国尤其是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普遍栽培的重要蔬菜种类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白菜的植株再生频率同其他芸薹属作物相比较低,因此,影响了基因工程技术在白菜品种改良上的应用。虽经国内外多年的研究,白菜的植株再生频率有所提高,但还达不到转基因植物研究80%-90%的植株再生频率的要求。本试验在筛选获得“油冬儿”白菜适宜培养基配方的基础上,比较了“上海青”等8个白菜类蔬菜不同品种在该培养基上的离体培养再生效率,进一步完善了白菜类蔬菜的离体培养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90.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技术对 2 2份冬青属苦丁茶不同种质材料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 4 0个 10 bp的引物用于多态性检测 ,从中筛选出了 2 7个多态性良好的引物。用该 2 7个引物对上述 2 2份种质材料进行PCR扩增 ,共得到 4 45条DNA谱带 ,其中多态性带4 32条 ,占 97 0 8%。根据扩增结果计算了各份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 ,并用UPGMA构建了聚类树状图。分析结果表明 :2 2份供试材料分成 4类 5组 ,第Ⅰ类为Ilexpentagona (分为A、B两组 :A组为新变种var mashanensisG .M .L .;B组为原变种var pentagona) ,第Ⅱ类为I kudingcha,第Ⅲ类为I latifolia ,第Ⅳ类为I cornuta ;第Ⅱ ,Ⅲ ,Ⅳ三类各有一组材料组成。物种的差异、亲缘关系以及同一物种内不同种质材料在起源地域上的差异均可从系统树中反映出来。RAPD分子标记的结果可作为判断冬青属苦丁茶种质资源材料的起源地域、遗传差异、亲缘关系以及种级水平和种下分类鉴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