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8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基于遥感和GIS的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功能分区是区域自然资源科学管理及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基础。基于生态功能分区原则,考虑流域——子流域完整性进行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分区。在综合分析巢湖流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确定生态功能分区原则、依据、方法及命名,基于遥感与GIS在数据采集方面及多层面叠加功能的优势,通过遥感数据对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的提取以及利用DEM空间分析进行子流域划分等技术手段,探讨了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的研究区子流域生态功能划分方法,形成了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分区方案,将全流域分为5个生态功能区和12个生态功能亚区,并阐明了不同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保护重点与经济社会发展约束。对于新调整行政区划的巢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为流域产业布局、生态防灾减灾、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对2710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进行培养,用VITEK-2Compact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菌种和药敏试验,WHO-NET5.4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675株,革兰阴性杆菌457株,占67.7%,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球菌159株,占23.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真菌59株,占8.7%,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结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性较为严重,应不断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期间,对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中蒙边境地区(41°14′~42°40′N,109°16′~110°26′E)和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1°50′~42°27′N,106°15′~108°00′E)的两个野驴群(1♂3♀和2♂3♀)的繁殖行为进行研究。采用目标取样法以及目标取样法与扫描取样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蒙古野驴的发情交配、产前反应、生产过程及产后行为进行观察。共记录到4类35种繁殖行为,分别为争斗行为、性行为、分娩行为和母幼联系行为。结果表明,雄驴平均日爬跨(4.2±1.7)次(n=14),射精(3.7±1.3)次(n=13),平均邀配持续时间(从雌雄驴靠近调情始到爬跨或其中一个走开止)为(26.6±22.0)s(n=13),平均抽动持续时间为(10.6±1.9)s(n=14),平均阴茎置入持续时间为(18.3±8.8)s(n=13),平均爬跨间隔为(685.7±569.6)s(n=14),平均射精间隔为(924.0±790.0)s(n=10)。蒙古野驴的交配模式属于Dewsbury分类系统中的第11种(无锁结、有抽动、单次插入、多次射精)类型和Dixon分类系统中的第12种(无锁结、有抽动、单次插入、无单次长时间插入)类型。本研究较完整地建立了蒙古野驴繁殖行为谱,提供了繁殖行为方面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肌松药气管插管的最佳剂量,评估诱导期应用此种方法的有效性。方法:择期全麻的患者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麻醉诱导为丙泊酚2 mg/kg,瑞芬太尼为2μg/kg(Ⅰ组)、3μg/kg(Ⅱ组)和4μg/kg(Ⅲ组),待两种药物达到药效高峰时行气管插管。观察诱导期和插管后1 min,3 min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评估插管满意度。结果:各组的插管满意度如下:Ⅰ组54.2%(19/35)、Ⅱ组83.3%(25/30)、Ⅲ组97.1%(34/35),随着瑞芬太尼剂量的增加,气管插管满意度增高,气管插管操作时间缩短(P0.05)。在诱导过程中,三组患者的MAP和HR下降幅度均较显著(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肌松药气管插管是可行的,与复合瑞芬太尼2μg/kg或3μg/kg相比,丙泊酚2 mg/kg复合瑞芬太尼4μg/kg能明显提供更好的气管插管条件,且插管操作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5.
采用形态学和多变量形态度量方法, 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及其杂交种(西伯利亚鲟♀×施氏鲟♂)的形态异同进行了分析, 以鉴别区分三者的形态特征。结果发现, 西伯利亚鲟、施氏鲟及其杂交种的可数性状中鳃耙数和背鳍数均具有显著差异; 可量性状的多重比较分析显示杂交种的眼间距/全长显著小于西伯利亚鲟和施氏鲟, 三者的吻长/全长均具有显著差异; 主成分分析提取的前三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积贡献率为65.68%; 判别分析构建了西伯利亚鲟、施氏鲟及其杂交种的判别公式, 判别公式预测分类总体准确率为85.6%。分析结果表明, 西伯利亚鲟、施氏鲟及其杂交种间的形态差异主要体现在头部及尾柄。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兰科植物物种丰富, 很多具有极高的药用和观赏价值。随着网络平台的迅速发展, 兰科植物的线上交易越来越普遍。为了解国内网络平台的本土兰科植物贸易情况, 本文利用PyCharm Community软件爬取网络交易信息和人工浏览收集的方法, 分析了淘宝网、拼多多和中兰网的兰科植物贸易情况。调查发现: 网络贸易的本土兰科植物共计84属339种(含3变种), 包含45个中国特有种, 兰属(Cymbidium)和石斛属(Dendrobium)是最大的贸易对象。其中, 仅以观赏用途作为卖点的兰科植物309种(91.1%), 仅以药用价值作为卖点的兰科植物5种(1.5%), 以双用途作为卖点的兰科植物25种(7.4%)。本次调查共记录到336种(99.1%)野生兰科植物销售信息, 并发现部分销售者刻意包装野生兰科植物的现象。大部分淘宝网和拼多多的兰科植物最大销售量对应的价位为10-49元, 其中拼多多的价格更低且集中, 位于15-35元的占57.5%。商品货源地较集中, 主要包括云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浙江省、福建省和四川省。进一步对本次记录的兰科植物进行濒危等级统计后发现: 受威胁兰科植物188种(55.5%), 其中极危(Critically Endangered, CR) 23种(6.8%), 濒危(Endangered, EN) 85种(25.1%), 易危(Vulnerable, VU) 80种(23.6%)。为加强我国野生兰科植物多样性保护, 强烈建议各网络平台依据最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制定兰科植物商品信息发布规则, 重点监督货源地集中的地区, 同时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 相关部门应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兰科资源的信息交流, 共同保护野生兰科植物。  相似文献   
17.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复杂性的重要特征, 理解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一直是理论生态学研究的核心议题。本文从三方面概述了生物多样性理论的最新进展。一是物种共存和群落构建, 总结了现代共存理论和基于过程的群落构建理论的新进展。二是物种相互作用, 综述了利用经验数据推断物种相互作用关系和强度的最新方法。三是生态-进化动态, 介绍了生态-进化模型的一般框架及其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最后对生物多样性理论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特别是多尺度整合理论和全球变化下的预测理论。  相似文献   
18.
稻瘟病菌致病突变体的REMI诱变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稻“爱知旭”(Aichi—aShahi)为寄主,将带选择标记的质粒pCSN43和pBF101为外源DNA,利用限制酶诱导整合(REMI)这种新方法转化稻瘟病菌原生质体,从筛选到的数百个转化体中分离出3个与致病能力密切相关的突变体R2H65、R2H69和R281565。其中,R2H65和R2H69只产生畸形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的发育和附着胞的形成以及黑色素的合成均受到极大影响,致病性测试证明完全丧失致病能力;R281565的许多表型与野生型的相似,但致病能力却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9.
富勒烯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90年代初以来,富勒烯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初步研究表明在抗艾滋病毒、酶活性抑制、切割DNA、光动力学治疗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此类化合物在生化、医学、药物学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中华叶柳莺的繁殖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叶柳莺(Phylloscopussichuanensis)是1992年才报道的鸟类新种[5],1993年首次发现山西省有分布[1]。其形态和黄腰柳莺(P.proregulus)十分相似,但二者鸣声、生境选择差别甚大,和黄眉柳莺(P.inornatus)则差别比较明显,中华叶柳莺腰部为黄色,而黄眉柳莺的腰部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