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5篇
  10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31.
墨兰组织培养植株的叶结构和生理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墨兰叶肉没有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的分化,但在叶的不同部分的叶脉附近叶肉细胞有不同的形态变化。叶尖和叶中部中脉附近的叶肉细胞排列紧密。细胞明显伸长,似栅栏组织,叶基部中 叶肉细胞没有伸长,叶部叶绿体周径大,叶绿素含量高,光合速率亦较高,且Fv/Fm、φPSⅡ和qp均较叶的其他部分高。  相似文献   
32.
墨兰幼叶和成熟叶不同部位叶绿体超微结构和光合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墨兰试管苗植株成熟叶片叶绿体基粒较发达,类囊本膜垛叠较紧密。幼叶叶绿体中少有亲锇颗粒,成熟叶的叶绿体中往往既有亲锇颗粒又有淀粉粒。幼叶中基粒数目比成熟叶的少,叶绿体也比成熟叶的小。幼叶的光合放氧速率比成熟叶的低。幼叶中叶尖部叶绿体最大而叶基部最小,但叶尖部的光合放氧速率比叶基部小。成熟叶中叶绿体大小及光合放氧速率区别不明显。通过对各部位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发现,叶绿素含量与光合放氧速率之间没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3.
用TRITC-鬼笔碱荧光显微探针入共焦激光扫描镜,观察了不同萌发阶段的姜花花粉和花粉管内肌动蛋白微丝的结构和分布格局的变化,花粉水合后在花粉内的微丝呈不规则网络状。但在靠近萌发孔周围,由於网络微丝向萌发孔汇集而延伸拉长,因此在萌发孔前缘出现荧光特别明亮区,显示微丝在此外开始密集。花粉水合后10-30分钟,大多数花粉管从萌发孔伸出,此时,在花粉管顶形成一个长约10-20μm的顶端区域微丝网络;在花粉  相似文献   
34.
稻胚发育的三维形态研究兼论胚各部分的形态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扫描电镜及塑料半薄切片技术,从水稻(OryzasativaL.)授粉后2d开始至种子成熟,追踪观察了稻胚的三维形态发育,根据结果,对胚各部分的形态本质提出一些新的见解。(1)授粉后2d的胚由胚柄、胚基和胚体组成。胚基为胚柄和胚体之间的过渡区,呈喇叭状,胚基与胚柄不能等同。2d的胚未出现器官分化,属原胚;但胚背腹分化明显,即存在背腹极性。(2)授粉后第3至第5天幼胚的形态变化及器官分化至关重要。盾片和胚芽鞘在授粉后3d的幼胚上同时出现,两者均直接由原胚分化,并非胚芽鞘从盾片发生。胚芽鞘原基经历这3d的特殊形态演变,形成空心倒锥状的胚芽鞘,展现了禾本科特有的胚芽鞘的形态形成机理。3d幼胚胚根的原形成层、基本分生组织及根冠分化;4d幼胚小丘状生长锥形成,胚根的原表皮分化,茎根轴形成;5d幼胚胚芽、胚轴与胚根初步形成。(3)稻胚具有二型子叶,胚套是胚的外围子叶,盾片是此子叶的一个主要部分(侧生子叶),胚芽鞘是顶生子叶。  相似文献   
35.
水稻胚囊壁的形成与发育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透射电镜对水稻(Oryza sativa L.)功能大孢子形成开始至胚囊成熟期间胚囊壁的形成与发育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水稻胚囊壁是在原有功能大孢子壁的基础上,通过与其周围退化珠心细胞留下的壁相叠合,使壁加厚。功能大孢子近合点端壁存在胞间连丝,其中个别胞间连丝可保留到八核胚囊。胚囊壁上内突最早于四核胚囊近珠孔端发生。八核胚囊形成后,内突的发育在胚囊不同的细胞中表现不同,其中以中央细胞最具特点,表现为先在中央细胞与珠心相接的近珠孔端和近合点端两个区域的胚囊壁上形成,以后近珠孔端胚囊壁上的内突大量增加,而近合点端的却增加不明显,中部胚囊壁上的内突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到胚囊成熟时,近珠孔端胚囊壁上内突的分布密度最大,中部次之,近合点端的最小,三个区域上内突的形态各异。反足细胞与珠心相接的胚囊壁上内突的形成时间较早,但以后的发育却相对缓慢,数量增加不明显。2个助细胞交界处胚囊壁上的丝状器在胚囊未明显膨大时已形成。卵细胞除在与助细胞交界处的壁外,其它部位不形成明显的内突结构。  相似文献   
36.
观察了大黍(Panicum,maximum Jacq.)胚珠附器的发生时间、位置和发育过程及其细胞化学特征。结果显示:(1)大孢子母细胞时期,珠孔端有一个或多个珠心表皮细胞开始伸长、膨大,特化为胚珠附器。(2)当胚珠附器伸长、膨大至最大程度时,胚珠附器细胞表现出显著的极性特征:细胞核位于细胞的珠孔端,大而清晰;细胞内同时形成了一个特大的液泡,几乎占据了整个细胞的合点端;细胞质则被挤到珠孔端一侧,集中分布在核的周围。(3)胚珠附器从开始出现到发育成熟,都没有淀粉粒的积累;但是,PAS反应显示胚珠附器细胞壁和细胞质都比普通珠心细胞的染色程度深,这说明其细胞壁和细胞内部富含可溶性多糖。  相似文献   
37.
观光木的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 Chun)的大孢子发生,雌配子体形成过程的观察结果显示,观光木子房单心皮,心皮腹面壁上着生2-5个胚珠;胚珠倒生型,厚珠心,两层珠被;孢原细胞一个,并且自表皮下1-2层处分化。胚囊发育为蓼型。在四分体和成熟胚囊时期观察到了异常发育现象。初步探讨了观光木濒危的生殖生物学原因。  相似文献   
38.
通过GMA半薄切片技术对APⅣ不同类型水稻(Oryza sativa L.)胚囊的受精及其胚胎发育的研究表明,APⅣ中5-2-l型胚囊的3个卵细胞在少数情况下都可受精并发育形成3个胚;但多数情况只有 1个或2个卵细胞受精发育成1个胚或2个胚。6-2-0型和5-3-0型胚囊多个卵受精频率都很低。由此证明APIV多胚是来自如5-2-1型胚囊的多卵卵器胚囊多个卵细胞都受精的结果,其中3胚来自3个卵细胞受精发育,2胚来自2个卵细胞受精发育。双套结构胚囊受精最为复杂,多数情况是受精不正常,只有少数子房大、小胚囊中的卵细胞都能正常受精。大胚囊中的卵细胞受精发育可能是形成所谓中位胚(远离珠孔端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9.
用抗微管蛋白抗体和荧光标记技术,观察了百合生殖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精细胞过程中微管的变化。生殖细胞在分裂的前期,存在于核外围以及细胞两端胞质内的微管大都以微管束的形式沿细胞长轴方向平行排列。在靠近核的部位,有些微管有时会斜向排列。分裂进入中期后,染色体集中排列在赤道面。在染色体周围可以见到有多束与细胞长轴平行排列着的微管,但这些微管束是在分裂中期时新形成的或是在前期已存在,尚难以断定。这些微管束有一个特点,就是当它们延伸至赤道板部位时,在每一条微管束上都有一个无荧光的小圆区;这个小圆区可能代表着丝粒的位置。细胞分裂进入后期,姊妹染色单体分别向两极移动形成两组染色体。在它们之间近赤道板位置出现了一个具有强烈荧光的区域,显示在这一部位,微管相当浓密。从这一强烈荧光区向两极分别伸出多条微管束。因此,在这一强烈荧光区内可能有多个微管束重叠。到细胞分裂末期,在这一强烈的荧光区的中央出现了一条横向的无荧光区。这一区域有可能为胞质完成分裂后新形成的细胞板所在的部位。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