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
在一般电生理学书刊中,一直把Ling 及Gerard(1946)作为应用微电极的先驱者。其实,在他俩把细胞内微电极介绍给大家以前,早就有人应用过微电极了。最近,Edwards(1983)及Hoyle(1983)先后著文回顾了这段历史,并指出,微电极应用的发展不是全或无的,而是有一个量变的过程。历史上最早使用电解质液充盈的毛细管的是一些植物学家,他们在二十年代就以此来记录藻类(volonia,chara 及Haliclystis 等)的电位,这些作者是Gicklhorn 及Umrath(1928),Kümmel(1929)及Damon  相似文献   
12.
应用基因免疫方法制备日本血吸虫Sj22蛋白的抗体,并研究CpG佐剂和蛋白加强策略在增强基因免疫效果中的作用。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免疫小鼠,实验动物分为四组:A组注射pVAX1-sj22质粒100μg /只;B组注射pVAX1-sj22质粒50μg /只,同时注射CpG佐剂20μg /只;C、D组注射pcDNA3.1-sj22质粒100μg /只。分别在0,3,6周进行免疫,第9周A、B、C组用30μg重组sj22蛋白加强免疫,D组则用pcDNA3.1-sj22质粒100μg加强免疫。第0,9,10周割尾采血,使用ELISA方法进行抗体效价测定,Western blot验证抗体的特异性。结果表明:使用基因免疫的方法获得了针对Sj22的特异性抗血清,CpG佐剂能够有效降低质粒用量,基因免疫-蛋白加强的策略使得抗体的滴度提高了40~1280倍。  相似文献   
13.
脊柱跳跃型骨折指多节段非相邻的椎体骨折(multiple-level noncontiguous spinal fractures,MNSF)。对于非高龄患者,此类骨折通常为暴力性高能量损伤。由于MNSF受伤机制的复杂性,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导致其常发生漏诊或延迟诊断。目前,临床上对于MNSF发病率和损伤原因有很多报道,特别是其致伤机制,也存在很多理论。脊柱跳跃性骨折的治疗需全面考虑,如脊柱的不稳定性、畸形和骨折节段之间正常的椎体数目甚至患者想要减少住院时间的要求等。治疗时应按照各自损伤部位的情况决定治疗方案,强调个体化治疗。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应依据其损伤特点选择相应术式,重建脊柱稳定性。本文主要就近年来MNSF的临床研究进展了进行总结,旨在为MNSF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在线粒子实时监测系统采集的尘粒变化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分装过程中尘粒变化的因素。对同批次分装时四个监测点和不同批次分装时同一监测点尘粒变化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分装的前期准备、后期清场以及排除故障期间,粒子数变化明显。可见洁净间人员的数量及人员的行为是影响分装过程中尘粒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猪肺炎支原体P46基因中编码Trp的密码子TGA突变为TGG,为P46蛋白的研究及猪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参考GenBank登录的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 Mhp)P46基因序列,利用Primer 5.0软件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对猪肺炎支原体强毒株F60 P46基因的编码区进行扩增,后又设计了三对突变引物,通过重叠延伸PCR(SOE-PCR)对猪肺炎支原体P46基因的三个位点进行定点突变.结果:得到的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P46基因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进行序列比较,结果表明它们有较高的同源性.突变后测序结果表明已成功将猪肺炎支原体P46基因中编码Trp的密码子TGA突变为TGG.结论:已成功突变Mhp P46基因并且序列比较显示其与其它序列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恢复演替中草地斑块动态及尺度转换分析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研究了9a草地恢复油潜系列中斑块边界形状和斑块面积分布动态,并进行了凡度转换分析。獐茅斑块的边界分维数和斑块化指数最高,羊草斑块的较低,碱蓬斑块的斑块化指数略小于羊草斑块,边界分维数大于洋草斑块。共他类型斑块的两种指数基本上介于獐茅斑块之间,斑块化指数的年限变动滞后于斑块边界分维数,斑块边发维数在整个试验的尺度范围内符合同一自相似规律,斑块的面积分布格局在不同的尺度上有不同的自相似规律。  相似文献   
17.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红花荷主要分布区8个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花荷在物种水平上其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4.86%,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H0)为0.3438;在群体水平上PPB为73.07%,H0为0.2763,说明红花荷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AMOVA分子方差分析表明,红花荷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群体内遗传变异占群体的70.29%,群体间占29.71%。Mantel检测表明红花荷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探讨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对膀胱癌细胞株T24增殖影响及其分子机制.5种不同终浓度(125、250、500、1 000、2 000 U/mL)重组人细胞因子IFN-γ处理人膀胱癌T24细胞,分别在24、48、72 h采用MTT(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法检测T24增殖抑制率;以作用浓度为500 U/mL IFN-γ作用T24细胞,并设为实验组,未经IFN-γ处理设为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T24细胞周期各阶段变化;RT-PCR检测hepaCAM(hepatocyte cell adhesion molecule)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21WAF1蛋白表达.结果表明:IFN-γ抑制T24增殖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经流式细胞仪检测提示细胞G0/G1期比例增高(n=5,P<0.01);RT-PCR结果提示hepaCAM基因表达水平升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提示p21WAF1蛋白表达水平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基因hepaCAM在IFN-γ对膀胱癌细胞株T24增殖调节中可能起作用,并可能通过上调p21WAF1蛋白表达阻滞T24细胞于G0/G1期,而抑制T24增殖.  相似文献   
19.
不同利用状况下草原遥感估产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和温性荒漠5种具有代表性的草地类型区地面观测数据的基础上,考虑草地的利用状况信息,分类建立了产草量与4种植被指数(由MODIS数据计算得到)的回归估产模型,将利用状况这一定性变量作为虚拟变量与遥感估算模型相结合,找出了3种利用状况下的鲜草产量最优混合估算模型和估算指数。结果表明:(1)EVI是反映产草量变化的最好指标,分类构建的模型平均测产精度达到了80%;(2)将利用状况作为虚拟变量考虑之后建立的混合测算模型精度达到了79%,明显高于利用状况未知时构建的混合模型的精度,比分类建模应用更简洁方便。  相似文献   
20.
粉末X射线衍射图谱计算植物淀粉结晶度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斌  满建民  韦存虚 《植物学报》2012,47(3):278-285
植物淀粉有A-型、B-型和C-型3种晶体。以水稻(Oryza sativa)、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豌豆(Pisum sativum) 和莲藕(Nelumbo nucifera)淀粉为材料, 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仪(XRD)调查了不同晶体类型淀粉的波谱特征, 探讨XRD波谱相对结晶度的计算方法。软件峰拟合法、软件曲线法、直线作图法和曲线作图法均可用于计算淀粉XRD波谱的相对结晶度, 以曲线作图法计算结果较为可靠。利用曲线作图法得出的结果表明, 稻米淀粉的结晶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线性负相关, 酸解莲藕淀粉的结晶度与淀粉酸水解度呈显著线性正相关。酸水解使莲藕淀粉的C-型晶体转变为A-型晶体。上述研究结果为利用XRD分析植物淀粉晶体类型和计算相对结晶度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