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ABC(ATP-Binding Cassette)转运蛋白家族是目前已知最大、功能最广泛的蛋自家族,能利用水解ATP的能量来参与生物体内多种物质的转运,这一基因家族成员在哺乳动物和微生物中已广泛鉴定,在植物中的研究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铝是酸性土壤作物生产的一个主要的限制因素,ABC转运蛋白在植物铝耐受性方面有重要作用.该文主要对ABC转运蛋白的特点、生物学功能及植物ABC转运蛋白在Al胁迫下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展望今后可能开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2.
从10个植物根际土样中分离出315株根际微生物,然后采用泛酸测定平板初筛和摇瓶复筛的方法,从中筛选到7株D-泛酸高产菌株,其中从菜豆根际土壤分离到的菌株C21的D-泛酸产量最高,达到24.1mg/L。最后通过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rDNA鉴定,确定菌株C21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相似文献   
63.
右旋磷霉素生物转化菌株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右旋磷霉素为唯一碳源进行固体初筛和液体复筛,获得生物转化能力较强的32株菌;再以杀卤虫模型筛选具有杀虫活性物质的菌株,得到一株具有较强杀虫活性的真菌FM94,通过对该菌的形态特征观察及ITS序列分析,鉴定为腾仓赤霉(Gibberella fujikuroi);初步考察其生物转化条件,结果表明在以右旋磷霉素为唯一碳源,初始pH值为3.5,转化培养第4d时转化产物杀卤虫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藏红花素(crocin)对白血病患儿骨髓树突状细胞体外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Ficoll-Hypaque法分离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液单个核细胞,将本实验分为六组。培养至第9天,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对各组细胞进行计数,并行瑞氏-姬姆萨染液染色,在油镜下观察典型树突状细胞的形态,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免疫表型。结果:结果表明,实验各组均得到一定数量典型的DC,对照组中未见,实验各组细胞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加入细胞因子的各组中,以E组即加入藏红花素1.25mg/ml组细胞数最高,而C组细胞数与D组细胞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培养至第9天,流式细胞仪免疫分析显示C、D、E、F各组CD1a+、CD83+、HLA-DR+细胞比例明显高于A、B两组(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A、B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F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与C、D、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红花素能促进树突状细胞增殖,其促进树突状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弱于细胞因子的联合作用。藏红花素协同细胞因子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具有浓度依赖性,在藏红花素浓度为1.25mg/ml时作用最强,而浓度过高或过低时均未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5.
异黄酮是一类具有C-6/C-3/C-6骨架的二次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异黄酮与黄酮类物质具有相似的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天然的绝大部分异黄酮分布在豆科植物中,目前在大豆中已经发现了超过12个异黄酮(苷)。大豆异黄酮的生物合成主要涉及三个关键的酶查尔酮合酶(CHS)、查尔酮异构酶(CHI)和异黄酮合酶(IFS)。总结了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分离方法和生物合成途径,着重综述了CHI、CHS、IFS生物学特征和功能及异黄酮的代谢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66.
一株藤黄单胞菌属细菌HF-1127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鉴定从富含废弃右旋磷霉素的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代谢产物抗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好氧细菌HF-1127。方法:研究该菌株的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遗传特性,并将此菌株的16S rDNA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序列比对。结果:菌株HF-1127与藤黄单胞菌(Luteimonassp.)的特征一致,16S rDNA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其与藤黄单胞菌(Luteimonassp.)的序列的相似性为99%;以相似性性为基础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菌株与Luteimonassp.同源关系最近。结论:细菌HF-1127为一株藤黄单胞菌(Luteimonas),且其代谢产物具有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67.
氮肥对小麦田土壤nirS型反硝化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目的】研究施用无机氮肥对小麦田土壤nirS型反硝化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反硝化细菌亚硝酸盐还原酶nirS基因克隆文库,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技术分析了施氮肥处理和不施氮肥处理土壤中nirS型反硝化细菌的多样性。【结果】两种处理各自分别得到了27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a Units, OTUs),其中有9个OTUs在两个处理中相同。虽然两种处理中 nirS反硝化细菌的香农-威纳指数,Simpon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相近,但是土壤的OTU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对施氮肥处理nirS文库中11个代表性nirS克隆子的序列分析,有10个克隆子与数据库中的nirS序列的相似度在73%~95%之间,有1个序列在数据库中找不到相似序列。【结论】施氮肥在短期内显著改变了土壤中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构成。  相似文献   
68.
研究了葡萄糖的补加对维生素C二步发酵产酸的影响.摇瓶发酵实验结果表明,15%的接种量,接种至底物山梨糖浓度为8%的发酵培养基,发酵24h时,补加0.08%的葡萄糖,可提高发酵转化率5.2%.  相似文献   
69.
Vc二步发酵新组合菌系B15-14的筛选及其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筛选出了一组Vc二步发酵的新组合菌系(命名为B15-14),研究了环境因子对新菌系产酸的影响.结果显示:新组合菌系的最适底糖浓度为7%;温度为29~33℃,31℃为最适;适当增加通气量(20~30 mL装液量,250 mL三角瓶)有利于产酸;起始pH值范围为6.0~7.5;以Bt菌做伴生菌时.发酵40 h就已达到终点.明显缩短了发酵时间.  相似文献   
70.
目前,国内维生素C主要采用二步发酵法生产,其中第一步为生黑葡萄酸杆菌(Gluconobacter melano-genus)将D-山梨醇转化为L-山梨糖。考察了该菌株在提高培养基中山梨醇浓度时的发酵特性和发酵条件。实验室摇瓶实验结果显示,通风量、发酵前期及后期pH值控制、接种种液类型都影响高浓度山梨醇摇瓶发酵的转化率。以35%山梨醇浓度发酵液做种子液明显优于生产上采用的三级种子液(12%~17%山梨醇浓度),培养基前期pH值5.0~6.0,后期pH值4.2~3.9,装液量180 mL,发酵周期在30 h之内,山梨醇转化率在98%以上。培养基山梨醇浓度由23%提高到35%,发酵周期延长8 h。上述实验结果对指导生产工艺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