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不同光强条件下树木释放N2O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秀君  陈冠雄  徐慧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2):1563-1565
首次采用封闭罩法,对阳生树木(水曲柳,红松和赤杨)及阴生树木(椴树)的连体及离体枝叶在不同光强下的N2O释放进行了野外原位观测。结果表明,阳生树木与阴性树木的N2O释放对光的反应不同,阳生树木的N2O释放受光强的调节规律同以往对农作物等的研究结果一致;而阴生树木椴树的N2O速率在强光下N2O释放较多,弱光下释放减少甚至吸收大气N2O,其N2O释放速率与光强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2.
磷霉素产生菌的定向诱变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出发菌的磷霉素产量.方法:采用紫外(UV)+亚硝基胍(NTG)复合诱变的方法处理出发菌株(Bacillus fusi-formis),以分别含2.0和2.5mg/mL磷霉素的分离培养基来筛选UV诱变和NTG诱变后的菌株.结果:从大量突变菌中选育出一株高产、稳定的磷霉素生产菌株.当底物浓度为10mg/mL时,其磷霉素产量由1.15mg/mL提高至2.30mg/mL,转化产量提高了100%,转化率提高了10.16%.结论:采用UV+NTG诱变结合含FOM的分离平板进行定向筛选可以获得FOM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53.
吕文君  徐慧  万佐玺  黄升 《广西植物》2017,37(10):1279-1289
该研究对苦苣苔科的蛛毛苣苔属[Paraboea(C.B.Clarke)Ridley]、马铃苣苔属(Oreocharis Bentham)、报春苣苔属(Primulina Hance)、吊石苣苔属(Lysionotus D.Don)、台闽苣苔属(Titanotrichum Solereder)、半蒴苣苔属(Hemiboea C.B.Clarke)、长蒴苣苔属(Didymocarpus Wallich)、光叶苣苔属(Glabrella Mich.MollerW.H.Chen)进行属间远缘杂交,对马铃苣苔属的马铃苣苔组、川滇马铃苣苔组、大叶石上莲组进行组间远缘杂交,统计不同杂交组合的结实情况及播种后的种子萌发情况,以明确不同属(组)间远缘杂交亲和性,为通过远缘杂交进行苦苣苔科种质资源的创新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不同属作为父本,与同一母本进行杂交,以及同一属内不同种作为父本,与同一母本进行杂交,结实情况差异显著。(2)不同属作为母本,与同一父本进行杂交,以及同一属内不同种作为母本,与同一父本进行杂交,结实情况同样存在显著差异。(3)相同两个种正反交杂交成功率也并不一致。(4)马铃苣苔属与半蒴苣苔属,报春苣苔属与吊石苣苔属,吊石苣苔属与报春苣苔属和半蒴苣苔属,光叶苣苔属与报春苣苔属和吊石苣苔属之间部分种进行远缘杂交能够正常结实,且杂交种子能够正常萌发。(5)马铃苣苔属内组间杂交无明显生殖隔离的现象。  相似文献   
54.
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测定银杏内酯衍生物中甲醇、丙酮、乙腈、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方法.以苯为内标,样品经溶解直接进样测定,色谱柱为CP-SIL 24CB 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有机溶剂添加回收率在96.9%~99.6%之间,有机溶剂的最小检出限在0.29~0.48 μg /mL之间.该方法快速、准确、操作简便,能满足银杏内酯酯衍生物中甲醇等有机溶剂残留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55.
边坡植被重建是开展生态修复的重要工作,对边坡植被重建效果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指标数据获取和相关标准规范等方面总结边坡植被重建效果评价的研究进展;重点对防护性能、土壤状况、植被状况、景观效果、综合效益五个方面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梳理,将边坡植被调查方式总结为人工实地调查、卫星遥感解译、无人机航拍三个发展阶段。针对目前边坡植被重建效果评价中存在的缺少定量评价数据、缺少信息技术支撑、缺少持续追踪监测、缺少工程实践互馈等问题,提出未来相关工作与研究应朝着数据定量化、技术现代化、监测长效化、工程应用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6.
海南中部生态核心区流域水资源横向生态补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是促进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本文以海南中部生态核心区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为例,综合应用遥感、GIS和SWAT水文模型等技术手段,探讨了流域水资源横向生态补偿所涉及的相关问题和解决方法。利用GIS的流域结构分析和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分别勾画、确定了琼中下游万泉河流域、昌化江流域和南渡江流域的范围及下游的相关市县,明确了生态补偿实施的主体构成。利用SWAT水文模型计算得出琼中县多年下游输水量为43.73×10~8m~3·a~(-1),万泉河流域、南渡江流域、昌化江流域输水量分别占总水量的74%、14%和12%。通过对琼中县施行的植树造林、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水源地保护等多项水环境生态保护项目投入的核算以及"两个暂停"政策下的机会成本计算,构建了基于成本核算法的琼中县水资源横向生态补偿总量计算模型,按照先流域、后市县的办法,根据下游输水量和生产用水指标构建了下游市县补偿份额分配模型并计算了下游各市县分担的横向生态补偿量。本研究可为水源地型流域水资源横向补偿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目的 了解评价中国大陆女性HPV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系统评价法综合评价199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PubMed、CNKI、VIP和WanFang数据库收录的所有关于中国女性人群中发表的有关HPV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48篇文献纳入研究,总人数为210 009人,HPV感染病例26 653例,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孕次>1次为1.14(1.07~1.20),产次>1次为1.35(1.06~1.74),流产次数>1次为1.30(0.97~1.74),避孕药为1.11(0.91~1.34),避孕套为0.56(0.35~0.89),宫内节育器避孕为1.02(0.91~1.13),滴虫性阴道炎为1.33(1.04~1.69),宫颈糜烂为2.2(1.03~4.70),吸烟为1.28(1.09~1.51),饮酒为1.15(1.07~1.24),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为1.03(0.74~1.44),无工作为0.94(0....  相似文献   
58.
硝化抑制剂对不同旱地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室内培养法,研究了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和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对施加尿素的沈阳草甸棕壤、运城褐土、美国明尼苏达州粉砂壤土的N2O排放、氮素转化速率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抑制剂DCD和DMPP对草甸棕壤的N2O减排率为54.1% ~75.9%,但对速效氮含量影响不显著,约24%的硝化潜势被DCD所抑制,而在高含水量下DMPP却对硝化潜势无抑制作用;在褐土中,DMPP抑制效果显著,其在两种含水量下的N2O减排率为85.5%和66.7%、对硝化作用潜势抑制率为97.2%和96.4%,但DCD只在低含水量下有少许抑制效果(24.6% ~57.5%),而在高含水量下则失效;DMPP对粉砂壤土在两种含水量下的N2O减排率为42.9%和53.1%,而DCD在高含水量下未能减排N2O;在草甸棕壤和褐土中,施氮肥有效促进氨氧化细菌(AOB)的生长繁殖,DCD与DMPP使AOB amoA数量减少了4.1% ~63.5%,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氨氧化古菌(AOA)和反硝化菌则影响不大;与AOB相比,AOA在数量上占优势,但AOB amoA基因丰度与硝化潜势显著正相关,表明AOB在硝化过程中起了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采用组织块法对野生抚育山参(Panax ginseng)根中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共分离出16株内生真菌,根据形态鉴定出10株,分别隶属于头孢属(Cephalosporium)、青霉属(Penicillium)、柱孢属(Cylindrocarpon)、轮枝孢属(Verticillium)、单端孢属(Trichothecium)。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为指示菌对内生真菌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共筛选出2株内生菌,这2株内生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0.
水稻硅转运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是促进水稻生长和维持持续生产的重要营养元素,它有助于提高植物抗病虫害、抗倒伏以及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能力。硅能改善水稻的形态结构,提高产量和品质,还可以提高氮、磷利用率,减轻一些重金属的毒害作用。综述了水稻硅吸收运输有关的输入转运蛋白Lsi1、输出转运蛋白Lsi2和运输蛋白Lsi6表达和功能。同时,对这些转运蛋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