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7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90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7篇
  1965年   11篇
  1960年   9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为了探讨大肠杆菌产生肠毒素的影响因素,近年来,我们从霍乱样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的优势菌,经多次兔肠结扎试验,证实大肠杆菌7910、7914、7915、7922、7926、432、447、7927、7929、7930、7931、7948等12株能产生不耐热肠毒素,该菌株接种于pH7.6、3%(月示)胨水中,置37℃孵育4天。每一影响因素的每次测定均在同一家兔小肠结扎段中进行,兔肠结扎试验方法见文献。1.培养时间对产生肠毒素的影响:我们对  相似文献   
42.
43.
韧皮部一般与木质部相联合,构成维管植物的维管系统。它也和木质部一样是由多组织所组成的复合组织。“韧皮”一名称显然是因为这部分组织往往含有抗拉性强的纤维而得名,但抗拉性并不是韧皮部的主要功能,而且有些植物的韧皮部中不含有纤维,故也就没有这种功能。韧皮部主要功能是有机物质的运输。自从1837年哈蒂格(Hartig)在韧皮部中发现筛管以后,一般都认为筛管是一长距离运输有机物的组织结构。但在早期的实验都是采取茎环割的方法,这种方法所割去的组织除去韧皮部外还有皮层和形成层,因此并不能明确地证明物质运输是韧皮部,更不能证明是筛管。1930年舒马希尔(schumacher)用天竺葵属  相似文献   
44.
年龄变化是生物学领域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它广泛地引起人们的关心和注意。年龄的形态学指标则是防治衰老,寻找衰老机制不可缺少的环节,以往在国内外也曾做过相当的工作,但终由于取材不一,实验条件有所差异,对于全面概括衰老过程,总结年龄变化规律存在一定困难,而且既有资料比较零星,为此我们决定以大白鼠作为实验对象,分别在内分泌腺——甲状腺、  相似文献   
45.
46.
本文用54只正常猕猴按齿序分组研究了精巢的发育状况,结果如下: 1.个体发育年龄在第Ⅰ组和第Ⅱ组的所有动物,毫无例外地都没有表现出性细胞的发育——精细管内只有大量的生殖上皮细胞和少量的性原细胞。 2.第Ⅲ组有两种情况:其一,本组初期的6只动物,其精细管内细胞成分仍然和第Ⅰ、Ⅱ组的相似;其二,本组中后期的6只动物其精细管的直径增大,精细管内的生殖上皮细胞已分化,精原细胞数量剧增,有了支持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其中仅1只动物还没有精母细胞),支持细胞核基位;甚至其中1只动物的个别精细管内已有了少数精子,这说明精子发生的首要特征在本组后期的1只动物上已开始出现。 3.第Ⅳ组的11只动物中,除了1只动物的精细管内尚未出现精子外,其余10只动物都有了精子发生的各级成分,有了数量不等的精子。 因此,若以齿序为标准来划分雄性猕猴的性成熟阶段,则结果表明,第Ⅳ组初期(即第三臼齿刚出齐后的时期)的绝大多数个体都达到了性成熟的时期,精细管内有了精子。  相似文献   
47.
高慰曾 《昆虫学报》1965,(6):603-609
本文对东亚飞蝗两型的卵、蝻及成虫的形态以及成虫的生殖、消化两系统各器官的长度进行了比较,试图明确两型在形态与解剖方面的差异。 研究方法 所用材料,除室内试验用卵系来自山东德州内涝蝗区(后经在北京室内饲养至第三代)外,其他省采自河南浚县蝗区。群居型蝻及成虫均系自野外采得一、二龄蝻,置于田间铁纱笼内(笼容积为33×33×33立方公分)饲养获得。每笼放幼蝻300头。散居型蝻  相似文献   
48.
49.
本文分析了人肝癌细胞株7404,7721细胞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表达和EGF对肝癌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125)Ⅰ-EGF对7404细胞的结合试验表明结合是可饱和的和专一的,从~(125)Ⅰ-EGF对7404、7721细胞结合浓度曲线作Scatchard作图和计算,提示每个7404和7721细胞表面分别有1.1×10~5和0.7×10~5的EGFR分子。Northern杂交分析证明EGFR基因在7404,7721细胞中的转录产物主要是5.6 kb EGFR mRNA,免疫印迹分析证明7404细胞和7721细胞的EGFR为170kd的蛋白。EGF对培养于含10%或0.5%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液中的7404、7721细胞的贴壁依赖性生长有促进作用,促进作用的程度与培液中CS含量有一定关系,提示EGF的促生长作用可能是EGF与血清中其他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EGF对培养于软琼脂中的7404,7721细胞的贴壁不依赖性生长也有明显促进作用。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说明EGFR基因在人肝癌细胞中是活跃表达的,EGF可能是肝癌细胞生长依赖的一个重要有丝分裂原。  相似文献   
50.
0.5%NaCl抑制愈伤组织生长,处理后期(第21天和28天检测)24kD蛋白含量明显增加。1.0%,2.0%和3.0%NaCl处理的愈伤组织不生长,未检出24kD蛋白增加,但36~42kD蛋白大量增加,并且有随处理的盐浓度增高而增加的趋势。 在1.0%NaCl适应愈伤组织(简称S-1)中24kD蛋白含量明显增加,而36~42 kD蛋白含量下降到对照水平。~(35)S-Met体内标记表明,增加的24kD蛋白是新合成的。S-1回到无盐5代后,仍保持提高的耐盐性和24kD蛋白含量。24kD蛋白含量的增加不受甘露醇胁迫的诱导。初步离心分离的细胞亚组分表明,24kD蛋白主要位于胞质和细胞器膜。在烟草S-1细胞中也发现24kD蛋白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