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9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58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3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21.
岩溶区和非岩溶区两种优势植物凋落叶分解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野外分解网袋法对岩溶地区和非岩溶地区两种优势树种桂花和青冈栎凋落叶的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解1年后,凋落叶失重率桂花大于青冈栎,同一物种岩溶区大于非岩溶区。凋落叶各元素浓度随分解时间变化也有一定差异,C含量均表现为初期上升,后下降,最后上升的趋势;N含量前半年呈波动状态,后半年逐渐上升;P含量处波动状态,总体呈上升趋势。N、P含量和凋落叶失重率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而C:N、C:P、N:P与凋落叶失重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失重率与N、P含量及C:N、C:P、N:P关系密切。凋落叶桂花N、P含量比青冈栎高,分解速率也比较快。  相似文献   
122.
渭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2011年10月对渭河流域45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采样.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116属(种),其中水生昆虫91(属)种,占78.4%;软体动物12种,占10.3%;环节动物9种,占7.8%;甲壳动物4种,占3.4%.利用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组成以及物种相对丰度数据,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和无偏对应分析将45个样点分为3组.第1组样点的指示物种为锯形蜉属1种(Serratella sp.)、纹石蛾属1种(Hydropsyche sp.)和朝大蚊属1种(Antochasp.);第2组样点指示物种为虻属1种(Tabanus sp.)、Alotanypus venustus、Pelecorhynchidae 1 种、Liodessus sp.和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ineistteri);第3组指示物种为黑翅蜉(Ephemera nigroptera)和半球多脉扁螺(Polypylis hemisphaerula).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卵石+砾石型底质、流速、电导率、水深和总氮显著影响了渭河流域底栖动物群落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23.
以下辽河平原地区农田和不同退耕年限杨树林(一代10年生林,二代6年生林,二代15年生林)为对象,开展了退耕还林对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退耕还林后,除pH表现出一直上升趋势外,大部分养分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均在退耕初期表现出下降趋势,但随着退耕年限延长又逐渐恢复并呈现升高趋势.2)土壤基础呼吸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表现为林地显著大于农田水平,而磷酸酶和脲酶表现出相反趋势;3)垂直方向上,除了pH表现为表层低于下层外,其他大部分指标均为表层高于下层.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初期,土壤肥力呈下降态势,但随着退耕年限的延长有恢复的趋势.该研究可为中国东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4.
125.
木质纤维素中木糖残基大量乙酰化,导致半纤维素的降解受阻。半纤维素支链水解断裂,可以解除其空间位阻效应,利于木质纤维素彻底降解。采用产乙酰酯酶活力较高的菌株RB1降解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RB1对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中半纤维素降解率分别高达53.87%和51.67%。同时该菌株对秸秆中木质素降解率分别达到35.50%和35.01%。该菌株与其他降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菌株共同发酵,会对木质纤维素类物质有更高降解率。该菌株在生物转化木质纤维素类物质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6.
目的:研究小鼠下颌下腺细胞的培养方法,探讨下颌下腺细胞培养条件及细胞生长特性,为研究干细胞转分化涎腺腺泡细胞以及涎腺再生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取2周龄的小鼠,组织块法和消化法分别进行培养,用活细胞观察法和HE染色法记录细胞形态学特征;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通过生长曲线和细胞倍增时间来比较两种方法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组织块法和消化法均可以成功的培养下颌下腺细胞,(1)组织块法培养的细胞呈卵圆形或多边形,10天左右成铺路石样;消化法培养细胞亦为上皮样细胞,呈多边形,胞质丰富;(2)HE染色下颌下腺细胞呈多边形,胞核明显;(3)Cytokeratin13和AQP5表达阳性,Wimentin表达阴性;(4)组织块法培养细胞增殖相对较平缓,消化法培养细胞增长较迅速;(5)消化法培养倍增时间(1.3471±0.6071)天比组织块法倍增时间(2.1887±1.1503)明显缩短(P〈0.05);结论:体外可以成功的培养下颌下腺细胞,但是同时证明下颌下腺细胞长期传代较困难,这为研究干细胞转分化涎腺细胞和涎腺再生体内实验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7.
目的:研究帕利哌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4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组(N=45)和奥氮平组(N=49),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及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PSP)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s Scale,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BPRS和PA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帕利哌酮组BPRS评分(23.15± 4.12)vs.(47.45± 3.87),PANSS评分(51.06± 6.87)vs.(87.96± 4.16),P<0.05;奥氮平组BPRS评分(26.96± 4.30)vs.(45.11±3.18),PANSS评分(58.42± 5.72)vs.(84.71± 10.31),P<0.05;治疗后,帕利哌酮组BPRS、PANSS评分低于奥氮平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治疗后PSP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帕利哌酮组效果较奥氮平组效果更好(P<0.05).两组TESS评分在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疗效,安全性较高,是一种值得借鉴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8.
目的:观察C57小鼠ASCs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探讨其成脂成骨诱导分化能力.方法:无菌条件下切取C57小鼠腹股沟处脂肪组织,0.25%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培养ASCs,37℃,5%CO2饱和湿度孵箱培养,细胞融合达80%时消化传代.观察其细胞形态;MTT比色法测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取第2代细胞行成骨及成脂诱导培养,3周后分别茜素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鉴定.结果:从C57小鼠脂肪组织中分离获取的ASCs呈长梭形,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证明ASCs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CD29、CD44、CD90阳性表达,CD31、CD34、CD45阴性表达;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阳性,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阳性.结论:本试验分离培养的细胞为ASCs,具有确切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9.
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手段,来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问题,避免初步设计概算超估算、施工图预算超概算、竣工决算超预算等投资失控。  相似文献   
130.
昆虫嗅觉相关蛋白及嗅觉识别机理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嗅觉是昆虫产生行为的基础之一,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昆虫形成了复杂的嗅觉系统,完成这一过程,需要有多种与嗅觉相关的蛋白参与,包括气味结合蛋白、化学感受蛋白、气味受体和感觉神经元膜蛋白等。了解昆虫感受外界信息的嗅觉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昆虫识别配偶、天敌及寻找食物来源、产卵场地等行为特征,为进一步调控昆虫的行为、防控害虫侵袭、保护和利用有益昆虫奠定基础。本文综述了昆虫嗅觉相关的几类重要蛋白的生化特性和生理功能,并对昆虫气味分子的识别机制、气味分子在昆虫体内运输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