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7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67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13篇
  1960年   7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71.
香蕉枯萎病主要由尖孢镰刀菌 4 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Foc4)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严重威胁香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寻求一种经济有效且环保的防治措施,以韭菜化感物质的衍生物草莓酸(strawberry acid,SA)为材料,通过平板和盆栽实验,研究了SA对Foc4的菌丝生长、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SA浓度的增加,Foc4的菌落生长直径显著减小,第5天时菌落直径在SA浓度为300、450 μL·L-1时比150 μL·L-1分别减小了49.15%、70.89%; 液体培养条件下SA浓度为600 μL·L-1时Foc4的分生孢子数量显著低于对照处理(相差 470 多倍); pH为5时SA对Foc4的抑制效果显著比pH为7和9时好。(2)随实验处理时间的延长,添加 SA后香蕉幼苗的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3)土壤细菌、真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在SA为600 μL·L-1时均为最高; Foc4数量随SA浓度升高而降低,在1 200 μL·L-1时显著降低。(4)各土壤酶在浓度(300~600 μL·L-1)SA处理时活性较高; 1 200 μL·L-1时显著降低,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较对照分别降低了41.88%、54.82%。(5)相关性分析得出,土壤微生物总量与细菌、真菌数量极显著正相关; 土壤真菌与放线菌显著负相关; 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与蔗糖酶、多酚氧化酶显著正相关; 蔗糖酶与脲酶、过氧化氢酶与多酚氧化酶均显著正相关。综上认为,添加SA浓度为600 μL·L-1能较好地抑制Foc4的菌丝生长且能提高其抑制率,病情指数明显降低,有利于改善香蕉的生长环境。该研究结果为有效利用SA防治香蕉枯萎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2.
为探讨天然植被景观格局时空尺度效应, 利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对塞罕坝地区3期(1989、2000和2016年)遥感影像进行图像解译, 并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增加缓冲区的方法, 计算基于斑块类型和景观水平的景观指数; 采取尺度图谱分析在时空尺度下不同植被类型景观尺度效应, 并基于信息熵模型明确景观格局分析的最佳空间幅度。结果表明: 1989—2016年期间, 人工林的快速增长致使草地和天然次生林景观面积呈现先降低后增加趋势且破碎化现象严重; 草地和天然次生林在空间尺度上具有相同的变化特征, 而在时间尺度上则呈现不同的变化; 斑块密度、形状指数以及聚集度指数在时空尺度上均具有较强预测性, 且300 m为最佳尺度阈值。不同天然植被类型在时空尺度下其尺度效应也是不同的, 这不仅与植被类型自身对生态环境响应的差异性有关, 也和研究区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3.
乙烯在调控水稻(Oryzasativa)生长发育及胁迫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乙烯生物合成的第1步是甲硫氨酸转化为S-腺苷甲硫氨酸(SAM),然后在ACC合酶(ACS)的催化下合成乙烯前体物质ACC,最后通过ACC氧化酶(ACO)生成乙烯。该文综述了水稻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中2个关键酶OsACS和OsACO在转录及翻译后的调控机制,提出了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加深人们对乙烯生物合成复杂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4.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会引起下肢肌肉痉挛,这种现象给患者的康复训练过程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能够在训练过程中识别痉挛并及时中断训练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研究通对下肢表面肌电信号的采集,采用基于形状的模版匹配法来识别痉挛信号,并以皮尔逊相关系数来分析表征下肢痉挛信号的相关性大小。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仿真验证了模版匹配法在个人痉挛信号识别中的准确性,显示了在泛用痉挛信号识别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5.
钉螺和螺卵静水沉降及运动方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水力学、生物学相结合理论,采用常规空气排水法,比重试验法分别测定钉螺、螺卵的重率;运用物体自由沉降及竹节置螺方法,对钉螺静水沉速及运动方式进行实测;观测。试验结果,获得钉螺、螺卵基本力学性质的几个物理指标值,即:活钉螺,螺卵的平均重率分别为1.80g/cm^3,2.29g/cm^3,钉螺,螺卵静水沉速的平均值范围在2.22-13.89cm/s之间;并建立计算钉螺,螺卵静水沉速的4个实用公式  相似文献   
176.
177.
人轮状病毒NSP4基因变异与功能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比较我国人A组轮状病毒一般腹泻患者分离株和重症患者分离株非结构蛋白(NSP)4 cDNA序列时发现,两者在可能与致病性有关的区域(aa131~146)内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为进一步探讨这种变异是否与毒力改变有关,利用杆状病毒表达载体在昆虫细胞Sf9中表达两种毒株的NSP4,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初步观察了它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来源的NSP4均可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在48h时大致升高3.1~3.4倍,96h时升高5.6~5.8倍,但两种毒株之间的差别并不明显.研究证实,人轮状病毒NSP4与以往报道的动物轮状病毒NSP4一样,可以引起细胞内钙离子增高,即可能与病毒的致病性有关.但重症腹泻毒株SZ1 NSP4第131~146位氨基酸位点出现的变异并未提高其毒力.轮状病毒的毒力改变可能与其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8.
一串红又名西洋红。因为其花形象一串串爆竹,所以又称“爆竹红”。一串红一般在国庆节前后开花,在庭院、天井中种上几棵,或在阳台、窗口摆设一盆,火红的花朵,挺立于绿叶丛中,热情奔放,为节日带来欢乐的气氛。此外,一串红可入药,味甘性平,有活血、消肿等功效。一...  相似文献   
179.
在苜蓿(MedicagosativaL.)愈伤组织继代之初加入不同浓度的甲基乙二醛双(脒腙)(MGBG)(0.5,1,2mmol/L),可不同程度地抑制愈伤组织及其后体胚诱导悬浮培养物的生长和体胚形成;若在体胚诱导阶段加入,则上述的抑制作用更为强烈。MGBG不但促进愈伤组织乙烯释放量、内源ACC(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水平和ACC合成酶活性,也促进体胚诱导悬浮培养物的ACC水平及ACC合成酶的活性,但降低体胚诱导悬浮培养物的MACC(丙二酰ACC)水平。MGBG对体胚诱导和培养物的生长的抑制作用与其上述的对ACC和乙烯生成促进作用及降低ACC转化成MACC的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0.
在苜蓿(MedicagosativaL.)愈伤组织继代之初加入不同浓度的甲基乙二醛-双(脒腙)(MGBG)(0.5,1,2mmol/L)可不同程度地抑制愈伤组织及其后体胚胎诱导悬浮培养物的生长和体胚形成,若在体胚诱导阶段加入,同上述的抑制作用更为强烈,MGBG不但促进愈伤组织乙烯释放量,内源ACC(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水平和ACC合成酶活性,也促进体胚诱导悬浮培养物的ACC水平及ACC合成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