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广泛分布的沉水植物--菹草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不同浓度Zn2+(0、5、10、15和20 mg·L~(-1))的10% Hoagland营养液培养7 d,分析Zn~(2+)在水生植物中的积累及其诱导产生的毒理学作用.结果发现:随着培养液中Zn~(2+)浓度的增加,(1)菹草叶片中Zn~(2+)含量极显著上升.(2)Zn~(2+)处理使菹草产生明显的矿质营养失衡症状,主要表现为显著增加了对Fe~(2+)的吸收和降低了对P~(5+)和Na~+的吸收.(3)光合色素中,叶绿素a和b、类胡萝卜素先升后降,分别在5、5和10 mg·L~(-1)处理浓度时最多;叶绿素a/b一直下降.(4)GSH含量在5 mg·L~(-1)时达到峰值后减少,而AsA则为逐渐降低.(5)各处理浓度都使ATP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减少.(6)电镜观察发现,正常条件下Ca~(2+)主要分布在胞间隙和液泡中,细胞基质中较少;添加Zn~(2+)后,胞间隙和液泡中的Ca~(2+)逐渐进入细胞质,使细胞质中Ca~(2+)浓度明显升高,在质膜内侧、细胞核和叶绿体中都出现大量呈圆环状的黑色钙颗粒.综合分析认为,AsA对Zn~(2+) 胁迫反应最敏感,Zn~(2+)对菹草产生毒害的临界浓度为5~10 mg·L~(-1).  相似文献   
32.
外源亚精胺可缓解荇菜镉毒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外施浓度为0.01 mmol.L-1的亚精胺(Spd)对不同浓度镉(Cd2+)胁迫下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叶片的叶绿体结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含量, 以及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 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1) Cd2+胁迫可使荇菜细胞的叶绿体结构遭到破坏,叶绿素含量减少。外施Spd则可有效地保护叶绿体结构, 减少叶绿素的流失。(2) 在单一Cd2+处理条件下, 随着Cd2+浓度的升高, 叶绿素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可溶性蛋白含量则逐渐下降。外源Spd处理显著提高了二者的含量, 并延缓了它们的下降速度。(3) 在单一Cd2+处理条件下, SOD、POD和CAT活性分别在Cd2+浓度为1、 1和2 mg.L-1时达到最高值, 而后随着Cd2+浓度的增加其活性逐渐下降。外施Spd使它们的活性分别提高了5.8%、37.5%和3.3%, 并降低了O2-.产生速率和MDA的含量。上述结果表明, Spd增强了荇菜对Cd2+毒害的抗性, 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Cd2+对荇菜的毒害。  相似文献   
33.
外源谷胱甘肽(GSH)对水鳖Zn2+毒害的缓解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在10 mg L-1 Zn2 毒害下外施10-50 mg L-1梯度浓度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水鳖(Hydrocharis dubia)的保护酶(SOD、CAT、POD)活性、GSH、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H2O2含量以及O2.-产生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单一的Zn2 毒害,施用外源GSH可明显减轻毒害症状,植物体内GSH含量增加了10.71%-35.71%,O2.-的产生速率最低降至78.2%,H2O2含量最低降至62.7%。植物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和CAT、SOD、POD的活性最大分别增加了74.2%、108.2%、61.4%、19.5%。随GSH浓度增大,缓解能力下降,在培养液中最佳缓解浓度为20-40 mg L-1。  相似文献   
34.
茭白冬芽的发育及抗寒性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间横向维管组织是冬芽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越冬维管结构,它们约起源于冬芽苗端倒数第五节间,其原始细胞由紧贴周缘维管束环外侧的一层薄壁细胞壁反分化而成。节间横向维管组织具有发达的木质部,但不呈V形,它们对加强冬芽发育时期及来年春天萌发期的水份和无机盐的运输起重要作用。冬芽发育过程中,其生长锥及幼叶的细胞发生了一系列细胞学变化,可归纳如下:①细胞分裂活动逐渐减弱,最终停止;②核仁周围的亮环越来越小,直至基本消失;③细胞所积累的淀粉颗粒逐渐增多增大;④在休眠期,细胞普遍产生质壁分离现象。这些细胞学变化可作为确定茭白冬芽抗寒性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35.
慈姑腋生小鳞片的发育及其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姑叶腋内有许多1-2层细胞厚、无维管束的小鳞片,它们由叶鞘基部背腹面及叶腋部的表皮细胞分裂形成;小鳞片的发生与顶端分生组织无直接关系。靠近生长锥的幼叶叶腋内的小鳞片能覆盖生长锥;由于小鳞片细胞具有分泌粘液的功能,使生长锥和叶原基片于粘液的包裹之中,从而有效地防止了水流的侵袭。小鳞片进入分泌期后,细胞内高尔基体数量明显增多,并活跃地溢出囊泡;内质网膨大成囊泡状;线粒体由近质膜,且出现变形。小鳞片发  相似文献   
36.
镉在水花生叶片中的亚细胞分布及其毒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花生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镉(Cd)(0、0.05、0.1、0.2、0.4 mmol·L-1)胁迫下水花生叶中Cd及矿质元素的亚细胞分布、抗氧化能力、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植物络合素(PCs)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液中Cd浓度的增加,叶片内各亚细胞组分中Cd含量显著增加,但分布不均,主要积累在细胞壁,其次为可溶成分,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分布最少.Cd处理浓度大于0.2 mmol·L-1时,呈现Cd向水花生叶的可溶成分中分配增加、细胞壁中分配减少的趋势.矿质元素的吸收明显失衡,表现为各亚细胞组分中Ca含量显著增加且主要分布在细胞壁中,细胞壁和可溶成分中P和K含量不断降低,叶绿体中Mg和Fe的含量逐渐减少.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持续下降.谷胱甘肽和抗坏血酸含量先升后降,总抗氧化能力(T-AOC)不断提高,PCs大量累积.水花生对水体中的Cd有一定耐性,且Cd在亚细胞结构中的富集量与其毒性间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亚细胞中矿质元素的紊乱以及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显著降低,Cd在亚细胞中的积累对植物体造成了明显的毒害作用;Ca在细胞壁中的累积以及PCs和T-AOC水平的提高说明水花生具有较强的抗性;PCs的合成量与Cd对水花生的毒性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作为Cd胁迫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37.
贯叶连翘中的新抗真菌黄酮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贯叶连翘 (HypericumperforatumL .)地上部分的 80 %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个新的黄酮苷和 6个已知黄酮类化合物。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光谱等波谱技术测得新黄酮苷的结构为 6″_O_乙酰基槲皮素_3_O_β_D_阿洛糖苷 (1 ,6″_O_acetylquercetin 3_O_β_D_alloside) ,6个已知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槲皮苷 (quercitrin)、金丝桃苷 (hyperoside)、蓄苷 (avicularin)、芦丁 (rutin)、槲皮素 (quercetin)和山萘酚 (kaemferol)。体外抗真菌活性实验表明 ,新黄酮苷 (1 )、槲皮苷和槲皮素对植物病原菌HelminthosporiumsativumPamelKingetBakke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三者的最小抑制浓度 (MIC)分别为 :2 5、5 0和 5 0 μg/mL。另外 ,1和槲皮苷对禾赤色镰孢霉 (FusariumgraminearumSchw .)的生长也有抑制作用 (MIC值均为 1 0 0 μg/mL)。  相似文献   
38.
 主要从DNA一级结构及抗氧化酶系变化两方面,研究了Hg2+胁迫下浮萍体细胞的损伤。结果表明: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法(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 RAPD)和DNA梯法(DNA Ladder),5~10 mg·L-1 Hg2+处理组可检测到基因组DNA的明显损伤,20 mg·-1 Hg2+已导致细胞坏死;RAPD法较DNA Ladder法更灵敏。本文还发现,活性氧和抗氧化酶系很可能参与了浮萍体细胞凋亡过程。低浓度的Hg2+胁迫可刺激抗氧化酶活性升高,以清除体内活性氧,而一旦活性氧水平超出一定域值,抗氧化酶活性急速下降,导致细胞凋亡。   相似文献   
39.
不同生境下喜旱莲子草营养器官中抗氧化物质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水陆两种生境下生长的喜旱莲子草为实验材料 ,分别测定并比较了根、茎、叶可溶性蛋白及SOD、POD、Vc、GSH及绿原酸和类黄酮等抗氧化物质活性和含量 ,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在叶中含量最高 ,并且水生环境中叶的含量高于陆生环境。除Vc外生态环境对各抗氧化物质含量影响具有一致性。水生环境下喜旱莲子草营养器官的抗氧化物质含量高于陆生环境下喜旱莲子草相应营养器官的含量。这是植物体内一种生理生化的生态适应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