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6791篇
  免费   94534篇
  国内免费   96434篇
  2023年   8321篇
  2022年   8764篇
  2021年   9439篇
  2020年   9141篇
  2019年   11191篇
  2018年   11519篇
  2017年   7940篇
  2016年   9066篇
  2015年   10337篇
  2014年   13617篇
  2013年   12572篇
  2012年   107814篇
  2011年   121699篇
  2010年   29570篇
  2009年   21962篇
  2008年   102114篇
  2007年   106040篇
  2006年   99384篇
  2005年   94545篇
  2004年   91641篇
  2003年   86932篇
  2002年   77163篇
  2001年   62030篇
  2000年   77380篇
  1999年   32682篇
  1998年   7208篇
  1997年   5466篇
  1996年   4663篇
  1995年   4415篇
  1994年   4588篇
  1993年   3801篇
  1992年   4375篇
  1991年   3860篇
  1990年   3787篇
  1989年   4308篇
  1988年   4272篇
  1987年   3927篇
  1986年   3742篇
  1985年   3583篇
  1983年   3396篇
  1959年   3880篇
  1958年   6825篇
  1957年   6803篇
  1956年   6074篇
  1955年   5734篇
  1954年   5439篇
  1953年   5173篇
  1952年   4656篇
  1951年   4278篇
  1950年   35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71.
272.
王成武  崔彪  汪宙峰  谢亮  陈雅靓 《生态学报》2022,42(9):3794-3805
自然保护区是为保护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和濒危动植物而划分的特定区域,在涵养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四川省有自然保护区166处,类型丰富多样,是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对象涵盖珍稀动植物,保护功能涉及物种、水源和生态环境,与国家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共同维系着中国西南地区,乃至青藏高原东缘的生态系统。因此,研究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运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对1963-2018年间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①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以集聚为主,呈现集聚-随机-集聚的变化特征,且前期变化幅度大,后期变化幅度小,总体发展明显分为1963-1998年的单核形成与发展阶段和1998-2018年的双核阶段;②四川省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向川西高原的过渡区域,其均衡度类型在时间上表现出由"差距悬殊"到"差距较大"的演变特征;③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的重心活动范围相对较小,基本稳定在阿坝州南部。标准差椭圆的长短半轴和面积均变化强烈,总体呈现出大幅度的增长,空间分布由南-北向演变为东北-西南向;④自然保护区受到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双重影响,高密度区域分布在地势适中、气候温和、河流众多、土壤肥沃、人口稀少的阿坝州南部与东部地区。未来,四川省生态功能建设应该立足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的特点、分布状况,对自然保护区分布较少的川西北、川东北和川南部分地区进行优化布局,以加强这些地区的生态功能建设。同时,探索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模式,实现自然保护区与周边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73.
为研究青藏高原草地承载力的空间演变特征并对其进行预警,以已有的青藏高原净初级生产力数据为基础,核算了该地区的草地理论载畜量及演变趋势,并结合县域实际存栏量,划定了草地承载力的预警等级。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草地承载力整体呈东高西低的格局,其中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是该地区草地承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2)2000-2015年,青藏高原理论载畜量由8614.89万羊单位增至9451.53万羊单位;(3)青藏高原整体处于超载状态,2000-2010年超载状况加剧,至2015年超载状况稍有缓解,草畜平衡指数由67.88%增至79.90%,再降至67.91%。目前亟需优先控制72个红色预警县(超载状态正在加剧)的牲畜存栏量,避免超载状况进一步恶化。未来需要通过控制牲畜存栏量、调整畜牧区发展布局和提高草地生产力等多项措施的结合来改善青藏高原地区的草地承载状况,维持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74.
本研究拟探讨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轴突再生和排斥性导向因子A(RGMa)蛋白表达的影响。首先,准备成年雄性SD (Sprague-Dawley)大鼠36只,并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迷走神经电刺激组(I/R+VNS组)。随后,构建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并进行右侧颈部迷走神经电刺激,然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迷走神经电刺激对脑缺血侧皮质和海马组织中RGMa表达的影响,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测迷走神经电刺激对脑缺血侧皮质和海马组织细胞中RGMa和轴突生长标记神经微丝蛋白200 (NF200)蛋白表达的影响。与I/R组相比,迷走神经电刺激可以明显改善神经功能(p0.01);与Sham组相比,I/R组脑缺血侧皮质和海马中NF200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而RGMa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I/R组相比,迷走神经电刺激处理组脑缺血侧皮质和海马中NF200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RGMa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上述结果表明电刺激迷走神经可以明显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缺失,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GMa表达进而促进轴突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275.
火炬松(Pinus taeda)又名台大松,原产美国南部,在原产地树高可达30米左右。该树种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能耐干燥瘠薄的土壤;具有很强的抗松毛虫和松干蚧的特性,对海风和海雾也有较强的抗性。我国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江西等省均已广泛引种。火炬松一般在3月下旬开始  相似文献   
276.
277.
278.
279.
280.
本文解剖观察了鳐类尾部肌肉横切面,计36种50余尾,分隶于19属、15科、4目。对同种不同大小个体亦作了比较分析,其性状稳定;肌肉的形态特征与不同生态类型有密切的关系,可依此分为4种式型6亚型。在不同分类阶元,各有独特的特征,借此可作为鉴别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