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这篇报告记述了两栖犀科中的一个新属——西安两栖犀(Sianodon gen.nov.)。其中一部分材料是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于1959年在陕西省西安市坝河西岸毛西村采集的,化石产于白绿色砂岩夹巧克力色的粘土层中(刘东生等,1960);另一部分是本所新生代研究室,1963年在坝河东岸蓝田县新街镇沙河子沟南岸的白砂岩层中采集的(张玉萍等,1964)。这两个地点产两栖犀化石地层的层位可以对比(张玉萍等,同上)。刘东生等  相似文献   
12.
犀类化石是第三纪及更新世地层中最常见的哺乳动物化石种类之一。我国关于第三纪及第四纪犀类方面的研究,开始很早(上世纪后期),积累的资料相当丰富;并有过一些比较系统的研究。但是,关于早第三纪的种类,过去发现的种类和材料极少。解放以来,特别是近两三年,虽然发现了不少有价值的材料,但目前这些材料的研究大部分尚在进行中。 1959—1960年,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地质部地质博物馆在云南宜良(前路  相似文献   
13.
山西、云南早第三纪几种石炭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炭兽科(Anthractheriidae)属于猪形亚目(Suiformes),是一类有悠久研究历史的絕灭了的偶蹄类。这一科中包括的种类較多,地理分布也較广,在北美、欧洲、非洲、亚洲各大陆均有其代表。在地史分布上,始新世时即有其祖先类型出現,如中国的Gobiohyus及北美的(Helohyus,Lophiohyus)等。漸新世以后,这一类动物普遍出現在北美,非洲及欧亚大陆,其形态已十分特化,个体一般也較大。更新世初期以后即全部絕灭。  相似文献   
14.
最近十年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野外队,在河南的渑池、济源、卢氏,和山西的垣曲等县的上始新统中,采集了许多哺乳类化石,其中包括好几种两栖犀科的化石。两栖犀科的化石过去在我国及亚洲其它地区,发现的化石种类及数量都较少,近年来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联(哈萨克斯坦),以及我国的内蒙、云南、陕西、山西和河南都有不少新材料发现。这些新资料表示两栖犀科在东亚的上始新统和渐新统中,分布十分广泛,种类也很繁多。因而在地层和动物群对比上有重要的意义。云南和陕西的主要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