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77篇 |
免费 | 118篇 |
国内免费 | 524篇 |
专业分类
18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44篇 |
2021年 | 46篇 |
2020年 | 51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49篇 |
2014年 | 64篇 |
2013年 | 46篇 |
2012年 | 57篇 |
2011年 | 91篇 |
2010年 | 69篇 |
2009年 | 61篇 |
2008年 | 80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76篇 |
2005年 | 66篇 |
2004年 | 76篇 |
2003年 | 68篇 |
2002年 | 57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59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44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65年 | 4篇 |
1962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猪胃肠道黏膜二糖酶的性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猪小肠中麦芽糖酶,蔗糖酶和乳糖酶3种二糖酶的生化性质及活性分布。试验以3头“杜加”生长猪为对象,屠宰并刮取胃底部,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和回肠黏膜。其中空肠黏膜用于3种二糖酶生化性质的研究,包括酶的最适温度,热稳定性,最适pH ,pH稳定范围和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胃底部,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和回肠黏膜用于测定3种二糖酶活性以揭示其在胃扬中的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麦芽糖酶,蔗糖酶和乳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50,45和55℃,最适pH分别为6.8,6.5和6.0;乳糖酶的耐热温度(70℃)高于麦芽糖酶和蔗糖酶(50℃);不同pH对3种二糖酶活性影响不大;金属离子Cu^2 和Fe^2 对3种二糖酶均有激活作用;而Mn^2 有抑制作用。此外,Zn^2 能抑制麦芽糖酶活性,提高蔗糖酶活性,而不影响乳糖酶活性。3种二糖酶活性在肠道中由高到低的分布为:空肠,回肠,十二指肠和胃;其中麦芽糖酶在空肠和回肠中活性相近。回肠和空肠黏膜中的麦芽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和胃中的酶活性,十二指肠酶活性显著高于胃;空肠中蔗糖酶和乳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回肠,十二指肠和胃底部。从3种二糖酶活性大小看,胃底部和十二指肠中的麦芽糖酶活性显著高于蔗糖酶和乳糖酶;空肠上段和回肠中的麦芽糖酶活性显著高于蔗糖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又显著高于乳糖酶。上述结果表明,3种二糖酶的生化性质具有一定的差异,在胃肠道中的活性分布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92.
千烟洲人工林水汽通量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研究了2004年千烟洲人工针叶林生态系统的水汽通量变化特征,结合气象要素的观测,进一步分析了净辐射、温度、水分、热量等环境因子对水汽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年各月各时刻的水汽通量大多为正值,夏季大于春秋两季,冬季最小。其中7月份为全年最高,日最大值达到0·149gm-2·s-1;1月份最低,日最高值仅为0·021gm-2·s-1。不同天气条件下(晴天和多云)水汽通量的日变化有明显区别。全年蒸散量为736·1mm,占总降水量(1323·6mm)的55·6%。除7月份和10月份外,各月的蒸散量都要小于降水,尤以3、4月份差别最大,2004年10月出现典型的秋旱,但蒸散量和常年相差不大。水汽通量对净辐射、气温、地温、以及土壤热通量的变化都有很好的响应,两种天气条件下都能达到显著水平,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表达其间的关系。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晴天和多云时入选的变量不完全相同,晴天主要是净辐射、温度(气温、地温)、水分(饱和水汽压差),多云时包括净辐射、地温、土壤热通量和水分(空气相对湿度、土壤含水量)。可见气象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水汽通量的变化,而以辐射和地温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3.
基于SNP标记的短须裂腹鱼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应用SLAF-seq技术开发了短须裂腹鱼(Schizothoraxwangchiachii)的SNP标记, 并使用开发的SNP标记分析了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实验中RsaⅠ-HaeⅢ的酶切效率为86.93%, 共得到80.08 M reads。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 共获得709758个SLAF标签, 其中多态性的SLAF标签共有243304个, 共得到777082个群体SNP, 测序平均Q30为94.79%, 平均GC含量为40.16%, 测得观测等位基因数为2.005, 期望等位基因数为1.5272, 观测杂合度为0.2007, 期望杂合度为0.3160, 平均遗传距离为0.1523, 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3386, 香浓指数为0.4827, 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2562, 次要基因型频率(MAF)为0.2313, 结果表明目前金沙江阿海至龙开口段短须裂腹鱼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 这和人为干扰有关。近年来短须裂腹鱼数量逐年减少, 研究短须裂腹鱼的遗传多样性对保护其种质资源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从腾冲县4个酸性(pH 3.0—5.0)高温(85--96℃)温泉中分离到16株极端嗜热性芽孢杆菌。经鉴定,10株为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acillus stear6thermophilus),2株(YN86317和YN86326)为高温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thermoaoagulans sp. Nov.),4株(YN86325、YN86344、YN86344-2和YN86345)为 Baaillus spp.。 相似文献
95.
运用稳态、瞬态荧光光谱技术对光系统Ⅱ核心复合物的能量传递动力学进行研究。分别用436nm光脉冲激发叶绿素a分子、451nm光激发叶绿素a和β-胡萝卜素分子、473和481nm光激发β-胡萝卜素分子,得到5组反应能量传递、电荷重组等过程的寿命组分:8~40 ps为核心天线中β-胡萝卜素分子通过相邻β-胡萝卜素分子或中间叶绿素a向叶绿素a分子传递能量的时间;85~152 ps为核心天线色素分子激发能传递时间;201~925ps反映部分电荷重组过程;1.031~1.21ns为参与能量传递的色素分子从激发态衰退回到基态的时间;6.17~18、13 ns的长寿命时间组分归因于P680^ Pheo^-的重组过程。将荧光发射谱进行高斯解析,发现在核心复合物中还至少存在Chla683^685、Chla680^682、Chla673,677^679三种特征叶绿素a分子。 相似文献
96.
97.
文章将稻田和鱼塘有机结合构建循环水养殖系统,连续两年开展了稻田湿地循环利用池塘养殖尾水效果的研究,同时应用Biolog Eco微平板技术比较了进出稻田湿地水样中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0.51和0.74 m/d条件下,稻田湿地对池塘养殖尾水中NH4+-N、NO2--N、TN、TP和CODMn的百分比去除率分别为2.94%—33.38%、12.60%—92.45%、16.06%—32.36%、23.34%—48.50%和15.37%—61.12%,稻田湿地出水DO含量显著提高。通过稻田湿地对池塘养殖尾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循环利用,养殖池塘尾水中TN、TP和CODMn的排污系数相应降低0.71—3.03、0.27—0.31和4.19—8.81 kg/t。Biolog Eco微平板技术揭示稻田湿地进出水中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出水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多样性指数显著提高;在生产功能上,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循环塘养殖产量比对照塘提高22%以上,而且水稻平... 相似文献
98.
新桑树品种——川826的育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多年观察比较,新桑品种“川826”表现出遗传性状稳定、优质、高产、抗性较好等优点,2000年正式列为“十五”省农作物育种攻关项目“优质、高产桑、蚕新品种选育”中桑主攻品种,并进一步进行区域性比较试验。经过2002年至2005年在四川省乐山、三台、蚕研所等三点的比较试验和在四川篷安生产示范点的示范繁殖,“川826”与对照品种“湖32”相比,其产叶量高13.95%,万头产茧量高8.88%,万头产茧层量高8.8%,五龄担桑产茧量高13.51%,667 m2(亩)桑产茧量高28.2%,桑产茧层量高27.6%。特别是用“川826”桑叶养蚕后产卵制种成绩尤为突出,单蛾产卵量比对照高6.87%以上,单蛾正常卵粒数比对照高5.63%以上。2006年4月被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合格品种。 相似文献
99.
抑癌基因p16和白血病致癌因子Ralb与白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对基因表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分析p16、Ralb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位点信息,并比较这两个基因在小鼠骨髓细胞和原代培养的骨髓细胞中甲基化状态的差异.运用MethPrimer软件预测p16、Ralb基因启动子区的CpG岛,设计甲基化特异性引物.利用重亚硫酸盐测序法(BSP)检测甲基化位点信息.结果显示,p16有1个CpG岛,岛上21个CpG位点全部未发生甲基化;Ralb有2个CpG岛,CpG岛1上的5个CpG位点全部呈甲基化状态,而CpG岛2上的17个CpG位点全部呈非甲基化状态,且小鼠骨髓细胞和体外原代培养的骨髓细胞中两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一致.表明p16、Ralb基因甲基化状态未受外界培养条件的影响而改变,提示在与两基因甲基化相关的研究中体外试验可替代体内试验. 相似文献
100.
探究家庭能源消费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研究是系统推进家庭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重点综述了目前家庭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及其对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影响的国际研究现状。目前研究不足主要聚焦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影响家庭能源消费因素的贡献率和影响消费行为的驱动机制尚不清晰;另一方面,目前主要针对家庭能源消费或者生态系统或者环境或者居民健康其中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两个方面开展研究,鲜有研究系统的考虑家庭能源消费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的综合研究。基于上述研究现状,结合青藏高原的实际情况,提出未来需要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加强研究。宏观层面:(1)亟需厘清青藏高原家庭能源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之间的内在联系与驱动机制,形成青藏高原牧区“家庭能源-生态效应-环境效应-健康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2)构建模块化的牧区“能源-生态-环境-健康-经济”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评估模型,形成完整的、系统的评估方法。微观层面:(1)迫切开展青藏高原家庭能源消费特征与变化规律的研究;(2)深入开展家庭能源消费特征和变化规律与生态系统的反馈机制与量化研究;(3)加强牧区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测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