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9篇
  34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标本查询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康定县内九个地点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分析了康定县内风铃草属植物的资源分布以及生存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康定县内分布的风铃草属植物种类共有四种,分别为:西南风铃草(Campanula colorata Wall.)、灰毛风铃草(Campanula cana Wall.)、钻裂风铃草(Campanula aristata Wall.)、藏滇风铃草(Campanula modesta Hook.f.et Thoms.)。此外,康定县内风铃草属植物的生存现状有如下特点:植物生长点少且集中;地处高海拔,受人畜干扰大;伴生物种的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72.
链孢囊菌属(Streptosporangium)是链孢囊菌科(Streptosporangiaceae)的模式属,包含13个种.种的鉴别通常是多相分类方法,其中尤以DNA同源性分析为国际公认的定种标准;全基因组杂交同源性在70%以下的为不同种.但在进行大量菌株的比对时操作比较复杂.本实验以链孢囊菌属15株标准菌株为实验菌株,选择适宜引物,对其基因组DNA的16S-23S rDNA 间隔区序列(ITS)和REP序列进行了扩增,分别获得了两种基因指纹图谱,并通过UPGMA聚类法构建了相应的进化距离树图.结果表明,对于链孢囊菌属中不同种的区分,两种基因图谱技术的分辨力相当,且两种方法呈现的菌株间同源性与DNA-DNA杂交的结果吻合,有望为链孢囊菌属分类学的研究提供简单、准确、快速的标准程序.  相似文献   
73.
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3,IRF-3)是IRF家族中重要 转录因子之一,在调控干扰素(interferon, IFN)基因表达和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 用. 最新发现的MITA (mediator of IRF-3 activation, 又称STING/ERIS)蛋白是宿主抗病 毒天然免疫反应中的一种重要调节分子. 病毒侵染时,MITA与IRF-3相互作用,特异性激活 IRF-3,并募集TANK结合激酶1(TANK binding kinase 1, TBK1)与IFN通路中的线粒体抗 病毒信号蛋白MAVS(mitochondrial anti-viral signaling protein)形成复合物,且MITA可 被TBK1磷酸化,诱导Ⅰ型IFN及IFN刺激基因(interferon stimulate genes, ISG)的表达 ,诱发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 同时还发现,泛素连接酶RNF5(ring finger protein 5)可对MITA 发生泛素化修饰从而抑制其对IRF-3活化,实现对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负调节作用. 本 室研究发现,严重性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 ronavirus, SARS-CoV)和人类新型冠状病毒(human coronavirus NL63, HCoV-NL63)的 木瓜样蛋白酶(papain-like protease, PLP)利用其特有的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se, DUB)活性,通过宿主细胞泛素-蛋白酶体信号系统对IRF-3的泛素化等翻译后修饰进行调节 ,从而成为该种病毒逃逸机体抗病毒防御系统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4.
半夏属植物凝集素是一类能专一性结合甘露糖的糖蛋白,均含3个甘露糖结合位点和2个保守的Blectin结合域,其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且二级结合和三维结构极为相似,具有抗虫、抗菌、抗肿瘤和凝血等生物学活性。本文从分离纯化、分子结构、系统进化、基因组织表达、生物学功能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半夏属植物凝集素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5.
报道了广东7个新记录种,即绣球藤、尾囊草、栀子皮、白花过路黄、曲轴黑三棱、线叶玉凤花、丝瓣玉凤花。其中黑三棱科为广东新记录科;尾囊草属、栀子皮属及黑三棱属为广东新记录属。  相似文献   
76.
同一居群韭莲不同植株减数分裂行为差异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祖秀  彭正松  杨军 《广西植物》2008,28(5):681-684
对韭莲(2n=48)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小孢子发育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同一居群植株的减数分裂行为存在明显差异。多数韭莲植株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存在少量落后染色体、微核等现象,平均每株中具有异常分离行为的母细胞占14.02%,小孢子发育正常,但花粉无活力。并首次从减数分裂后期Ⅰ的特殊的细胞学形态证明韭莲是臂内倒位杂合体。而少数植株韭莲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极其紊乱,后期Ⅰ出现多极分离、大量落后染色体,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总异常分离高达94.3%。四分孢子期多分孢子体高达73.4%。分析认为:前者减数分裂行为异常的原因主要由染色体结构变异所致,而后者的原因除染色体结构变异外,还可能与控制纺锤体形成的基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77.
德保苏铁回归后几个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黄连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德保苏铁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叶数苏铁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7月至11月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德保苏铁幼苗叶片的SOD、POD活性均呈递增趋势,CAT活性则先缓慢下降后又呈递增的趋势;MDA含量呈下降趋势;脯氨酸含量呈缓慢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均呈持续积累趋势。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可将不同叶数苏铁幼苗分为两类:5叶植株单独为一类,环境适应能力强;3叶植株和4叶植株可聚为一类,环境适应能力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78.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检测不同产地战骨的红外光谱,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模型,聚类分析以及主成分载荷因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产地样本进行鉴别,找出不同产地样本化学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主成分分析模型检测产地中广西平果县和扶绥县产地相距最近,在三维图上的距离也最近,广西天峨县与扶绥县和田阳县相距较远,在散点图上的...  相似文献   
79.
有花植物为繁殖成功,进化出各种各样的花部特征来吸引传粉者,如为传粉者提供花蜜、花粉、栖息地等,然而在33科146属的被子植物中也存在着不提供任何报酬而欺骗昆虫为其传粉的现象。这种欺骗性传粉模式主要出现在高度进化的具有多样化传粉模式的兰科植物中。报道了在姜科植物中首次发现的食源性欺骗传粉模式。对姜科山柰属海南三七进行连续2年的传粉生物学观察和研究发现,海南三七的花在早上5:30~6:00之间开放,下午17:00~18:00左右闭合萎蔫,持续大约11~12h。开花过程中花粉活性与柱头可受性均保持较高水平(>90%)。花粉/胚珠比率(P/O)为82.20±47.89(n=20)。木蜂是其主要的访花和传粉昆虫,访花目的是吸取花蜜。海南三七虽有细长线形的蜜腺,但并不分泌花蜜作为传粉昆虫访花的报酬,采用食源性欺骗的方式欺骗木蜂为其传粉。繁育系统的研究表明广西弄化的海南三七居群主要是通过根茎进行无性繁殖。  相似文献   
80.
黑果枸杞的花部结构及繁育系统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宁夏、青海野生分布的黑果枸杞硬枝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对其开花动态与花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运用TTC法、联苯胺 过氧化氢法、P/O、OCI和套袋试验等方法针对黑果枸杞花部结构及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果枸杞5~9月开花,单花持续期2~3 d;黑果枸杞花粉活力在花药开裂时处于最强的状态,达到93.02%,15d后,为2.97%;开花当日黑果枸杞柱头都具有可授性,在散粉后0~36 h内,为传粉受精的最佳时间;杂交指数OCI为3或4,P/O(花粉量与胚珠比)为8 750~10 652,结合坐果率判断黑果枸杞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部分自交亲和,繁育系统属于异交,需要传粉者。黑果枸杞的繁育系统以异交为主,但其仍保留着一定的自交花部综合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