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西双版纳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地形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领域。该文利用6个时期的MSS/TM/ETM影像和1:50 000DEM数据分析了1976~2007年西双版纳地区不同地形下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 结果表明: 1)31年间, 该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剧烈, 有林地面积由1976年的69.0%下降到2007年的43.6%, 橡胶园面积由1976年的1.3%增加到2007年的11.8%; 2)有林地在海拔1 600 m以下不断减少, 而橡胶园的海拔分布上限则持续增加, 由1976年的1 000 m上升至2007年的1 400 m, 面积在400~1 000 m处占优。农业用地主要分布在海拔400~600 m, 在600 m之上迅速减少; 3)各坡度带上的有林地面积逐年减少, 橡胶园则逐年增加, 而灌木林与旱地则先升后降; 橡胶园、农业用地等主要分布在坡度较缓的区域, 坡度越大, 有林地越多; 1988年后, 橡胶园面积在坡度5°以下基本保持不变, 但在坡度大于5°的区域持续扩张; 4)坡向对橡胶园与农业用地等分布的影响较大, 南坡的橡胶发展最为迅速, 且有向北坡发展的趋势。有林地在北坡分布比例较大, 旱地在北坡分布比例较小。人口增加与橡胶园和茶园等经济种植园的不断扩展是导致西双版纳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直接因素。要实现西双版纳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控制经济种植园的盲目扩张, 科学合理垦殖, 保护热带森林。  相似文献   
32.
李晋鹏  董世魁  彭明春  吴宣  周芳  于音 《生态学杂志》2017,28(12):4101-4108
底栖动物是对水生态系统退化和生境条件改变最为敏感的生物类群之一,同时也是开展梯级水坝水生态系统变化和演替研究的指示生物.本研究以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水电梯级开发生态影响研究的热点地区澜沧江中下游为例,以澜沧江干流兴建的第一座水坝漫湾库区为研究区域,分别于2011和2016年开展底栖动物定点采样,并结合其蓄水前(自然河段,1996年)和单级水坝蓄水初期(1997年)的历史调研数据,全面分析了梯级水坝运行前后漫湾库区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分布格局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 漫湾库区底栖动物群落的优势种组成逐渐由寡毛纲和昆虫纲种类演变为软体动物门类占绝对优势;沿库区生境的纵向梯度变化,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表现为升高的趋势,而静水区增加更为显著;对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群的分析表明,静水区由掠食者和收集者占优势演变为滤食者类占绝对优势;梯级水坝运行后,采用生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2016年库区综合水质指标明显优于2011年.漫湾库区底栖动物群落的演变与上游梯级小湾水坝的调度运行及库区的水文状况和泥沙淤积情况密切相关,并随着梯级水坝的运行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33.
水坝工程对澜沧江中游陆生植物的生态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澜沧江中游小湾水库库周为研究区,在1997年(小湾水库建设前)澜沧江中游小湾水库下游3个样地[输电区(1号样地)、变电站和进站公路区(2号样地)和水库移民区(3号样地)]植被调查基础上,2010年(小湾水库建设后)分别对3个样地进行植被组成、盖度和优势种观测,评估了水坝工程对澜沧江中游陆地植物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3个样地上优势种的总和优势度在水坝建设前后均发生了明显变化.本研究根据物种类型(优势种和非优势种)及物种总和优势度变率将生态风险划分为无风险/极低风险(0)、低风险(Ⅰ)、中风险(Ⅱ)、高风险(Ⅲ)、极高风险(Ⅳ)5个等级.研究区处于Ⅲ级生态风险(高风险)的物种数量最多,部分物种处于Ⅳ级生态风险(极高风险);3号样地处于Ⅲ级(高风险)和Ⅳ级(极高风险)生态风险的物种比例明显高于l、2号样地.水坝建设导致的物种水平生态风险主要表现为原生物种减少、外来物种大量入侵等.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降低陆生植物物种水平水坝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34.
建群种是植物群落优势层中的主要物种,对群落环境有显著控制作用。空间格局是植物种群的基本特征之一,探讨建群种的空间格局是理解生物与生境之间关系和认识群落生态过程的有效途径。空间格局特征包括种群空间关联性及其空间分布型。利用无人机技术,获取昆明海口林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栎类林的多光谱遥感影像,采用ArcGIS Pro软件进行遥感影像分类并提取滇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光叶石栎(Lithocarpus mairei)、滇石栎(L.dealbatus)、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槲栎(Q.aliena)植株树冠中心点空间坐标。在Programita Febrero 2014软件中进点格局分析。结果表明:各物种10m以下呈均匀分布或随机,随尺度增加,渐渐表现为聚集分布。光叶石栎种群和滇石栎种群空间关联性表现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