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肿瘤细胞可以释放DNA进入患者的血浆/血清中,并可作为无创伤性诊断肿瘤的标记物。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S-PCR)结合亚硫酸盐测序法对151例宫颈癌患者血浆和对应的30例组织中E-钙黏着蛋白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并与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的鳞状上皮癌抗原(SCC)相比较,发现此方法的灵敏度为40.39%,特异性为100%,正确性为49.72%,血浆和组织的符合率为76.67%。宫颈炎、子宫肌瘤和正常人的血浆中均未检测到甲基化状态的存在。随着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增加,E-钙黏着蛋白基因甲基化的检出率也在逐渐增加,与SCC结果相比,MS-PCR方法在早期和恶性度高的宫颈癌中的诊断效果良好。使用E-钙黏着蛋白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可以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无创伤性早期诊断和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82.
采用HPLC法建立黄芩饮片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四种黄酮类化合物同时测定的方法;并且优选离子液体-微波辅助提取(IL-MAE)黄芩饮片中四种黄酮类成分的最佳工艺。优选的色谱分离条件为:Aglient TC-C18(250×4.6 mm,5.0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4%磷酸水(A)和甲醇(B),梯度洗脱程序为0-10min,40%-50%B;10-20 min,50%B;20-30 min,50%-60%B;30-40 min,60%-80%B;50 min,80%B,检测波长280 nm。优选的最佳的黄芩饮片IL-MAE条件为:以溴化-1-丁基-3-甲基咪唑盐为溶剂,固-液比为1∶100,提取时间为3 min,微波功率为264 W;将该工艺所得四种成分的含量与采用中国药典(2010版)所收载的"回流提取法"所得含量进行对比,IL-MAE显著地提高了黄芩饮片中四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并且缩短了提取时间。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HPLC分析方法灵敏、准确,可用于黄芩饮片的质量控制;所优选的黄芩饮片的IL-MAE简单,高效,快速,无污染。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在父系HBeAg阳性的流产胚胎中,乙型肝炎病毒在绒毛中的表达。方法:募集仅父系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组合,即母HBsAg(-)且父HBsAg(+)流产胚胎。按以下组合将入选对象分为4组:组1为父HBeAg(+)母HBsAb(+);组2为父HBeAg(+)母HBsAb(-);组3为父HBeAg(-)母HBsAb(+);组4为父HBeAg(-)母HBsAb(-),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胎儿父、母亲血清进行乙肝抗原、抗体检测,并使用荧光定量PCR法对胚胎绒毛进行HBV DNA检测。结果:父系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142例胚胎中,仅在父系HBeAg阳性组别(1、2组)84例胚胎中发现3例绒毛HBV-DNA升高,阳性率为3.57%。其中父HBeAg(+)母HBsAb(-)组合中2例,父HBeAg(+)母HBsAb(+)组合中1例。父系HBeAg均阳性,母系HBsAb阳性与阴性组间子代绒毛HBV-DNA升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eAg阳性父亲可能更容易导致乙肝父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T-bet和GATA-3 mRNA的表达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发病机制及意义。方法:入选27例再障患者,其中重型再障15例,轻型再障l2例,2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参试者外周血Thl和Th2细胞,RT-PCR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转录因子T-bet和GATA-3 mRNA的表达。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再障患者血浆T-bet mRNA与Th1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1),GATA-3 mRNA与Th2细胞明显降低(P<0.05、P<0.01)。与轻型再障患者相比,重型再障患者血浆转录因子T-bet mRNA及Th1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P<0.01),GATA-3 mRNA水平与Th2细胞比例也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T-bet与GATA-3异常表达可增强Th1细胞功能,抑制Th2细胞功能,导致患者免疫功能异常,最终引起再障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注入对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7年2月-2011年4月收治的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8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注入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其积液中蛋白量以及白细胞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时间、胸膜壁厚度等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注入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6.
蓝莓离体叶片胚状体高效发生及其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高灌蓝莓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以改良WPM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外源激素TDZ、ZT及其组合对离体叶片胚状体发生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蔗糖浓度、水解酪蛋白、椰汁等对胚状体发生、丛芽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TDZ、ZT及其组合对胚状体的发生频率、丛芽的形成和生长起重要作用;蔗糖浓度对胚状体的发生及丛芽的生长影响较大,而添加有机质则对胚状体的发生及丛芽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适合高灌蓝莓叶片胚状体发生及成苗的培养基为WPM TDZ 0.04 mg/L ZT 0.25~2.0 mg/L 蔗糖20~40 g/L,而培养基WPM ZT 0.5~1.0 mg/L 蔗糖20 g/L适合于丛芽继代生长.组织学观察表明,蓝莓叶片胚状体发生主要起源于叶上表皮细胞和部分叶肉细胞,可能为多细胞起源,历经多细胞原胚、原球胚、梨形胚、心形胚、子叶胚等发育阶段,并能直接发育成苗.  相似文献   
87.
AP2/ERF转录因子家族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转录因子,AP2/ERF这类转录因子主要参与植物的细胞周期、生长发育以及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由于拟南芥和油菜同属于芸薹属,具有相似的基因信息,利用油菜UniGene数据库,以拟南芥ERF转录因子保守序列为探针,通过电子克隆从一个UniGene Cluster中分离得到三个同类的AP2/ERF转录因子,从cDNA序列、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组成成分、理化性质、疏水性/亲水性分析、序列比对、进化树、功能域、二级结构、三级结构、无序化特性进行了预测和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显示油菜来源的BnaERF1、BnaERF2和BnaERF3属于AP2/ERF转录因子的B-2亚族,是亲水性蛋白,在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上与AtERF1相似。蛋白质无序化分析发现,油菜BnaERF1、BnaERF2和BnaERF3无序化程度小于拟南芥AtERF1。设计引物通过PCR和RT-PCR方法分别从甘蓝型双低油菜沪油15幼苗的DNA和cDNA中扩增了上述基因,初步分析BnaERF2没有内含子,BnaERF1和BnaERF3有内含子。另外,通过EST丰度分析显示,该类转录因子的表达最高峰在种子中,其次为花,在芽、茎和分生组织中没有检测出表达的存在。  相似文献   
88.
本实验对黑腹果蝇种组(melanogaster species group)中8个种亚组33个样品两个线粒体基因ND4和ND4L进行了测序,并分析了ND4基因的序列差异和碱基替换特点,发现近缘物种中存在很明显的转换倾向,而在远缘物种中由于重复替换导致转换数处于饱和状态,我们的实验数据证实了线粒体基因较核基因有较快的进化速度.最后根据D.melanogaster与D.yakuba的遗传距离推算了8个种亚组的分化时间,ananassae种亚组最先分化,然后依次是montium,melanogaster,ficsphia,eugracilis,elegans,suzukii和takahashii最后分化.  相似文献   
89.
PSⅡ核心复合物能量传递的飞秒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稳态、瞬态荧光光谱技术对光系统Ⅱ核心复合物的能量传递动力学进行研究.分别用436 nm光脉冲激发叶绿素a分子、45l nm光激发叶绿素a和β-胡萝卜素分子、473和481 nm光激发β-胡萝卜素分子,得到5组反应能量传递、电荷重组等过程的寿命组分:8~40 ps为核心天线中β-胡萝卜素分子通过相邻β-胡萝卜素分子或中间叶绿素a向叶绿素a分子传递能量的时间;85~152 ps为核心天线色素分子激发能传递时间;201~925 ps反映部分电荷重组过程;1.03l~1.2l ns为参与能量传递的色素分子从激发态衰退回到基态的时间;6.17~18.13 ns的长寿命时间组分归因于P680+Pheo-的重组过程.将荧光发射谱进行高斯解析,发现在核心复合物中还至少存在Chla 685 683、Chla 682 680、Chla679 673,677三种特征叶绿素a分子.  相似文献   
90.
本文报道采自韩国的黄蚜小蜂属5种,包括1新种(Aphytis albus,sp.nov.)及4个韩国新记录种(Adiaspidis,A.japonicus,Aproclia和Avandenboschi),编制了雌成虫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韩国国立树木园和东北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