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8篇
  20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Mackowiakf指出研究动物正常菌群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意义。1、无菌动物与正常动物相比较;2、用抗菌剂抑制了正常菌群的动物与未干扰其正常菌群的动物相比较;3、特种疾病(例如结肠癌患者)的正常菌群中的特殊细菌种属的优势状况与无该病对照者的流行病学的比较。通过这些对比性研究以了解正常菌群在其栖居的机体生活中的作用及影响。通过对比性研究,正常菌群对栖居动物的影响至少有下列几个方面。 1、正常菌群在动物机体的内外表面上栖居,由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脊柱骨科自2005年l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应用APLD( automated percutaneous lumbar discectomy)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应用MED(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治疗复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应用传统后路椎板开窗技术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疗效及并发症.术后均随访8个月~3年,观察复发情况.结果:三组不同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LD及MED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与传统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随访疼痛全部缓解,无复发.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基础上,采用微创技术和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相当,但微创技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日短,恢复快,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33.
一氧化氮对弱光下小型大白菜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培的小型大白菜幼苗为材料,在前期筛选的总氮浓度(5mmol/L)、铵硝配比(10∶90)和中度弱光(95~105μmol·m~(-2)·s~(-1))条件下,测定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NP)、抑制剂(L-NAME、NaN_3)和清除剂(Hb)处理8d后小型大白菜幼苗形态指标及光合荧光参数,探讨外源NO参与铵硝营养缓解小型大白菜幼苗遭受弱光胁迫的效应。结果显示:(1)在弱光胁迫条件下,单独SNP、铵硝比液加SNP处理后小型大白菜幼苗地上地下部鲜重、叶面积均与对照CK差异不显著,说明SNP、铵硝比液加SNP处理均可以促进弱光下小型大白菜幼苗的生长,缓解弱光胁迫伤害。(2)铵硝比液中添加NO抑制剂(L-NAME、NaN3)和NO清除剂(Hb)后,小型大白菜幼苗叶面积、地上地下部鲜重、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PSⅡ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以及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不同程度地降低,如L-NAME、NaN3和Hb处理的叶面积较CK分别显著减小15%、24%和40%,其Pn则分别显著减小31.2%、35.8%和56.7%。研究表明,添加NO抑制剂和清除剂处理降低了铵硝营养在弱光下对小型大白菜幼苗生长的缓解效果,从而证明NO参与了铵硝营养缓解弱光胁迫对小型大白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胰腺癌细胞和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胰腺癌Bx PC-3和As PC-1细胞,分为二甲双胍处理组和未处理组,处理组给予10 mmol/L二甲双胍作用48小时后分别给予0、1、2、4、6、8Gy射线对两种细胞进行照射,运用克隆形成实验,Giemsa染色后计算克隆形成率及SF2,并拟合细胞存活曲线。应用裸鼠皮下注射胰腺癌细胞,建立两种细胞的裸鼠移植瘤模型,裸鼠肿瘤体积达到100 mm~3时,作为0天,并开始分组,每种移植瘤使用24只裸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单纯二甲双胍治疗组、单纯照射组、二甲双胍+照射组,二甲双胍处理组每天给予250 mg/kg(50μL/每只)腹腔注射,对照组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注射(50μL/每只)。每4天用游标卡尺测量移植瘤的长径和宽径,并绘制生长曲线。当对照组体积达到200 mm~3时,照射组和联合组,给予一次性照射6Gy射线,当对照组体积达到1000 mm~3时,将裸鼠进行麻醉,剥出皮下移植瘤,进行称量和保存,并计算抑瘤率。结果:两细胞系经过二甲双胍处理后,经2、4、6、8Gy照射后存活分数明显低于未处理组(P0.01),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大,克隆形成数量明显减少,两个细胞系经二甲双胍处理后进行照射,其SF2、D0,N值均较未处理组明显减少(P0.01),表明经二甲双胍处理后,Bx PC-3细胞和As PC-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增强,增敏比分别为1.2368和1.1179。二甲双胍和放射联合处理组的体积、瘤重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和单独处理组,Bx PC-3和As PC-1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62.14%、61.53%,均明显高于各自单独处理组(P0.01或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够增强胰腺癌的放疗敏感性,在临床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5.
HIV-1整合酶是由HIV病毒pol基因编码的分子量为32KD的蛋白质,是HIV病毒复制的必需酶之一,它催化病毒DNA整合入宿主染色体DNA。人类细胞中没有HIV 整合酶的类似物[1],理论上抑制整合酶对人体副作用很小。因此HIV-1整合酶成为继HIV-1蛋白酶,逆转录酶后治疗艾滋病的富有吸引力和合理的靶标。本文综述了HIV整合酶结构,抑制剂的研究以及以HIV-1 整和酶为靶点治疗AIDS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6.
2012年雨季(4-9月),收集广州市城市区、近郊区和远郊区森林公园的PM2.5样品,测定PM2.5质量浓度,分析了其中SO42-、NO3-、NO2-、Cl-、F-、Na+、NH4+、Ca2+、K+、Mg2+ 共10种水溶性无机离子含量.结果表明:帽峰山(远郊)、大夫山(近郊)、火炉山(城区)PM2.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分别为17.2~66.5、19.4~156.3、21.8~161.7 μg·m-3,平均值分别为44.4、49.8、55.9 μg·m-3.SO42-、Na+和NH4+为水溶性无机离子主要组分,其中,SO42-含量最大,并从城区至郊区呈递减趋势.固定源对3个森林公园空气中SO2和NOx的贡献大于移动源,从城区至远郊呈递减趋势,说明机动车对城区空气中SO2和NOx的贡献大于近郊和远郊森林公园.采样期间,海盐对大夫山空气PM2.5中水溶性组分的贡献最大,其中K+受海盐的影响超过其他元素.NH4+当量浓度远小于SO42-和NO3-的当量浓度,中和度远小于1,反映PM2.5酸性较强,且从远郊至城区PM2.5粒子酸性呈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37.
基因工程菌大肠杆菌JM109富集废水中镍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所构建的在细胞内同时表达出高特异性镍转运蛋白和金属硫蛋白的基因工程菌富集水体中的镍离子。菌体细胞对Ni2+的富集速率很快,富集过程满足Langmuir等温线模型。与原始宿主菌相比,经基因改造的基因工程菌不仅最大镍富集容量增加了5倍多,而且对pH值、离子强度的变化及其它共存重金属离子的影响都呈现出更强的适应性。相比而言,Na+、Ca2+、Cd2+、Pb2+的影响较小,但Mg2+、Hg2+和Cu2+所引起的负面效应较大。进一步的实验表明基因工程菌对Ni2+的富集行为不需要外加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38.
本文介绍了一种蓖麻毒素和凝集素LD50测定的新方法。与经典LD50测定法比较,该法简易、经济、快速,结果可靠,特别适用于蓖麻毒素和凝集素这类作用慢、毒性强的毒蛋白的急性毒性试验。  相似文献   
39.
 蓝藻地衣是附生植物类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环境监测和养分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在云南哀牢山亚热带森林系统的2种原生和6种次生森林群落中, 以粉缘绵毛衣(Leioderma sorediatum)、天蓝猫耳衣(Leptogium azureum)、网肺衣(Lobaria retigera)和双缘牛皮叶(Sticta duplolimbata) 4种常见蓝藻地衣为对象, 共设立120个样地, 调查了它们在3 600株树木0–2 m树干上的分布, 探讨其分布特征及与森林类群、宿主种类以及林龄等生境因子的关系。研究发现4种蓝藻地衣在森林群落间的分布模式明显不同。除双缘牛皮叶的盖度和频度在原生苔藓矮林中最高外, 其他3种蓝藻地衣的最高值均出现于次生林如厚皮香(Ternstroemia gymnanthera)林和滇山杨(Populus bonatii)林中; 而哀牢山地区广布的原生木果柯(Lithocarpus xylocarpus)林中, 4种蓝藻地衣极为少见。4种地衣都能生长于10多个树种上, 但明显表现出对厚皮香、滇山杨和硬壳柯(Lithocarpus hancei)等树种的偏好性, 以及对小花山茶(Camellia forrestii)等的排斥性。森林群落的林龄、胸径、最大胸径、林冠开阔度、基面积、树木密度和树种多样性等因子的变化均对4种附生蓝藻地衣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但在景观尺度上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在不同森林群落内部却有各自的重要作用。其中, 林龄、林冠开阔度和宿主胸径是影响蓝藻地衣分布的最重要的生境因子。  相似文献   
40.
中国部分黄牛品种mtDNA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49,自引:4,他引:49  
对我国8个黄牛品种22个个体的mtDNA D-loop区910bp全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个黄牛品种D-loop区序列中,A T平均含量为61.65%;经比对,共检测到66个核苷酸多态位点,约占核苷酸总数的7.25%;D-loop全序列突变类型有5种,即转换、颠换、插入、缺失及转换与颠换共存,它们分别占核苷酸多态位点的81.82%、6.06%、7.57%、3.03%及1.52%。以欧洲牛mtDNA D-loop全序列为标准,8个黄牛群体D-loop的平均核苷酸变异率分3个层次:西镇牛、蒙古牛、黑白花牛及秦川牛的核苷酸变异率最低,分别为0.37%、0.44%、0.52%和0.66%;南阳牛与郏县红牛的核苷酸变异率居中,分别为1.91%和2.02%;晋南牛与岳阳牛的核苷酸变异率最高,分别为4.47%和4.73%。中国黄牛品种内D-loop区序列歧异度为0.55%~5.39%,品种间序列歧异度为1.21%~6.59%。在所测黄牛个体中,mtDNA D-loop序列由19种单倍型组成,单倍型比例为86.36%,说明中国黄牛mtDNA遗传多态性很丰富。由此构建了中国8个黄牛品种的NJ分子系统树,聚类分析表明:所测黄牛的mtDNA D-loop序列表现为3个单倍型组,从而揭示中国黄牛可能有3个母系起源,以普通牛起源和瘤牛起源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