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0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33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明确河南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的发生特点与科学监测方法,提高本地草地贪夜蛾监测的精准度。【方法】对2019-2021年河南省利用多种方法监测到的草地贪夜蛾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19-2021年均在田间查到幼虫为害之后,才监测到成虫。在各县采用的成虫监测方法中,以性信息素诱集法首次监测到成虫的次数最高,以探照灯诱集法诱捕到的成虫数量最多。2019年河南省内最早见虫的地区是豫南,之后依次为豫西南、豫西、豫中、豫东和豫北;2020和2021年最早见虫的地区均在豫西南,之后依次为豫南、豫中、豫东、豫西和豫北。豫南和豫西南地区7月份始见成虫并一直持续到10月中下旬,豫中、豫东和豫北地区8月中旬之后成虫量急剧增加,9月中旬出现成虫高峰期。在7月中旬之前,草地贪夜蛾在河南省的为害面积较小,8月份之后,为害面积明显增加,豫中、豫东和豫北地区的为害面积明显比豫南大。在新乡原阳地区抽样调查发现,草地贪夜蛾在晚播玉米上数量较大,常规夏播玉米上数量很少。【结论】采用探照灯诱集法与性信息素诱集法相结合,重点调查晚播玉米田的监测方法,可有效提高草地贪夜蛾监测的敏感性和...  相似文献   
92.
本研究旨在探究渗透处理对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和栓皮栎(Q.variabilis)种子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分析渗透处理过程中种子内部自由水含量的变化,为麻栎和栓皮栎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分别使用浓度为0%、 25%、 50%和75%的PEG-6000溶液对麻栎和栓皮栎种子进行渗透处理,绘制种子含水率变化曲线图,并对萌发指标进行评测;基于差示扫描量热(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技术分析不同浓度PEG处理后种子热力学特征变化;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PEG处理后胚轴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去除种皮后的麻栎和栓皮栎种子平均含水率(40.56%、 44.31%)和发芽率(97.77%、 95.55%)均高于带种皮种子的含水率(34.94%、 33.51%)和发芽率(75.00%、 77.78%), 50%PEG对麻栎和栓皮栎种子萌发促进效果最好,75%PEG的效果最差;胚轴结晶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及热焓值随PEG浓度的升高均呈规律性下降趋势;扫描电镜观测结果发现高浓度PEG导致细胞降解,部分细胞出现皱缩...  相似文献   
93.
生物技术与安徽省农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通过生物技术在农业上应用进展的实际例子,勾画出对未来农业的影响,并提出我省发展农业生物技术的若干建议。1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11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培育高产优质抗逆的农作物新品种。首先是利用基因转化技术培育转基因品种。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开始于7...  相似文献   
94.
本文报道了尸检收集积累的6例猕猴脑内自然感染绦虫囊尾蚴病例及其病理学观察结果。猕猴来自云南、贵州两省和由本所养殖场繁殖者,其中雌雄各半。年龄约2 ̄15岁。  相似文献   
95.
一株利用苯胺的细菌的分离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志培  杨彦希  杨惠芳   《微生物学通报》1998,25(4):221-223,217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一株能以苯胺为唯一氮源生长同时降解苯胺的细菌C7,经鉴定为芽抱杆菌(Bacillussp.C7)。该菌株最高可以降解500mg/L的苯胺,所需时间为9~12d,降解苯胺的最适pH和温度分别为8.0和30℃,最适苯胺浓度为400mg/L,在此条件下苯胺的降解率可达96.8%。试验结果表明,重金属离子对C7菌株苯胶的降解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以Hg2+、Ag+和Co2+最明显,结果还表明硫酸铵对苯胺的降解也有抑  相似文献   
96.
芒果品种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芒果(MangiferaindicaL.)10个栽培品种的花粉形状、大小、外壁纹饰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花粉粒形状、外壁纹饰等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可作为区分某些品种的参考。三年芒、元江象牙、虎豹牙、红象牙、马切苏、椰香芒、大青皮、黄皮大头芒花粉外壁纹饰较为相似,可能反映出较为紧密的亲缘关系。三克里芒纹饰与以上8个品种区别较大,红光6号脊宽等性状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97.
重庆机场草地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鸟类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重庆机场草地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时空动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初步分析了土壤动物与机场鸟类在种类和数量上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常见类群多为大,中型土壤动物,是鸟类捕食的主要对象;活动性弱的小型土壤动物是幼虫主要分布在土壤和腐质层中,且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98.
烟蚜在烟株上的垂直分布及其分布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烤烟K-326团棵期烟株上,Ⅰ-Ⅲ龄若蚜,Ⅳ龄若蚜+无翅成蚜在各叶位间的分布量具有显著差异,且这种差异与烟株上国蚜Myzusnicotianae(Blackman)的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99.
摘要 目的:探究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院400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100例)、试验A组(n=100例)、试验B组(n=100例)和试验C组(n=10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二甲双胍治疗,试验A、B、C组,分别采用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四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各产程时间,体重指数(BMI)、随机血糖、内脂素、脂联素的水平,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结局。结果:试验A、B、C组的自然分娩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A组的自然分娩率均高于试验B组、试验C组(P<0.05),试验B组、试验C组的自然分娩率对比无差异(P>0.05);对照组、试验A、B、C组自然分娩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试验A、B、C组的BMI指数、随机血糖、内脂素、脂联素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A组的BMI指数、随机血糖、内脂素、脂联素的水平均低于试验B组、试验C组(P<0.05),试验B组、试验C组的BMI指数、随机血糖、内脂素、脂联素的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试验A、B、C组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A组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试验B组、试验C组(P<0.05),试验B组、试验C组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试验A、B、C组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A组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试验B组、试验C组(P<0.05),试验B组、试验C组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二甲双胍均能够提高糖尿病孕妇妊娠的自然分娩率,降低BMI指数、随机血糖、内脂素、脂联素的水平,降低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改良新生儿不良结局,其中门冬胰岛素的疗效最好,具有较强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比较经尿道2微米激光切除术与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61例)行经尿道2微米激光切除手术,对照组(46例)行电切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IL-10以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但是观察组治疗后的IL-6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观察组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率为3.28%、1.64%,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7.39%、1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表性膀胱癌采用经尿道2微米激光切除术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较小,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