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31.
摘要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下进行食管癌切除术对患者肺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并分析颈部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0例食管癌患者,均成功实施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观察手术前后肺功能、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观察130例患者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部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7d,患者的第1s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当天、术后7天,患者的CD3+、CD4+、CD4+ /CD8+较术前下降后升高,CD8+较术前升高后下降(P<0.05)。130例患者术后有28例发生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1.54%。均为术后3~18 d内确诊为颈部吻合口瘘,按照是否发生颈部吻合口瘘将患者分为有吻合口瘘组(n=28)和无吻合口瘘组(n=102)。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与术前白蛋白、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史、病变位置、吻合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总量、重症呼吸室(ICU)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纤支镜吸痰次数、术后出现肺部感染、住院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白蛋白偏低、病变位置位于上段、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糖尿病史、吻合方式为手工吻合、住院时间偏长是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治疗食管癌患者,可有效减轻免疫抑制,但不可避免的会影响机体的肺功能,且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受到术前白蛋白、病变位置、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等多方面的影响,应着重关注此类患者,以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2.
王进  朱江  艾训儒  姚兰  黄小  吴漫玲  朱强  刘松柏 《生态学报》2020,40(21):7709-7720
物种共存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以同属物种山矾、光叶山矾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和种内、种间关联性特征。将山矾、光叶山矾分为4个径级,分别归属幼树、小树、中树和成年树4个生长阶段。采用单变量成对相关函数分析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双变量成对相关函数分析种内、种间关联性。结果显示:山矾和光叶山矾径级结构基本一致,均属增长型种群。在完全空间随机模型下,山矾和光叶山矾主要呈聚集分布,逐渐过渡为均匀分布;在异质泊松模型下,只在小尺度上聚集,较大尺度范围呈随机分布。种内关联上,山矾各生长阶段主要呈正关联,逐渐向无关联过渡,光叶山矾除小树与成年树外,其余均呈正关联;排除生境异质性影响后,小尺度呈正关联,其余尺度无关联。种间关联上,在幼树、小树物种对中主要呈负关联,中树、成年树物种对中多为无关联。研究表明,同属物种山矾和光叶山矾呈种内聚集、种间分离的空间构型,在竞争排除作用下实现同属共存,有利于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结构稳定和物种多样性维持。  相似文献   
33.
朱强  李志刚  宋景景  王俊 《西北植物学报》2011,31(10):2129-2130
描述了龙胆属(Gentiana)假水生龙胆(G.pseudo-aquaticaKusnez.)的一个新变种即白花假水生龙胆(G.pseudo-aquaticaKusnez.var.albifloraQ.Zhu)。该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变种的花冠白色,喉部具黄色条纹,茎叶黄绿色,节间较长,基生叶较大。  相似文献   
34.
基于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内6 hm~2监测样地多度数据,通过累计经验分布曲线(ECDF)表征该样地内不同生活型功能群的物种-多度分布格局,并采用6种模型对各功能群不同取样尺度物种等级-多度曲线进行拟合并检验其拟合效果,分析多度格局与模型拟合在不同尺度间的差异,探讨其背后的生态学过程与机制。结果表明:(1)各尺度下落叶种比常绿种的物种数多,物种多样性指数更大,但个体数相对较少;不同功能群稀有种比例排序为:落叶种所有种常绿种。(2)6种模型中的断棍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差;中大尺度(50 m×50 m、100 m×100 m)上不同生活型树种多度分布能接受的模型较少,除大尺度的常绿树种外,拟合最优模型均为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大尺度的常绿树种拟合最优模型为中性模型;小尺度上(20 m×20 m)常绿树种的最优模型为对数正态分布模型,落叶树种最优模型为生态位优先模型,所有树种在小尺度最优模型为Zipf-Mandelbrot模型。研究认为,随着尺度逐渐扩大,中性过程较生态位过程对物种-多度格局的解释力度更大,落叶树种物种多度格局的形成机制较常绿树种更接近于样地所有树种物种-多度格局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35.
不同温度条件下PEG模拟干旱胁迫对水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漫玲  朱江  艾训儒  姚兰  黄小  王进  朱强  陈绍林 《广西植物》2020,40(11):1691-1698
水杉原生种群天然更新极差,林下鲜见幼苗和幼树,种子萌发率低是造成天然更新困难的重要因素。为探究其种子萌发率低是否与水杉母树原生地春季低温有关,该文利用恒温培养箱设置3种恒温处理(15、20、25 ℃)和1种变温处理(12 ℃/12 h和24 ℃/12 h,每24 h交替),并设置5种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0、0.05、0.10、0.15、0.20 g·mL-1)模拟干旱胁迫,来研究干旱胁迫对水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实验所设置的温度对水杉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P>0.05),变温条件下的水杉种子平均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为最高,分别为46.75%和21.25%;(2)不同浓度的PEG-6000溶液对其种子萌发产生显著影响(P<0.05),水杉在15 ℃或25 ℃下,低浓度的PEG-6000溶液(0~0.10 g·mL-1)对水杉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有促进作用,高浓度(>0.10 g·mL-1)的PEG-6000溶液对水杉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也随之增强,直到浓度增大为0.20 g·mL-1 时,水杉种子不再萌发。原生地春季低温并不是造成水杉原生种群天然更新困难的因素,适当的干旱胁迫有利于增强水杉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促使出苗整齐。  相似文献   
36.
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是双孢蘑菇进行遗传转化的基础,通过研究得到制备双孢蘑菇原生质体的最佳条件是:取培养15d的菌丝振荡培养7d,溶壁酶浓度为1mg/mL的0.6mol/L KCl酶解液、温度30℃、45r/min条件下摇培10h,经过富集精制后的原生质体(4×10 6/mL)可进行瞬时转化。利用Ab-eGFP进行转化,在20min、24h、48h后可观察到GFP荧光,并且在24h和48h可恢复细胞壁增殖,瞬时转化后亦可复壁增殖。研究结果为双孢蘑菇原生质体的稳定遗传转化及后续利用原生质体建立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系统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是我国特有濒危极小种群物种, 其种群的状态一直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分析现存水杉原生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空间关联性, 可以从空间格局角度深入认识水杉原生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及可能的形成机理。本文基于湖北利川境内水杉原生种群的野外调查数据, 分析其径级和高度级结构, 同时运用点格局分析中的成对相关函数g(r)以及3个零模型(完全空间随机模型、异质泊松模型、先决条件模型)分析水杉原生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各龄级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 (1)分布于研究区域内的水杉原生种群个体数共5,663株, 已死亡33株, 现存活5,630株, 其中40株濒临死亡, 465株处于衰弱状态, 部分个体呈现不同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状况, 断梢和蚁害最为常见, 雷击是最致命的危害。(2)水杉原生种群结构分析显示, 其径级结构和高度级结构均呈纺锤型, 自然更新不良。(3)基于完全空间随机模型, 水杉原生种群在各尺度下均呈现聚集分布, 中龄树在较小尺度(r < 3,300 m)上呈现聚集分布, 成年树和老龄树在较大尺度(r < 4,700 m)上呈现聚集分布; 排除生境异质性影响后, 聚集尺度均减小, 所以种群及不同龄级的聚集尺度分别为0-3,000 m、0-2,100 m、0-2,900 m和0-2,500 m, 随后呈现为微弱的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4)基于完全空间随机模型, 3个龄级之间在所有尺度均为正关联; 在排除生境异质性影响后, 不同龄级的正关联尺度减小, 均在0-2,800 m呈正关联。综上, 水杉原生种群个体数量正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 种群主要呈聚集分布, 各个龄级间具有正向的关系, 从现有的空间格局来看, 生境异质性、扩散限制和种内竞争是导致该格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8.
水杉原生种群核心种质资源的繁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原生种群天然更新困难, 为探究其原因是否与繁殖特性有关, 本文以其核心种质资源(40株个体)为对象, 通过对生境、母树个体和种子性状的调查, 并结合田间播种试验, 分析其繁殖特性。以方差分析检测不同母树个体间种子性状、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特征的差异; 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个体性状对其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通过Logistic模型拟合, 分析幼苗生长的节律参数。结果显示: (1) 40株母树个体仅有7株产种, 产种率仅为17.50%, 且不同母树个体间产种量差异显著(P < 0.05)。(2)不同母树个体间的种子千粒重、种子发芽率、幼苗存活率和基径生长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 < 0.05)。(3) 7株母树个体种子的平均发芽率为19.73%, 幼苗平均存活率为73.42%, 不同母树之间差异显著(P < 0.05)。(4)母树个体的胸径与种子千粒重、种子发芽率呈显著负相关(P < 0.05), 种子发芽率与幼苗存活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01), 树高与幼苗存活率呈显著正相关(P < 0.05)、与幼苗基径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01)。(5)母树树高对幼苗存活率有显著正效应(P < 0.05), 胸径对种子发芽率有显著负效应(P < 0.05)。(6)苗高、基径的生长符合“S”型生长曲线(R 2 ≥ 0.928)。水杉原生种群产种量低, 种子发芽率低、幼苗存活率较低, 且不同母树之间差异显著可能是造成其天然更新困难的原因。  相似文献   
39.
黄小  姚兰  艾训儒  朱江  朱强  王进  吴漫玲  刘松伯 《广西植物》2021,41(8):1333-1345
该文以湖北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 hm2大样地同属物种[木姜子(Litsea pungens)和黄丹木姜子(L. elongata)]为研究对象,通过成对相关函数和不同零模型(完全空间随机模型、异质泊松模型和先决条件模型)的方法分析两个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种内和种间空间关联性,从同属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角度探讨群落的构建机制。结果表明:(1)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中,两个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大致为聚集分布。基于CSR零模型,木姜子和不同径级(幼树、小树、中树和成年树)的聚集尺度分别为0~114 m、0~103 m、0~56 m、0~34 m和0~16 m,黄丹木姜子和不同径级的聚集尺度分别为0~150 m、0~150 m、0~59 m、0~56m和0~14 m;基于HP零模型,木姜子整体的空间分布格局聚集尺度为0~23 m,其中幼树、小树和中树均在0~22 m呈现聚集分布,成年树仅在0~3 m尺度上表现为聚集分布,黄丹木姜子整体的空间分布格局聚集尺度为0~36 m、140~150 m,各径级的聚集尺度分别为0~35 m、0~35 m、0~12 m和0~6 m。(2)种内关联性研究中,木姜子和黄丹木姜子不同径级个体种内关联在小尺度上基本呈现正关联,随着尺度的增大变为微弱的无关联或负关联。(3)种间关联研究中,木姜子对黄丹木姜子和黄丹木姜子对木姜子的空间关系大致相同。总体上,两物种之间均体现为在30 m尺度内对另外一个物种呈现正关联,40~68 m尺度内呈现负关联;不同径级之间都表现为无关联,偶尔出现正关联或负关联。研究认为,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上为聚集分布,其主要受到生境异质性和扩散限制的影响,木林子大样地中木姜子和黄丹木姜子空间分布格局存在相似性,而不同的生境偏好可能是导致两同属物种共存的原因。  相似文献   
40.
吴漫玲  朱江  朱强  黄小  王进  刘易 《西北植物学报》2019,39(9):1678-1691
为探究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木本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变异特征,以及群落功能多样性在海拔梯度下的响应规律。该研究以鄂西南地区的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1 200~1 700 m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群落内木本植物的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厚度(LT)、叶氮含量(LNC)、叶磷含量(LPC)6种叶功能性状的变异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群落水平下木本植物叶功能性状和功能多样性对海拔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星斗山保护区内木本植物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厚度、叶氮含量和叶磷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51.49 cm~2、247.98 cm~2/g、34.08%、0.21 mm、16.59 mg/g和0.04 mg/g,其变异幅度依次为206.96%、57.00%、28.15%、52.38%、24.83%和76.92%。(2)在植物科、叶习性、生活型和树高4个因素中,科类群对6种叶功能性状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叶习性。(3)海拔对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磷含量影响极显著(P0.001),但对比叶面积、叶厚度和叶氮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4)不同海拔梯度上群落生物承载量、功能丰富度、功能分离度和功能离散度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仅功能均匀度在海拔梯度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