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8篇
  免费   531篇
  国内免费   2291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187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235篇
  2014年   332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274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226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209篇
  1997年   161篇
  1996年   185篇
  1995年   188篇
  1994年   177篇
  1993年   185篇
  1992年   174篇
  1991年   153篇
  1990年   133篇
  1989年   141篇
  1988年   77篇
  1987年   83篇
  1986年   64篇
  1985年   80篇
  1984年   54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30篇
  1963年   16篇
  1959年   14篇
  1958年   14篇
  1957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91.
利用RT-PCR方法从人源细胞系SH-SY5Y cDNA中扩增出载脂蛋白ApoE基因,并在pET32a载体中表达融合蛋白His-ApoE,以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实验用兔获得特异性抗体,利用ELISA及免疫共沉淀方法对ApoE及PrP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DS-PAGE显示表达的His-ApoE蛋白的相对分子量约为54 000,所制备的抗血清ELISA效价可达到1∶406 900,并能够有效地识别重组及动物组织中的内源性ApoE蛋白.ELISA和免疫共沉淀实验均显示,原核表达的ApoE可与全长的PrP蛋白(PrP23-231)在体外发生相互作用,其作用位点可能位于PrP蛋白的N端.这些结果为TSE经血传播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92.
蛇伤药酒抗毒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蛇伤药酒抗眼镜蛇毒、内毒素及细菌的效果。方法抗眼镜蛇毒和内毒素试验采用鲎试剂法.抗菌试验采用纸片法。结果眼镜蛇毒与0.5EU/ml鲎试剂产生凝集反应的浓度在5.0ug/ml以上;蛇伤药酒浓度1ml/ml时有抗5倍量眼镜蛇毒的凝集反应;有抗2.5倍量内毒素的凝集反应;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结论蛇伤药酒有抗眼镜蛇毒、抗内毒素和多种病原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3.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与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是植物戊糖磷酸途径中的两个酶.在克隆了水稻质体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OsG6PDH2和质体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基因Os6PGDH2基础上,分析比较了水稻胞质和质体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的基因结构、表达特性和进化地位.结合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两种酶基因的分析结果,认为高等植物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在进化方式上截然不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胞质基因与动物和真菌等真核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的胞质酶和质体酶基因都起源于原核生物的内共生.讨论了植物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与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可能的进化模式,为高等植物及质体的进化起源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894.
以紫外线灭活的dsRNA病毒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诱导和模拟诱导的牙鲆胚胎细胞为材料,利用抑制性差减杂交(SSH)技术,成功构建了双链RNA病毒诱导的牙鲆胚胎细胞(FEC)差减cDNA文库.以管家基因α-tublin作为差减指标,经检测,该文库差减效率达2 10倍,表明经病毒诱导后某些差异表达基因也得到了相应倍数的富集.将获得的cDNA片段连接到pGEM-T载体,PCR检测显示差减片段在250bp~2 000bp之间.该差减cDNA文库的构建为从分子水平研究牙鲆培养细胞对dsRNA病毒的免疫反应、以及进一步鉴定和克隆差异表达基因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95.
肿瘤治疗的新领域--siR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海燕  张洹 《生命科学》2005,17(3):271-277
siRNA(short interference RNA,siRNA)是21~23nt的短双链RNA,将哺乳动物细胞内特异基因的mRNA特异性降解而使基因失活,引起转录后沉默该基因的作用。本文针对siRNA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96.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是细胞因子受体家族中的一员,在大DNA病毒的免疫逃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淋巴囊肿病毒中国株(LCDV-C)是一种大DNA病毒,属于虹彩病毒科。参照已知虹彩病毒TNFR基因设计引物: P1,5′GGATCCAAAACTATGATTAAAATAAAGA 3′;P2:5′ATTACTCGAGAATGTTAAAAATTAAGCTT 3′。以LCDV-C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得到一个834bp的DNA片段,并对该片段进行测序。构建原核表 达重组质粒后,在大肠杆菌DE3中诱导表达,其产物经SDS-PAGE电泳后,显示为45kDa的融合蛋白带。对测序 结果进行计算机辅助分析的结果显示,LCDV-C TNFR类似物是一个含278个氨基酸的多肽,具有典型的半胱氨 酸富集区功能结构域,与宿主牙鲆TNFRII氨基酸同源性为34%。  相似文献   
897.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 VEGFR-3)蛋白在大鼠第15d胚胎和第21d胚胎皮肤淋巴管和血管内皮的表达水平,探讨VEGFR-3在胚胎淋巴管和血管发生发育中的生物功能.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对大鼠第15d和第21d胚胎共61例皮肤样本进行抗鼠VEGFR-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VEGFR-3在皮肤淋巴管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胚胎皮肤淋巴管和血管内皮细胞均阳性表达VEGFR-3蛋白,VEGFR-3蛋白在大鼠胚胎第15d、胚胎第21d皮肤淋巴管内皮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38.71%(12/31)和73.33%(22/30),第21d胚胎皮肤淋巴管VEGFR-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第15d胚胎皮肤淋巴管VEGFR-3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VEGFR-3蛋白在大鼠胚胎第15d、胚胎第21d皮肤血管内皮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8.39%(15/31)和46.67%(14/30),第15d和第 21d胚胎皮肤血管VEGFR-3蛋白的表达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随着大鼠胚胎的发育,VEGFR-3蛋白在皮肤淋巴管的表达水平表现为明显上升的趋势,提示VEGFR-3在淋巴管发生发育中的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898.
普通小麦远缘杂交F1代表现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麦远缘杂交试验采用常规杂交方法,不进行胚培养,在自然条件下,实现了普通小麦与小黑麦(6X,AABBRR)、柱穗山羊草(2X,DD)、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6X,AABBDD)、CIMMYT人工合成小麦(6X,AABBDD)的杂交.发现在F1代中,出现了2~7种植株表现型、7种性状分离现象;小麦颖壳颜色变化可能受多个加性基因控制;杂交F2代结实率较F1代有数倍或十余倍的增长.  相似文献   
899.
从山东蒙山采到一丝孢真菌新种,即木生梭格孢 Dictyodesmium lignicola sp. Nov.。 新种具宽纺锤形、梭形的分生孢子,无喙,与榆梭格孢 Dictyodesmium ulmicola 的窄纺锤形分生孢子具喙不同;新种与近似种竹梭格孢 Dictyodesmium bambusicola 相比具较大的分生孢子。本属为中国首次报道。文中提供了新种的拉丁文和英文描述并附图。模式标本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900.
To elucidate the cause of prenatal and early postnatal death in giant panda, pathological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paraffin-fixed tissue sections from two fetuses and four cubs. The fetuses appeared to have classical atrophic changes in lung and hemorrhage in multiple organs, whereas the cubs showed purulent inflmnmation in various organs, most profound in lung and umbilicus. Localized infusion of bacteria and neutrophil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focus. Acute enteritis and hepatitis were also observed, as well as purulent encephalitis in one case. Variable degrees of congestion, hemorrhage, denaturalization and putrescence were evident in heart, liver, spleen, kidney, intestines, and lymph nod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etuses died from suffocation whereas the cubs died from inf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