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抗海蛇毒血清用于海蛇咬伤早期急救与监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厉瑛  张黎明  桂莉  庹焱  张静 《蛇志》2006,18(1):15-18
目的观察抗青环海蛇毒血清用于海蛇咬伤动物模型早期急救的效果及监护重点的筛选,为抗海蛇毒血清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5组,采用大腿肌肉注射青环海蛇毒素拟海蛇咬伤模型,分别于中毒后0.5h、2h及4h给予抗海蛇毒血清及相应的急救措施,连续监测各项生理和生化指标以及24h存活情况。结果0.5h和2h给予抗海蛇毒血清组动物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4h应用抗海蛇毒血清组,24h存活情况良好;4h应用抗海蛇毒血清组中,早期进行呼吸支持组的部分指标优于无呼吸支持组,24h存活率提高。结论抗青环海蛇毒血清是有效的对抗海蛇咬伤的急救药物,越早使用效果越好,对各脏器能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在丧失最佳应用抗海蛇毒血清的情况下,尽早应用呼吸机进行人工呼吸支持,有助于提高后期的存活率,减少发展成危重病例的可能,为进一步抢救赢得时机。  相似文献   
32.
1969年,在研究患有同型半胱氨酸遗传代谢疾病的儿童血管生理时,首次提出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同型半胱氨酸理论。事实上,自从1969年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同型半胱氨酸理论后,许多回顾与展望人类的观察性研究已经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同型半胱氨酸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氧化应激,内皮功能障碍和炎症;微生物,脂蛋白和脆性斑块的形成;基质金属蛋白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  相似文献   
33.
四川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黎明 《四川动物》2001,20(1):41-42
本文根据国际生态旅游观点,提出了四川省自然保护区开民生态旅游的目标,并对开展生态旅游的机会、限制、优势和自身缺陷等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4.
核黄素体外辐射增敏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TT方法和荧光显微镜技术, 以小鼠胸腺细胞和人肝L02细胞株为研究对象, 对核黄素的体外辐射增敏作用进行研究. 在5 Gy 60Co γ 射线辐照条件下, 低浓度(5~50 μmol/L)和高浓度(100~400 μmol/L)核黄素作用下的小鼠胸腺细胞存活率的时间依赖关系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其规律为: 低浓度下, 细胞受g射线辐照后并不立刻大量死亡,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存活率迅速下降, 4 h后存活水平降低到较低的水平; 而高浓度下, 细胞立刻大量的死亡, 且随时间的变化, 细胞存活仅有微弱的下降. 荧光显微镜研究结果显示, 核黄素在细胞中的分布因高浓度和低浓度而有所不同, 低浓度时核黄素集中于细胞核区, 高浓度时细胞膜区也有较高的分布. 由此得到结论: 低浓度时(<50 μmol/L), 核黄素作用的位点在细胞核, 对DNA辐射损伤增敏; 高浓度时(>100 μmol/L), 核黄素辐射增敏的主要靶位点为细胞膜, 两者均显示出核黄素对细胞辐射损伤具有显著的增敏效应.  相似文献   
35.
土壤潜性酸是植物生长的潜在限制因子,是土壤酸性调控的重要依据.按比例抽取并测定福建省耕地表层土壤代表性样点的潜性酸量和pH值,拟合潜性酸(PA)与活性酸(pH)的最优关系模型,利用全省1982年36777个、2008年236445个和2016年21269个耕地表层土壤调查样点pH等属性数据,建立3期1∶5万耕地土壤潜性酸量数据库,借助GIS技术和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探讨福建省耕地土壤潜性酸动态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 1982—2016年,全省耕地土壤潜性酸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08和2016年潜性酸量分别比1982年上升1.30和1.49 cmol·kg-1,1982—2008年的潜性酸上升速率比2008—2016年高0.03 cmol·kg-1·a-1.1982—2016年,全省耕地土壤潜性酸变化量空间差异明显,龙岩市耕地土壤潜性酸变化量最大,比最小的三明市高4倍以上;不同利用类型耕地土壤潜性酸变化量大小依次为水田>水浇地>旱地;咸酸水稻土、潜育水稻土和淹育水稻土亚类的潜性酸变化量最大,是全省潜性酸变化量均值的1倍以上;赤红壤和盐渍水稻土亚类变化量最小,分别为全省均值的25.7%和28.4%.福建省耕地土壤潜性酸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氮、磷肥施用量、阳离子交换量(CEC)、黏粒含量、pH和粉粒含量,灰色关联系数绝对值>0.92.科学优化施肥结构、合理施用碱性调理剂改酸是减缓福建省耕地土壤潜性酸增加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6.
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是国内外保护工作者与学者基本认同的一种不仅可以展示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加自然保护区自身造血功能,同时又可以有效缓解自然保护与周边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和途径。近年来,生态旅游在我国受到了广泛而密切的关注,几乎全国所有的自然保护区都被纳入了当地政府旅游发展规划。国际上已经有不少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成功例子;  相似文献   
37.
超声波辅助薯蓣总皂苷苷键裂解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超声波辅助穿山龙薯蓣总皂苷苷键裂解的工艺条件。以薯蓣总皂苷的降解率和皂苷元的收率为考察指标,探讨了超声波影响薯蓣总皂苷苷键裂解的因素,并与常规的酸解法进行比较。得出超声波辅助薯蓣总皂苷苷键裂解的单因素优化条件:当薯蓣总皂苷的浓度固定时(1×10-2g/mL),乙醇溶液作为溶剂优于水,其最佳浓度为75%,用功率为800W超声波处理总皂苷的乙醇溶液120min效果较好。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的酸解法相比,超声波辅助降解法具有时间短、能耗低、无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38.
人组织因子基因位于1p21-22,启动子区有2个AP-1位点、1个kB样位点,5个Sp1位点及3个Egr-1位点。其中TE的基础表达与5个Sp1位点均有关;血清反应元件与近端3个Sp1位点和3个Egr-1位点有关;  相似文献   
39.
张黎明  薛冰  姜淼  耿涌  任婉侠 《生态科学》2014,33(3):467-473
城市是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子系统共同组成的复合型生态经济功能体, 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是走向生态化, 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呈正反馈关系。以沈阳为例, 采用雷达图综合评价方法, 定量研究沈阳市2000-2010年的城市功能的生态化过程, 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在参考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遴选了26个评价指标, 并基于雷达图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 过去近十年中, 沈阳市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环境功能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但是在速率上具有差异性。在三个子功能系统的作用下, 沈阳市城市功能系统生态化水平也得到一定的提高。沈阳市应该加大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的投入,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40.
S100B蛋白是主要由神经胶质细胞分泌的一种钙结合蛋白,在生理浓度下,S100B蛋白具有旁分泌或自分泌神经营养作用,高浓度时则具有神经毒害作用。脑脊液、血液、尿液、唾液、羊水等体液中S100B蛋白水平的升高被认为是多种疾病的生物学指标,如急性脑损伤、围产期脑损伤、脑肿瘤、神经系统炎症性或退行性疾病,精神疾病等。S100B蛋白不仅仅是一种生物学指标,也可作为疾病治疗的靶向目标。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S100B蛋白主要由受损细胞渗漏,还是病理生理条件下分泌的S100B蛋白造成了细胞损伤。本文就S100B蛋白在神经科疾病中的诊断、治疗及新进展做一综述,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