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3篇
  免费   532篇
  国内免费   2344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217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235篇
  2014年   333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262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225篇
  1999年   207篇
  1998年   210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186篇
  1995年   187篇
  1994年   177篇
  1993年   185篇
  1992年   176篇
  1991年   156篇
  1990年   133篇
  1989年   141篇
  1988年   77篇
  1987年   83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78篇
  1984年   54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30篇
  1963年   16篇
  1959年   14篇
  1958年   14篇
  1957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41.
We use Landsat TM time series data for the years of 1991/1992, 1995/1996 and 1999/2000 to characterize land-cover change in northeast China. With the information on land-cover change and the density of vegetation and soil carbon, we assess the potential effect of land-cover change on vegetation and soil carbon in this region. Our results show a large decrease of 2.76(104km2 in forest area and a rapid increase of 2.32(104km2 in urban area. Land-cover changes in northeast China have resulted in a potential maximum loss of 273.2 Tg C for the period of 1991-2000, with a net loss of 95.7 Tg C in vegetation and 177.5Tg C in soil. . The conversion of forests into other land-cover types could have potentially resulted in a loss of 254.6 Tg C for the study period, accounting for 68.8% of the total potential carbon loss in the northeast China. To quantify the net effect of land-cover change on carbon storage will require accounting for vegetation regrowth and soil processes. Our results also imply that forest protectionand reforestation are of critical importance to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742.
2007年洞庭湖东方田鼠再次暴发成灾,引起了全国轰动,在没有采取有效防控的堤垸形成严重危害。实地考察发现,没有筑“防鼠墙”的中洲镇靠近防洪大堤的西瓜地、玉米地和花生地损失近2/3。应该怎样看待东方田鼠此次的大暴发?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场灾难?其暴发成灾难道不可控制吗?以后这样的灾难还会发生吗?面对干军万马涌现大堤和农田的老鼠,我们应该怎么办?是否应该赶尽杀绝?  相似文献   
743.
亚麻开花的前一天(8月5日)晚上,花蕾已长好,5个花蕚紧紧的拥抱着5片浅藍色的花瓣(据少数全部花冠隐藏在花蕚的内部)。把这样的花蕾取下,摘去其蕚片和花瓣,清楚的看到5个很短的雄蕊靠在子房旁和一个具有5个花柱枝,而枝上的柱头粘在一起的雌蕊。第二天的早晨,3点钟的时候,花蕾较前大了许多,采下几个剖开,显著地看出花丝长的很长,有比花柱长的、短的、等长的三种情况,花丝本身有的扰着和直立的两种情况,虽然如此,花丝都贴近花柱,花药靠近柱头,花药和柱头变的有些淡藍色。花蕾逐渐的长大了,4点50分钟时,若时刻不离开,固定花朵,用扩大镜进行仔细观察,可看见花冠一时比一时放的大,但看不到花瓣的颤动,5点20分钟时,已能看到内  相似文献   
744.
麦蛾(Sitotroga cerealla Oliv.)为贮粮的危险害虫之一,由於寄主的广泛性和一年多化性,故它对贮粮所造成的损失,仅次於米象和谷象,它可将粮粒蛀空,使粮食在质量上和数量上均遭受巨大的损失。这种害虫遍布全国各省,亦为江西五大仓库害虫之一,在江西的气候条件下,据作者等研究,一年可繁殖六代,每对成虫平均约产卵73粒,如按该产卵数其中雌雄各半,以无自然死亡率来计算,一对麦蛾按上述代数发育,  相似文献   
745.
蝗虫生态学     
有机体和环境 蝗虫像其他的有机体一样是与其居住环境分不开的,因此任何一种蝗虫都和外界生存条件一定的综合密切相关,也就是与环境因素或者生态因素的综合相关。这些因素不仅在当代不断地影响著蝗虫,而且在以往地质世纪里也显示出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任何一种蝗虫的分布和数量都是由於生态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生态因素也同样地表现在蝗虫的形态及生理的特性方面。?  相似文献   
746.
我国南方越冬鸭类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前言鸭科鸟类(以下均称鸭类)是国内一项丰富的动物资源,冬季集大群遍布于我国各地,特别是南方,每年提供大量的肉食及羽毛。过去我国对此基资查源缺少专门的研究,只有一些附于地方鸟类报告中的资料。解放以来,随着科学研究的蓬勃发展,这项资源也逐渐为科学工作者所重视。为了进一步了解鸭类在我国南方数量分布情况以及利用和狩猎情况,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于1959年12月至1960年1月,1961年10月至1962年2月先后到长江流域、广东珠江三角洲及东南沿海进行调查工作。参加野外工作的除作者三人外,还有本所的周嘉(?)、唐宗敬同志参加了鄱阳湖的采集工作,湖南师范学院周昌乔同志参加了洞庭湖的短时间工作,洪湖水产  相似文献   
747.
中国植物学会于1962年11月20—28日在北京举行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术会议。这是解放后在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方面第一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共53人,包括全国22个省(区)市的知名学者和青年科学工作者。大会共收到論文86篇,其中包括有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內蒙、华北地区以及新疆荒漠和西藏高原地区的植被分类(包括草场和林型分类)、地区植被类型特征、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制图以及工作方法研究和支援农业问题等各个方面。 (1)关于植被分类,就分类系統各级单位的概念、以及次生植被的分类问题等。有些同志认为植被型一级相当于演替上的頂极羣落,而它的不同演替阶段所出現的一些不同生活型的羣落則作为不同的羣系纲,并且併为一个演替系列;另一些同志則承  相似文献   
748.
利用计算机控制的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法,比较研究了几种增大家兔解剖无效腔实验装置和方法的异同,探究了各种实验模型中气管插管侧支管的不同处理方式对于造模有效性的影响,提出了气管插管两侧支管"气体流量比值q"的概念。发现只有当q值保持恒定时,才能通过连接长橡皮管的方法有效增大解剖无效腔,使家兔呼吸运动加深加快。  相似文献   
749.
为揭示肥大细胞抗口蹄疫病毒VP1-VP4蛋白的天然免疫作用,以重组口蹄疫病毒VP1-VP4蛋白刺激小鼠腹腔肥大细胞(Peritoneal mast cells,PMCs),用高通量ELISA芯片检测PMCs的蛋白质表达谱。结果显示,VP1-VP4蛋白刺激的PMCs(VP1-VP4组)表达CCL19、L-selectin、CCL17和TNF-α的水平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MCs)(P0.001),而VP1-VP4蛋白刺激经甘露糖受体(Mannose receptor,MR)抑制剂预处理的PMCs(MR组)表达CCL19、IL-15、IL-9、G-CSF和Galectin-1的水平则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L-10表达水平也有显著升高(P0.05)。MR组与VP1-VP4组相比,PMCs表达IL-10、IL-17、CCL20、IL-15、IL-9、L-selectin、CCL17、TNF-α和CCL19的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CCL21和G-CSF的表达也显著高于VP1-VP4组(P0.05)。生物信息学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VP1-VP4组PMCs表达的L-selectin和CCL17为下调性差异表达蛋白(Log2(ratio)≤–1)。MR组与VP1-VP4相比,PMCs表达的CCL20、CCL19、L-selectin和IL-15为上调性差异表达蛋白(Log_2(ratio)≥1)。这表明,PMCs可自发分泌CCL19、L-selectin、CCL17和TNF-α,而VP1-VP4则对PMCs的天然免疫功能具有抑制作用。由于阻断MR后PMCs的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所以VP1-VP4对小鼠PMCs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是由MR介导的。  相似文献   
750.
【目的】通过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嗅觉受体AcerOrco的表达及蛋白定位分析,阐明AcerOrco的表达特性,以期为进一步探索其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通过q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对中华蜜蜂气味受体AcerOrco mRNA及蛋白在内勤蜂和采集蜂5个组织部位(触角、头、胸、腹和足)中的相对表达量进行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AcerOrco蛋白的表达进行定位分析。【结果】定量结果显示,AcerOrco转录本在内勤蜂和采集蜂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触角中的表达量最高;该基因在采集蜂各组织中的表达量普遍高于内勤蜂。AcerOrco受体蛋白在内勤蜂和采集蜂各组织中也均有表达,在触角和头部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定位结果显示,在内勤蜂触角中,AcerOrco主要在毛形感器中表达,板形感器中表达不明显;在采集蜂触角的板形感器和毛形感器中均有表达,但毛形感器中的表达更多一些。【结论】获得了AcerOrco mRNA及其蛋白在内勤蜂和采集蜂各组织中的表达特性,并将这一蛋白表达定位于工蜂触角的毛形感器和板形感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