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2篇
  1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51.
应用Feulgen染色切片法检测了泡桐丛枝病株中类菌质体的存在。所得结果表明Kartha等1975年报道的方法是有效的。在病株不同部位取样,韧皮部或叶脉切成0.5厘米大小固定在Helly氏固定液中。染色操作与Kartha等相同。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检视,类菌质体呈现暗色斑块或斑点,凝聚在树木细胞中心或细胞边缘,植物细胞作为背衬呈绿色。  相似文献   
52.
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suis)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为了预防和治疗该菌引起的疾病,饲养者在饲料中大量添加抗生素,致使猪肉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从健康成年无量山乌骨鸡肠道内容物中筛选出具有抑菌作用的乳酸菌,测定其对猪霍乱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分析乳酸菌抑制猪霍乱沙门氏菌的有效成分,并对筛选的乳酸菌种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双层平板法对具有抑制猪霍乱沙门氏菌的乳酸菌进行筛选,采用牛津杯法对抑菌效果进行测定,并采用酶蛋白敏感性测定、热处理、有机酸处理等方法分析抑菌活性物质有效成分,采用16S rDNA分子标记对乳酸菌进行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从健康鸡肠道中筛选出18株乳酸菌,其中2株对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suis)、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肠炎沙门氏菌亚种(Salmonella enteritidis subspecies)、志贺氏菌(Shigella)、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tactiae)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不同蛋白酶、pH处理对乳酸菌无细胞培养液抑菌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经80℃处理的乳酸菌无细胞培养液,其抑菌效果未明显改变。经鉴定,2株乳酸菌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从健康成年无量山乌骨鸡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得到的植物乳杆菌菌株L2和短乳杆菌菌株L4对猪霍乱沙门氏菌等致病菌具有明显地抑制作用,推测其抑菌有效成分可能为小肽类及有机酸,这对减少抗生素使用,提高猪肉食品的品质与安全性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3.
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以18S rRNA为内参基因,研究了Cu胁迫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幼苗错配修复相关基因(MLH1、MSH2、MSH3、MSH6、MSH7)表达的影响,并结合幼苗的形态和生理指标,选取Cu胁迫敏感的生物标记物.结果表明,Cu处理10 d后,对拟南芥种子发芽率、地上部鲜重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大;根的长度明显受到抑制;拟南芥幼苗地上部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着Cu浓度增加明显降低;5个错配修复相关基因的表达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Cu浓度与拟南芥幼苗上述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以上结果表明,地上部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与上述错配修复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改变趋势一致,且均对Cu胁迫较敏感,可以作为检测Cu污染对植物遗传毒性效应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54.
ER、bcl-2和p53在鸡与鹌鹑属间杂交种早期胚胎中的mRNA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人工授精获得鸡(♂10只)与鹌鹑(♀100只)属间杂交种蛋并同机入孵, 采用Wpkci引物和多重PCR鉴定66~120 h的鸡(♂)与鹌鹑(♀)属间杂交种活胚的性别后, 选取不同时间点雌、雄胚胎共300枚, 以b-actin为内标, 通过RT-PCR分别测定雌激素受体(ER)和细胞凋亡因子(bcl-2、p53)的mRNA相对丰度; 探讨ER、bcl-2和p53对杂交种早期胚胎发育及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1) 杂交种胚胎ER mRNA 表达在66~84 h期间雌性极显著高于雄性(P<0.01), 由此推测杂交种的性分化时间大致在胚胎发育的66~84 h范围内; (2) bcl-2和p53 的mRNA表达在杂交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时序性, 说明bcl-2和p53基因对早期杂交胚的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
调查了汉族、鄂伦春、赫哲、朝鲜、蒙古、羌、土家、苗、侗、畲、壮、纳西、傈僳、白、彝、景颇、哈尼、傣、维吾尔和塔吉克等20个民族的PGM_1及其亚型,EsD、GLO_1、AK、ADA和6-PGD等酶型的分布及基因频率。PGM_1及其亚型、EsD和GLO_1在中国各民族中是分布较好的,个人识别能力较高的酶。有12个民族查出有PQM_1~6基因,壮族的频率最高,PGM_1 6-1表型达4.15%。对在4174份血样中所检出的带有PGM_1~6基因的68份血样做亚型分析,在凝胶上PGM_1~6谱带均在同一位置上。EsD_1基因频率的总趋向是北方各民族高于南方。哈尼、傈僳、傣、纳西、畲、壮、侗和苗等民族EsD2-2表型达15%以上,哈尼族高达32.4%。GLO1~1基因频率塔吉克和维吾尔族为0.2927和0.2112,羌族为0.0583,其它各族在0.0714—0.1527。各民族AK~1、ADA和6-PGD~(?)基因频率均甚高。  相似文献   
56.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4B诱导细胞非折叠蛋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RT-PCR和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稳定表达NS4B的HeLa细胞中的XBP1;通过RT-PCR的方法在表达NS4B的HeLa和Huh-7细胞中检测ATF6,Grp78和caspase-12的转录,并且通过报告基因的方法分析XBP1和Grp78启动子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表达NS4B的HeLa细胞中检测到XBP1的两种形式(剪接和未剪接),此外,在细胞中ATF6、Grp78的转录水平和XBP1、Grp78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活性较没有表达NS4B的HeLa和Huh-7细胞中的量有所增加;通过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ChIP)分析,这些增加可能是由于XBP1结合到了这些基因的启动子上引起的。总之,实验结果可提示HCVNS4B通过ATF6或XBP1途径引起内质网压力,导致UPR反应。NS4B可能在HCV的致病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慢性肝炎,甚至肝细胞癌中。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9(MMP-3、MMP-9)在升主动脉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幼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制备升主动脉缩窄鼠模型.于术后3-5个月取升主动脉,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升主动脉形态学变化及MMP-3、MMP-9的蛋白表达.结果升主动脉瘤中MMP-3、MMP-9表达强阳性.结论 MMP-3、MMP-9在升主动脉瘤成因中有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电烧伤患者神经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四肢电烧伤患者128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神经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皮瓣修复术治疗,神经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且依据给药方式分为全身亚组和局部亚组。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感染和出血发生情况,采用BMRC感觉、运动功能评级法评估患者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应用Spearman分析法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神经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感染和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亚组患者感觉功能优良率为90.63%,全身亚组为84.38%,对照组为71.88%,局部亚组全身亚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亚组患者运动功能优良率为93.75%,全身亚组为84.38%,对照组为76.56%,局部亚组全身亚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法结果显示,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呈正相关(r=0.812,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可有效提高电烧伤患者神经修复的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感染、出血情况,促进患者感觉、运动功能恢复,且通过局部给药方式具有更为良好的神经修复作用,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9.
该研究设计了一门以科学素养培养为目标的科学技能综合实验课程,该课程由科研讲座、基础实验和创新实验组成,科研讲座对科研思路、方法等进行介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严谨、完整的科学研究架构;基础实验以NLRP3炎性小体为研究对象,基于科研基本逻辑,依次利用生物信息学、分子克隆及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相关方法对NLRP3结构域的功能进行研究;创新实验以基础实验的结果和方法为基础,对NLRP3的功能和结构等进行进一步探究。该课程涵盖多学科重点实验技术,科研讲座、基础实验与创新实验有机融合,保证重点实验技术培养和相关理论知识的深化理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创新空间,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科研思维和习惯,为学生提供相对完整的科研训练。同时,该课程相关技术成熟、结果稳定、可行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来源于南海海水的一株速生杆菌属菌株NH195T 的多相分类。【方法】采用表型、基因型和化学分类方法,并综合系统发育关系结果,分析菌株NH195T 的分类学地位。【结果】菌株NH195T 是一株革兰氏阴性、好氧、杆状、无运动性细菌;能积累Poly-β-hydroxybutyrate (PHB);能在0.5%-10.0% (质量体积比) NaCl 浓度,pH 5.0-9.0 和20-40 ℃ 条件下生长,最适NaCl 生长浓度为1.0%-3.0%;氧化酶、触酶和脲酶反应结果阳性。菌株NH195T 主要呼吸醌为Q-10,主要脂肪酸为C18:1ω7c、C18:1ω6c 和11 methyl C18:1ω7c,主要极性脂为磷脂酰胆碱、磷脂酰甘油、双磷脂酰甘油、一个未知的氨基脂和两个未知脂。基因组G+C 含量为61.3 mol%。基于16S rRNA 基因的系统发育结果显示,菌株NH195T 隶属于速生杆菌属;其与速生杆菌属标准菌株的16S rRNA 基因相似性范围为94.4%-97.7%。菌株NH195T 与速生杆菌属标准菌株C. halophilus ZXM137TC. indicus P73T 的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NI)分别为78.6%和78.0%;基于基因组数据计算所得的DNA 杂交同源率分别为26.1%和23.0%。【结论】基于表型和基因型结果,菌株NH195T 代表了速生杆菌属一个新物种,命名为Celeribacter ethanolicus,标准菌株为NH195T (CGMCC 1.15406T=JCM 31095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