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筛选发酵配方和接种量,测定发芽指数(GI)、水分、pH、酶活性的变化,对金针菇意杨菌糠有机肥发酵进行初步研究。筛选得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菌糠70%、米糠15%、麦麸15%),GI为94%。接种量为2%时,GI为92%,脲酶活性最大,为17 U,比接种量为10%(12U)和14%(13 U)高,而纤维素酶活性大小受接种量的影响较小。发酵过程中培养基的水分含量呈下降趋势,pH则呈上升趋势。脲酶最大活性为21 U,出现在第6天,在第8天降到最低值,仅为8 U。而纤维素酶活性最高值在第8天,为10 U,随之下降至8 U。这些研究结果将为金针菇意杨菌糠的肥料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大果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vat.sp.)为胡颓子科(Elaeagnaceae)沙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在医药、功能性食品领域具有广阔的经济前景.通过对大果沙棘果中的黄酮、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Vc)以及脂肪等功能性成分的含量测定,为今后大果沙棘植物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杏鲍菇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是一种品质优越的珍稀食用菌,风味独特且营养丰富,其研究备受关注.杏鲍菇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包括菌丝生长的营养要求、子实体栽培基质利用情况、病虫害防治和工厂化周年生产等方面均得到广泛的研究,并取得良好的进展.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状况展开论述,为杏鲍菇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探究了青花椒水提物及精油对松材线虫的防治作用。分别提取青花椒水提物及精油,倍比稀释法探究其对松材线虫寿命及运动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5 mg/mL的青花椒水提物和0.1%的青花椒精油4小时均能完全杀灭松材线虫,青花椒水提物和精油均能降低松材线虫的运动行为能力,从而说明青花椒水提物及精油对松材线虫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菌株r DNA-ITS序列和系统发育多样性进行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赛氏曲霉;对赛氏曲霉用大米培养基进行固体发酵培养,对其发酵产物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层析、反相ODS柱色谱层析、薄层色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层析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手段进行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对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采用质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二维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对单体化合物的MIC值进行测定,其中化合物L-1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对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青花椒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8个云南不同产地的青花椒(分别产自云南迪庆州、昭通市、红河州、丽江市等地)精油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选用滤纸片法测试其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8个不同产地青花椒精油的平均提取率为8.56%,精油中主要成分为芳樟醇、D-柠檬烯和4-萜烯醇,不同产地青花椒精油对幽门螺杆菌抑菌圈直径大小均大于25 mm。综上所述,不同产地青花椒精油的化学成分存在一定差异,但均有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作用,且抑制幽门螺杆菌效果与精油中的芳樟醇含量成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小浆果中的多酚种类多且含量丰富,多羟基的结构特点使其具有强大的抗氧化能力以及其它重要生物活性功效,是小浆果的营养、色泽、风味的重要贡献成分。本文综述了几种代表性小浆果的多酚类型、结构及其在生物体内活性功效的研究进展,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小浆果质量控制、综合利用和产业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油茶皂苷与月桂酰肌氨酸钠(Sodium lauroyl sarcosinate,SLS)之间的协同作用。方法:考察油茶皂苷的加入对复配体系表面活性的影响,并探究复配体系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复配体系中加入质量分率(α1)为1%的油茶皂苷时,其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增效12.35%,表面张力(γ)比SLS低4.12%;体系的接触角为23.9°,相比于油茶皂苷的接触角减小23°,润湿性大幅提升。当α1为1%、10%时,发泡体积相比油茶皂苷分别增效85.04%、72.68%。在α1=4%时,泡沫稳定性相较于SLS增效11.35%。油茶皂苷-SLS复配体系在高温下稳定性优异,具有良好的抗硬水能力;在盐离子和酸性条件下,复配体系的CMC显著降低,表面活性提高。结论:油茶皂苷-SLS复配体系在表面活性上存在良好的协同效应,油茶皂苷的生产及应用不仅有利于日用化学工业的发展,而且对充分开发利用茶籽饼这一天然资源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