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我国旋花科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炳仑  张金谈 《植物研究》1983,3(2):130-152
本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16属46种2变种的旋花科植物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本科的花粉为多类型。3沟为基本的萌发孔类型。根据萌发孔的形状、位置和数目,本科花粉可分为3沟、4-11沟、散沟和散孔4个类型。根据孢粉学资料、本文对菟丝子属(Cuscuta)在旋花科中的分类位置及其本科萌发孔的演化趋向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Sonodynamic therapy (SDT) is one of antitumor strategies that kill tumor cells through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caused by the combined use of HpD and US[1]. SDT i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rinciple. Ultrasound used in SDT can penetrate the deep tissue and activate HpD, which accu- mulated in tumor cell, and produce highly active oxygen species[2] such as singlet oxygen (1O2), which can destroy the structure of tumor cells. So far the studies on the SDT have focused mainly on the mechan…  相似文献   
13.
陕南寒武纪早期宽川铺组微体球状化石类型多样,如何正确辨别这些球状化石的生物属性是当前早期生命演化古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难点。我们在宽川铺组中发现了一类为数众多,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不规则的帽状隆起结构以及翻边帽沿的帽状化石。研究表明这些帽状化石均为不完整的个体,其完整形态呈不规则的凹球形。根据帽球状化石帽身的数量和相对位置,这类化石可划分为"单帽型"、"双帽型"和"复帽型"三种类型。这些凹球状化石呈双层壳壁,内壁光滑,外壁粗糙。因为凹球状化石形态及其表面小孔与微体藻类、后生动物的胚胎以及壳体化石差异都非常显著,所以推测这类化石可能与带壳原生动物亲缘关系最为紧密。  相似文献   
14.
第七届国际孢粉学会议于1988年8月29日至9月3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昆士兰大学召开。这次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世界83个国家和地区,300多名代表(其中包括60多名学生)。在开会之前共征集论文摘要400多篇,大多数论文都在会上宣读,另外约50篇通过版报形式交流。除了大会开幕式和少数大会报告之外,根据不同的学术内容在分组会上以4天的时间,分为33个小组,同时在6个会议室进行论文宣读和讨论。学术气氛十分浓厚,代表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可自由参加不同的报告会。我国正式代表9名,北京有王伏雄、张金谈、孙湘君、李文漪、茅绍智和赵英娘,南京有宋之琛和唐领余,广东有马俊荣。  相似文献   
15.
广西南宁空气中孢粉及其致敏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空气中的孢粉调查,选用32种花粉对呼吸道过敏患者进行皮肤敏感试验,既阐明了南宁市空气中孢粉散布的基本规律,讨论空气中花粉含量与气候的关系,也明确了该市主要致敏花粉是蒿属、禾本科、藜科及桑科植物的花粉,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张金 《生物学通报》2010,45(5):40-42
课堂教学中的铺垫,是指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学习后续内容提供准备,使之形成合理认知结构的一种教学艺术,它是课堂教学中联系教和学双方的重要纽带,也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手段。阐述了课堂教学中铺垫的基本类型及原则。  相似文献   
17.
利用T7DNA聚合酶在低温下仍具较高活性的特点,在热变性后低温下进行测序反应,使用该方法对多种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均取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钙黏蛋白-16(CDH-16)是非典型的钙黏蛋白超家族成员,其表达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异性,主要分布在肾脏和甲状腺,Cdh-16转录产物也暂时性出现在小鼠胚胎时期的生殖管道和肺上皮.迄今为止的研究表明,CDH-16与组织完整性、胚胎发育密切相关,并参与维持组织正常代谢、影响癌症发生等过程,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本文对...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抗毒素中的间甲酚含量。样品用苯甲醇作内标,经高氯酸沉淀蛋白、氯仿抽提后,通过HP-INNO-WAX柱,以氢火焰检测器测定间甲酚含量。内标峰与样品峰的分离度大于1.5,平均回收率及变异系数分别为100.067%和1.93%,测定线性范围0.0202~1.7588mg/ml,最小检测限为0.01272mg/ml,该方法准确快速,比化学方法好。  相似文献   
20.
我国淡水鱼类柱形病病原菌柱状黄杆菌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认识我国淡水鱼类烂鳃病的病原以及柱形病在我国的发生情况,实验从发生烂鳃病的病鱼中分离细菌性病原,经过生理生化特性分析以及是否在含托普霉素的Shieh培养基中生长并形成黄色假根状菌落,是否产生降解明胶和硫酸软骨素的酶类等特性的鉴定,并结合16SrDNA序列分析,证实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是所分离的烂鳃病的病原。同时,研究也证实20世纪曾经命名为烂鳃(Gill-rot)病病原的鱼害黏球菌(Myxococcus piscicola Lu,Nie & Ko,1975)是柱状黄杆菌的同物异名。利用分离到的16株柱状黄杆菌的16SrDNA序列,以及已经发表的柱状黄杆菌的相关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发现柱状黄杆菌的菌株聚成3枝,与柱状黄杆菌的三种基因组型(Genomovar)相对应。其中当时命名为鱼害黏球菌的强毒株G4与分别分离自日本和美国的两株聚为一枝。另外两枝包括的菌株较多,它们中的一些菌株来源于相同的鱼类宿主,如鲤形目的种类;但是,这两枝也包括一些特有的株,如从欧洲和美国的鲑形目鱼类上分离的柱状黄杆菌聚为一枝,这一枝还包括我国曾经命名为鱼害黏球菌的G18弱毒株。从我国隶属于鲈形目的鳜鱼和鲟形目的中华鲟上分离到的柱状黄杆菌则聚为另外一枝。作者认为对不同基因组型菌株的致病性和致病机理的研究将可能从根本上认识鱼类柱形病的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