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的孕妇在2001年-2009年间感传染性疾病的情况。方法: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梅毒测定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RPR)环状卡片实验,对青岛地区2001年-2009年门诊收治的39369名孕妇的血液进行HbsAg、抗-HCV、抗-HIV、梅毒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2001年-2009年间青岛地区的孕妇产前感染以HBsAg多见,其次是梅毒感染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阳性率分别为3.94%,0.18%和0.15%,抗-HIV暂未检出。各年间各种传染性疾病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孕妇产前进行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为临床预防及控制母婴垂直传播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2.
为筛选大鼠糖尿病性高血压病所致的肾损害相关基因,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以STZ 50 mg/kg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建立糖尿病性高血压大鼠模型,4周后该模型大鼠尿蛋白持续阳性,电镜观察到肾小球基质增生、足突融合或扁平.应用荧光标记的差异显示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DDRT-PCR)及RNA印迹技术,比较两种模型大鼠肾皮质的基因表达差异,并进行差异条带的cDNA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其中4个差异条带与Genbank数据库比较,2个为未知基因,2个为已知基因,即成淀粉样糖蛋白(amyloidogenic glycoprotein,AGG)、CDK109,两者可能与糖尿病性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生相关,对它们的进一步研究将为肾损害发病机理的发现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3.
以研究被动吸烟对小白鼠睾丸形态学上的影响为题,探究其对人体睾丸的影响。实验用香烟的烟雾来染毒小白鼠30d,最后对小白鼠进行解剖,取出其睾丸并制成石蜡切片,观察和分析被动吸烟对小白鼠睾丸形态学上的影响。结果表明,睾丸生精小管间的结缔组织变薄且不完整,各级生精细胞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出现有头无尾的畸形精子,睾丸间质细胞模糊甚至消失,支持细胞结构变得松散。同时还发现,睾丸的受损程度与染毒频率成正比的现象。  相似文献   
34.
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研究水溶性壳聚糖对正常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使用SPF级昆明小鼠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依次为正常对照组(NC)、水溶性壳聚糖高(WSC-H)和低浓度组(WSC-L),灌服对应药物30d后收取鼠便,细菌基因组DNA提取,PCR-DGGE电泳得到肠道菌群图谱,计算菌群结构多样性指数,聚类分析相似性并鉴定优势条带序列。结果水溶性壳聚糖处理后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较低,乳杆菌成为肠道中的优势菌型。结论水溶性壳聚糖能够增加肠道中乳杆菌的种类和数量,起到益生元的作用来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35.
目的使用DGGE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酸菜发酵液中乳酸菌的动态改变。方法采集传统天然发酵1~8周的酸菜发酵液50mL,抽提基因组DNA,使用DGGE对乳酸菌菌群进行多样性、相似性研究和优势菌的鉴定,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乳酸菌含量。结果发酵周期加长,乳酸菌的含量随之也逐渐增大。清酒乳杆菌是酸菜自然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型,鼠李糖乳杆菌主要存在于发酵初期,发酵的中期(3~5周)、后期(6~8周)明显减少,同时发酵后期植物乳杆菌成为优势菌并完成全部发酵过程。发酵周期延长后,香农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较高,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第7周达到最大值。结论在DNA水平上,DGGE和实时定量PCR检测了酸菜发酵液中乳酸菌的含量,进行菌群结构的动态分析,明确优势菌型,为实现酸菜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本研究对盐地碱蓬内生菌Neocamarosporium sp. ZLM-26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挖掘。采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从该菌株大米培养基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经波谱学解析和文献数据对比,鉴定6个化合物分别为:5-butyl-6-(hydroxymethyl)-2H-pyran-2-one(1)、(7S)-xylariolide E(2)、(6S)-xylariolide D(3)、diaporpyrone A(4)、4-hydroxybenzaldehyde(5)和2-(2-hydroxyethyl) phenol(6)。分别采用CCK-8法和96孔板法评估了6个化合物的抗肿瘤和抗菌活性。结果显示,6个化合物(50 μmol/L)对胰腺癌细胞株SW1990、PANC-1的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而化合物4对大肠杆菌有较好的增殖抑制活性,化合物5、6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增殖抑制活性。化合物1为1个新的天然产物,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其核磁数据和抗菌活性。此外,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新凸轮孢菌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7.
为了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并分析关键基因以探究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病理机制,从GEO数据库下载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相关基因芯片数据集(GSE103166),用R软件包工具筛选出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与健康儿童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用 DAVID(version 6...  相似文献   
38.
摘要 目的:探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S100)A2、S100A12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及对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活动期UC患者为活动期组,根据2年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另选取同期来院复查的50名缓解期UC患者为缓解期组,50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血清S100A2、S100A12与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Pearson/Spearman相关性分析活动期UC患者血清S100A2、S100A12与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活动期UC复发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S100A2、S100A12水平对活动期UC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对照组、缓解期组、活动期组血清S100A2、S100A12、CRP、IL-6、TNF-α水平依次升高(P<0.05)。活动期UC患者血清S100A2、S100A12与CRP、IL-6、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P均<0.001)。随访2年,102例活动期UC患者复发率为56.86%(58/102)。单因素分析显示,病情严重程度、CRP、IL-6、TNF-α、S100A2、S100A12为活动期UC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情严重程度为重度和CRP、IL-6、TNF-α、S100A2、S100A12升高为活动期UC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S100A2、S100A12水平单独和联合预测活动期UC复发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2、0.784、0.876,两指标联合预测活动期UC患者复发的预测价值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活动期UC患者血清S100A2、S100A12与炎症因子水平和复发密切相关,血清S100A2、S100A12联合预测活动期UC患者复发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9.
雷公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公藤具有抗炎、抗免疫、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现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和慢性肾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括生物碱、二萜、三萜、神经酰胺等结构类型.本文就近年来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0.
董宁  张迪  俞勇  苑孟  张晓华  李会荣 《微生物学报》2013,53(12):1295-1306
【目的】获得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组成信息,分析菌株胞外水解酶产生及抗菌活性情况。【方法】稀释直接涂布平板法获得可培养细菌菌株并根据其16S rRNA基因序列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平板法初步鉴定菌株的胞外酶产生情况,琼脂块法分析菌株对5种供试菌的抗性。【结果】所有土壤样品共分离出39株可培养细菌,分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19株,48.7%)、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分属于α-、β-、γ-变形菌纲,共计10株,25.6%)、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8株,20.5%)、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株,2.6%)和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1株,2.6%)等5门20个菌属,优势菌属为芽孢杆菌(Bacillus)。不同冻存温度的土壤样品分离菌株有所不同。33株细菌具有至少一种的胞外酶活力,其中产淀粉酶的菌株最多(25株,64.1%)。6株细菌可抑制至少一种供试菌的生长。【结论】格罗夫山土壤可培养细菌组成在大分类上与南极其他地区一致,但在属的水平上有所不同。分离出的具有胞外酶活性和抗菌活性的适冷菌株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南极低温酶和抗菌活性物质提供了良好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