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传统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中草药有效成分通常需要高浓度的有机溶剂作为洗脱剂,在大规模生产中具有安全隐患和对环境的污染。本文以异黄酮为目标产物,考察了8种不同骨架、不同孔径的树脂对异黄酮的吸附分离性能,其中包括本实验室自制的孔径为1000nm的超大孔树脂。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大孔树脂吸附层析法相比,超大孔树脂吸附层析不仅工艺简单、快速而且大幅度降低了有机溶剂的使用量。洗脱时,乙醇浓度由70%降低到20%。  相似文献   
52.
低镁胁迫对低温下黄瓜幼苗光合特性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津优3号’黄瓜幼苗为试材,以Hoagland全营养液处理为对照(CK),研究低镁(30%Mg)胁迫对低温(昼/夜温度12℃/8℃)下黄瓜幼苗光合特性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下30%Mg处理黄瓜幼苗叶片Mg含量显著低于CK,而根中Mg含量与CK差异不显著.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黄瓜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羧化效率(CE)逐渐降低,胞间CO2浓度(Ci)趋于升高.与CK相比,低温下30% Mg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Pn、gs和CE显著降低,C-变化不大,叶绿体膜损伤严重,叶绿体数、基粒数和片层数较少,淀粉粒数增加,淀粉粒较长,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降低.可见,低温下镁运输受阻引起的缺镁是叶片失绿的主要原因;低温引起Pn降低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限制,低镁胁迫会加大低温对黄瓜Pn的影响,而由此引起的Pn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限制.  相似文献   
53.
以烟酸(NA)、谷胱甘肽(GSH)和CrCl3·6H2O为原料,制备高纯度GSH-Cr3+-NA2螯合物,分析影响合成螯合物的主要因素,获得最佳合成工艺,并对获得的螯合物进行表征,确定其螯合比例。结果表明,在Cr3+/NA/GSH(mol/mol/mol)=1∶2∶4,pH 5.0、温度60℃下反应3h,制备出Cr3+/NA/GSH(mol/mol/mol)=1∶2∶1的GSH-Cr3+-NA2螯合物;红外分析显示,与GSH相比,螯合物的-NH2、-NH-特征吸收峰发生蓝移,-NHC=O中-C=O的特征吸收峰红移,-SH的伸缩振动峰消失,说明GSH上的-NH-、NHC=O中-C=O、-SH均参与相互作用;与NA相比,螯合物的-C=O的伸缩振动峰发生红移,-OH的特征吸收峰消失了,说明NA上的-C=O和-OH参与相互作用。原子力显微镜形貌分析结果指出,由两分子NA和一分子GSH链围绕一Cr3+形成GSH-Cr3+-NA2螯合物。  相似文献   
54.
一个新的高温产氢菌及产氢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Hungate滚管技术从西藏山南地区热泉淤泥中分离到一株高温产氢的厌氧发酵细菌T42。菌株T42革兰氏染色反应为阴性,但KOH裂解试验证实其为革兰氏阳性杆菌。菌体大小为0.7μm~0.9μm×3.2μm~7μm,不运动,不产芽孢。其生长温度范围为32℃~69℃,最适生长温度为60℃~62℃,生长pH范围为5.0~8.8,最适生长pH为7.0~7.5,代时30min。有机氮源是T42菌株的必需生长因子。菌株T42利用淀粉、纤维二糖、蔗糖、麦芽糖、糊精、果糖、糖原和海藻糖等底物生长并发酵产氢,发酵葡萄糖的终产物为乙酸、乙醇、H2和CO2。G C含量为31.2mol%。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T42与Thermobrachium celere和Caloramator indicus位于同一分支,生理生化特征也表明菌株T42应是Thermobrachium属的一个新菌株,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保藏号为AS1.5039。菌株T42的最佳产氢初始pH为7.2,最佳产氢温度为62℃,其氢转化率为1.06mol H2/mol葡萄糖,最大产氢速率为24.0mmol H2/gDW/h。20mmol/L的Mg2 和2mmol/L的Fe2 可分别提高菌株T42的产氢量20%和23.3%,而Ni2 对其产氢无明显的作用。当菌株T42和热自养甲烷热杆菌(Methanothermobacter thermautotrophicus)Z245共培养时,由于降低了氢分压,使其葡萄糖利用率和氢产量分别提高1倍和2.8倍,发酵产物乙酸和乙醇的比例也从1提高到1.7。  相似文献   
55.
采用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对湘西苗族聚居地治蛇毒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本区共有220余种治蛇毒药用植物。隶属于89属75科。本文旨在为新药的发现和挖掘苗族蛇药文化底蕴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6.
蕨藻红素促进大豆插条不定根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蕨藻红素影响大豆下胚轴插条不定根形成的研究表明:蕨藻红素促进大豆插条不定根的形成,其最适浓度为0.5μmol·L^-1,最适处理时间为2d。0.5μmol·L^-1蕨藻红素处理大豆插条后,不定根诱导阶段(0~24h)的POD、CAT、IAAox活性较低;而不定根形成生长阶段(24~72h)的CAT和IAAox活性较高,POD活性低于未作处理的。试验推测蕨藻红素促进大豆插条不定根形成的生理基础可能与其影响POD、CAT和IAAox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7.
杨宁  赵护兵  王朝辉  张达斌  高亚军 《生态学报》2012,32(15):4827-4835
研究旱作条件下豆科绿肥轮作影响旱地小麦产量变化的作物营养生态机制,对优化旱地作物种植施肥制度,促进水分资源高效利用、土壤培肥、作物增产有重要意义。通过两年定位试验,分析了与不同豆科作物轮作引起的后茬小麦产量变化及其与干物质、氮磷钾养分累积、转移的关系。结果表明:与秋豆轮作的第一季,小麦籽粒产量无显著变化,但第二季小麦产量提高23.4%;与绿豆轮作,两季产量分别降低19.2%和4.4%;与大豆轮作,产量无显著变化。与秋豆轮作增加了小麦花后干物质及氮、磷养分累积,和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35.1%,128.8%和14.0%,而与大豆和绿豆轮作花后干物质累积分别降低26.7%和17.0%,花后氮累积分别降低44.2%和24.4%,花后磷累积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与此对应,秋豆-小麦轮作,其后茬小麦花后干物质及养分累积对产量形成的贡献显著增加,茎叶花前累积氮、磷向籽粒的转移对产量的贡献明显小于大豆-小麦和绿豆-小麦轮作处理。与氮、磷不同,小麦茎叶花前累积钾素向籽粒转移的同时,花后植株钾素没有累积,反而明显损失,其中与秋豆轮作的小麦花后植株钾素损失量较小,为3.8 kg/hm2,籽粒钾素占转移钾的81.0%;休闲或与大豆、绿豆轮作的小麦花后植株钾素损失较多,分别为10.9,12.6和5.5kg/hm2,籽粒钾素占转移钾的52.9%,52.9%和66.8%。与秋豆-小麦轮作处理小麦增产的主要原因是花后植株能累积更多干物质和氮、磷养分,减少了花前累积于茎叶的钾素在花后的损失。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分析巨幼细胞性贫血脾肿大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结果的相关性。方法:①选择2008年至2011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血液内科住院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239例。②按贫血程度将患者设为重度贫血组108例(血红蛋白>30 g/L);中度贫血组78例(血红蛋白>60 g/L);轻度贫血组53例(血红蛋白>90 g/L)。③超声检查显示脾厚度超过4 cm或长度超过8 cm,最大长径超过11 cm以及左肋缘下探及脾,均可判定为脾大。④率的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结果:对不同贫血程度的脾大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卡方检验(x2=22.873,P<0.01)。贫血程度与脾大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r=0.309,P<0.01)。结论:①巨幼细胞性贫血可导致脾肿大。②脾大与贫血程度有关系。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究拉曼光谱技术应用于卵巢癌研究的可能性。方法:收集卵巢癌患者血清及健康人血清各20例,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进行检测。结果:两组血清的平均拉曼光谱形态和谱峰基本相似,但在约1010、1158、1283、1520、1646、2307和2661cm-17个拉曼频移附近,卵巢癌患者血清的拉曼光谱谱峰强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而在其余大部分波段,卵巢癌患者血清的拉曼光谱强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拉曼光谱技术可以初步区分卵巢癌及健康人血清,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制备传染性犬肝炎病毒单克隆抗体。方法将用纯化的犬腺病毒1型(CAV-1)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在聚乙二醇作用下融合,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酶试验(1EA)筛选,以有限稀释法克隆3次,制备单克隆抗体,并对制备完成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生物学鉴定。结果成功得到2株能稳定分泌抗CAV-1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命名为1B、2H3,经鉴定其亚型分别为IgG2a和IgG2a,2株均为kappa链。腹水的ELISA效价可达10^7-10^8,IEA效价可达1:2560—1:5120。该单克隆抗体与CPV、CDV、FPV、CCV病毒无交叉反应。结论成功制备了抗CAV-1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建立相关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