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采用C6/36细胞培养分离活病毒、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病毒抗原、RT-PCR扩增病毒基因片段和PCR产物测序等方法,对实验感染的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和来亨鸡血液样本中的西尼罗病毒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接种实验感染蚊虫研磨液和来亨鸡血液样本的C6/36细胞出现细胞融合、空泡形成的病变效应; 用西尼罗病毒抗血清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感染病毒的细胞呈现黄绿色荧光,为阳性反应; 采用3对不同引物的RT- PCR体系扩增分别出现预期的408 bp、498 bp和559 bp的基因片段,序列测定证实扩增序列与实验所用毒株相应的基因序列基本相同。从而证实实验感染三带喙库蚊和来亨鸡体血液内的西尼罗病毒与实验感染所用的西尼罗病毒Chin-01株一致。  相似文献   
72.
余静  李春晓  赵彤言 《昆虫知识》2008,45(2):194-198
自育是指成蚊不经吸血就能产卵的现象,它是蚊虫适应环境的结果。阐明自育机理和激发机理对蚊媒病的控制有积极意义。文章从自育概念、影响蚊虫自育的遗传因子、营养因子、激素因子、环境因子等方面作了综述,以期为蚊虫自育相关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3.
摘要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9月在我院接受TEVAR治疗的17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基线资料、相关实验室指标水平,随访追踪患者预后,按照预后差异分作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联合H-FABP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收缩压、舒张压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NLR、H-FAB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而血小板计数(PLT)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舒张压、NLR、H-FABP、WBC均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联合H-FABP预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76均高于上述两项指标单独预测的0.626及0.712。结论:NLR联合H-FABP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4.
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 ex D. Don)是传统中草药, 抗菌功效显著。本研究从细胞学角度对千里光合子胚和胚乳的形成与发育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结构和功能迥异的基细胞和顶细胞源自细胞质不均一分布的合子所致,推测合子的极性与胚囊的极性和生殖核分裂为“二态”精细胞有关;基细胞在合子胚胎“球型期”末期出现分化,早期胚胎的组织分化始于“三角期”,可辨别的结构差异直到“鱼雷期”才出现。此外,胚乳形成遵循无细胞壁核化模型。本研究对千里光细胞分化、组织分化和结构差异各发育阶段特征的观察结果,不仅可为深入分析胚胎发育过程功能基因的时空表达提供依据,也为相关近缘物种的系统植物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5.
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 ex D. Don)是传统中草药,抗菌功效显著。本研究从细胞学角度对千里光合子胚和胚乳的形成与发育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结构和功能迥异的基细胞和顶细胞源自细胞质不均一分布的合子所致,推测合子的极性与胚囊的极性和生殖核分裂为"二态"精细胞有关;基细胞在合子胚胎"球型期"末期出现分化,早期胚胎的组织分化始于"三角期",可辨别的结构差异直到"鱼雷期"才出现。此外,胚乳形成遵循无细胞壁核化模型。本研究对千里光细胞分化、组织分化和结构差异各发育阶段特征的观察结果,不仅可为深入分析胚胎发育过程功能基因的时空表达提供依据,也为相关近缘物种的系统植物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6.
陕北黄土区不同林地土壤干燥化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加剧了区域土壤水分亏缺与土壤干燥化程度,同时制约着植被构建。选取陕西省吴起县金佛坪流域山杏、油松、刺槐、小叶杨和沙棘5种植被类型,对照荒草地。采用人工土钻法取样,分析不同植被类型0—10 m的土壤湿度特征和土壤干燥化效应。结果表明:各植被类型浅层和深层土壤水分均存在显著差异;与荒草地相比,各类林地均出现土壤水分过度消耗,其中刺槐林过耗量最大,山杏林最小;各林地均出现土壤干层,其中刺槐林、小叶杨林和山杏林土壤干层都已达到10 m以下,植被是深层土壤水分的主要影响因素。5类林地的土壤干燥化指数平均值39.26%,都远高于荒草地-9.57%。土壤干燥化强度为小叶杨(80.19%)刺槐(78.03%)沙棘(55.38%)山杏(37.94%)油松(32.34%),这是树种、林木大小和密度、林分生物量、树龄等生长指标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今后植被恢复中,应注意根据当地土壤水分条件,合理选择节水树种和合理设计林分结构,尽量避免或减轻土壤干化,维持较高的植被稳定性。  相似文献   
77.
为探讨中国绿水螅(Hydra sinensis)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 APX)基因的起源及功能, 研究采用RACE方法克隆了中国绿水螅APX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该cDNA序列总长1357 bp, 包括5′非编码区107 bp, 3′非编码区146 bp及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 1104 bp, 共编码367个氨基酸, 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40.79 kD。BLAST结果表明中国绿水螅APX蛋白同源序列绝大部分来自植物界; 通过最大似然法(Maximum-likelihood)和贝叶斯分析(Bayesian inference)进行的系统发生分析显示植物界及动物界物种的APX序列各自形成单系群。把APX基因ORF全长序列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GST中, 重组质粒转化E. coli BL21 (DE3)菌株, IPTG诱导后成功表达重组融合蛋白GST-APX, 再使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用于APX蛋白的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ting assay, WB)。在不同光照时长梯度(光强度2000 lx, 每天分别光照0、4h、8h、12h、16h、20h及24h)下培养中国绿水螅30d, 实时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PCR)及WB检测结果均表明光照时间较长时(每天光照12h以上)绿水螅APX表达呈现一定程度的上调。在长时间光辐射下水螅体内共生绿藻连续进行光合作用所累积的大量活性氧能够扩散到水螅细胞内, 此时水螅体内表达上调的APX可能参与清除其细胞内的活性氧。  相似文献   
78.
近年来,树鼩(Tupaia belangeri)作为一种新型的实验动物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本研究组前期的研究结果显示,螺杆菌属(Helicobacter)是树鼩肠道微生物群落中相对丰度最高的一类细菌,但其具体的细菌种类和结构特征仍然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将开展实验树鼩肠道中螺杆菌属细菌的分布种类和特征分析,为后续实验研究工作提供资料。通过系统采集72只树鼩的粪便样本,提取核酸后采用巢氏PCR法应用属特异性引物扩增螺杆菌属特异性片段,再分别采用7个种特异性引物对属特异性阳性样本扩增螺杆菌种特异性片段,包括肝螺杆菌(H.hepaticus)、家鼠螺杆菌(H.muridarum)、胆汁螺杆菌(H. bilis)、啮齿类螺杆菌(H. rodentium)、弯曲螺杆菌(Flexispira rappini)、鼩螺杆菌(H. suncus)和盲肠螺杆菌(H. typhlonius)。属特异性引物扩增阳性但种引物扩增阴性的样本进行核酸序列测定和BLAST比对分析,确认其最终所属的螺杆菌种类。结果显示,72份树鼩粪便样本中,属特异性引物扩增阳性有18份,总体阳性率为25.0%。其中,盲肠螺杆菌阳性8株、胆汁螺杆菌阳性6株,其余8份阳性样本经过测序和BLAST比对分析后确认为同性恋螺杆菌(H. cinaedi)阳性5株、猫螺杆菌(H. felis)阳性2株和猕猴螺杆菌(H. macacae)阳性1株。有4份树鼩粪便样本出现同时携带盲肠螺杆菌和胆汁螺杆菌的情况。将螺杆菌属细菌携带结果与实验树鼩的性别和年龄组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不同性别间以及不同年龄组间,属或种阳性样本情况均无差异(P 0.05)。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树鼩具有较高的螺杆菌携带率,且不分性别和年龄,主要以盲肠螺杆菌、胆汁螺杆菌和同性恋螺杆菌为主。  相似文献   
79.
张行  陈芳清  秦凯  黄永文 《生物资源》2020,42(3):327-334
为提高水稻秸秆利用效率,改进水稻秸秆实地混合厌氧发酵产甲烷技术,本研究开展了添加剂在混合厌氧发酵系统的应用研究。试验选取水稻秸秆和猪粪作为发酵原料,通过分别添加不同的浓度的吐温20和腐植酸,测定甲烷的产气量和浓度、秸秆的降解和土壤肥力的变化,以揭示添加剂类型及其浓度对水稻田实地甲烷生产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剂的掺入并未影响产气的动态变化趋势,但显著地促进产气和提高产气浓度,整体效果由高到低为腐植酸吐温20对照,其中经腐植酸处理的产气量和产气浓度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50. 73%和24. 55%。添加剂的掺入有利于水稻秸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但对木质素没有显著影响;其中以0. 15 g/L腐植酸和0. 30 g/L吐温20的降解率最高,相较于对照其纤维素降解率均提高了22. 11%,半纤维素降解率分别提高了107. 13%和98. 39%。添加剂的掺入能显著增加土壤肥力,以0. 15 g/L腐植酸和0. 30 g/L吐温20处理水平的效果最优,相较于对照,其土壤有机质分别增加了29. 63%和23. 72%,全氮分别增加了52. 32%和42. 38%,全磷分别增加了83. 33%和57. 14%。  相似文献   
80.
利用自制的厌氧发酵装置模拟田间厌氧发酵产生物甲烷的条件,通过添加不同量的尿素,研究C/N对水稻秸秆厌氧发酵产生物甲烷和秸秆降解的影响。设置了C/N为15∶1、20∶1、25∶1、30∶1和对照(53∶1)等五个处理,测定各处理的产气量、甲烷含量和秸秆木质纤维素含量。结果表明C/N对厌氧发酵产气进程有一定影响,峰值出现的时间、峰值的大小在不同处理之间均有差异:以C/N为25∶1的处理峰值出现的最早,较对照早5 d出现;以C/N为20∶1的峰值最高,较对照提高了27. 55%。C/N对厌氧发酵累积产气量和累积甲烷产量有显著影响,以C/N为20∶1的处理累积产气量(4 235. 00 mL)和累积甲烷产量(1526. 34mL)最高,相比对照组的累积产气量和累积甲烷产量分别提高了30. 78%和51. 31%。C/N对水稻秸秆降解也有显著影响。以20∶1和25∶1处理对秸秆降解的效果最好,其中20∶1处理的总降解率、纤维素降解率和半纤维素降解率分别达到了51. 33%、55. 31%和53. 05%,25∶1处理分别为50. 00%、53. 08%和49. 42%。上述结果表明通过添加尿素调节C/N能够提高水稻秸秆厌氧发酵的产生物甲烷效率和促进秸秆降解,以C/N为(20~25)∶1处理的促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