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2篇
  339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3,IRF-3)是IRF家族中重要 转录因子之一,在调控干扰素(interferon, IFN)基因表达和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 用. 最新发现的MITA (mediator of IRF-3 activation, 又称STING/ERIS)蛋白是宿主抗病 毒天然免疫反应中的一种重要调节分子. 病毒侵染时,MITA与IRF-3相互作用,特异性激活 IRF-3,并募集TANK结合激酶1(TANK binding kinase 1, TBK1)与IFN通路中的线粒体抗 病毒信号蛋白MAVS(mitochondrial anti-viral signaling protein)形成复合物,且MITA可 被TBK1磷酸化,诱导Ⅰ型IFN及IFN刺激基因(interferon stimulate genes, ISG)的表达 ,诱发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 同时还发现,泛素连接酶RNF5(ring finger protein 5)可对MITA 发生泛素化修饰从而抑制其对IRF-3活化,实现对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负调节作用. 本 室研究发现,严重性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 ronavirus, SARS-CoV)和人类新型冠状病毒(human coronavirus NL63, HCoV-NL63)的 木瓜样蛋白酶(papain-like protease, PLP)利用其特有的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se, DUB)活性,通过宿主细胞泛素-蛋白酶体信号系统对IRF-3的泛素化等翻译后修饰进行调节 ,从而成为该种病毒逃逸机体抗病毒防御系统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2.
有花植物为繁殖成功,进化出各种各样的花部特征来吸引传粉者,如为传粉者提供花蜜、花粉、栖息地等,然而在33科146属的被子植物中也存在着不提供任何报酬而欺骗昆虫为其传粉的现象。这种欺骗性传粉模式主要出现在高度进化的具有多样化传粉模式的兰科植物中。报道了在姜科植物中首次发现的食源性欺骗传粉模式。对姜科山柰属海南三七进行连续2年的传粉生物学观察和研究发现,海南三七的花在早上5:30~6:00之间开放,下午17:00~18:00左右闭合萎蔫,持续大约11~12h。开花过程中花粉活性与柱头可受性均保持较高水平(>90%)。花粉/胚珠比率(P/O)为82.20±47.89(n=20)。木蜂是其主要的访花和传粉昆虫,访花目的是吸取花蜜。海南三七虽有细长线形的蜜腺,但并不分泌花蜜作为传粉昆虫访花的报酬,采用食源性欺骗的方式欺骗木蜂为其传粉。繁育系统的研究表明广西弄化的海南三七居群主要是通过根茎进行无性繁殖。  相似文献   
73.
报道了广西菊科斑鸠菊族的1个新记录属——凋缨菊属,描述了凋缨菊的分类学特征,给出了详细的图解,绘制了整个凋缨菊属的分布图。这一发现表明了我国桂西南热带地区与滇南以及中南半岛在植物区系上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74.
黑果枸杞的花部结构及繁育系统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宁夏、青海野生分布的黑果枸杞硬枝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对其开花动态与花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运用TTC法、联苯胺 过氧化氢法、P/O、OCI和套袋试验等方法针对黑果枸杞花部结构及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果枸杞5~9月开花,单花持续期2~3 d;黑果枸杞花粉活力在花药开裂时处于最强的状态,达到93.02%,15d后,为2.97%;开花当日黑果枸杞柱头都具有可授性,在散粉后0~36 h内,为传粉受精的最佳时间;杂交指数OCI为3或4,P/O(花粉量与胚珠比)为8 750~10 652,结合坐果率判断黑果枸杞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部分自交亲和,繁育系统属于异交,需要传粉者。黑果枸杞的繁育系统以异交为主,但其仍保留着一定的自交花部综合特征。  相似文献   
75.
基于群落调查方法,对巨尾桉林下植物进行群落学分析。结果表明:巨尾桉林下植物共有维管束植物57科、124属、154种及变种,以禾本科和菊科的种类占优势;林下植物物种组成较为分散,优势属不明显;种子植物53科划分为6个分布区类型和2个变型,以热带分布科为主;种子植物120个属有14个分布区类型和7个变型,以热带分布属为主,植物区系成分较为复杂。林下植被可分为灌木层和草本层,但是分层现象不明显,草本层植物占优势,偶见有少量的层间植物分布。林下物种丰富度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而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则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生境空间异质性及人为干扰活动影响了巨尾桉林下植物组成及分布。  相似文献   
76.
报道了锈革菌属Hymenochaete两个中国新记录种:长孢锈革菌H.longispora采自广东省,主要特点是孢子长圆柱形且刚毛较大;微孢锈革菌H.nanospora采自海南省和广东省,主要特点是刚毛和孢子非常小。文中提供了这两个种的野外标本照片、显微结构绘图以及详细的形态学描述。  相似文献   
77.
利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光强100%、40%、20%和5%下三叶鬼针草营养生长期和繁殖期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中度遮荫有利于三叶鬼针草支持结构的生长和营养期的物质积累,重度遮荫下仍能生长良好。在两个生长时期,相对生长速率(RGR)、净同化速率(NAR)均在100%光强下最大,5%光强下最小;总生物量在营养期和繁殖期分别在40%光强和全光照下最大,在3%光强下最小;株高、总叶面积(TLA)、根生物量比(RMR)、根冠比(R/C)、叶生物量比(LMR)、比叶面积(SLA)、叶面积比(LAR)、平均叶面积比(LARm)在3%光强时均大于全光照下的;支持结构生物量比(SBR)在40%光强、20%光强下大于3%光强和全光照处理。这说明三叶鬼针草在形态、生物量分配及生长特性上对光因素具较强的可塑性,这可能是其分布范围广、具有强入侵性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8.
入侵植物小花山桃草种群构件生物量结构及种子萌发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野外设置样方调查和室内萌发试验,研究小花山桃草种群各构件生物量的结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模型、繁殖分配以及种子萌发特点。结果表明:(1)小花山桃草根、茎、叶、花(果)序生物量与植株高度之间以及各构件生物量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可用幂函数模型或线性函数模型较好地表达;(2)各构件生物量在个体生物量中所占的比率表现为茎>花序>叶>根;(3)小花山桃草的繁殖投入和繁殖分配都随植株个体的增大而增加;(4)小花山桃草个体大小和繁殖投入之间为线性关系,而个体大小和繁殖分配之间为幂函数关系;(5)小花山桃草存在一个较小的繁殖阈值(0.6043g);(6)小花山桃草种子在有光照(12h)和黑暗条件下发芽率均可达到85%以上;未经贮藏的种子不萌发,低温沙藏(1~2℃)和室温干藏(14~32℃)一个半月种子萌发率分别可达92.5%和79%;低温沙藏时种子即可发芽,且发芽率可达61%。在研究地区,小花山桃草几乎整个生长季都可萌发,甚至初冬还有幼苗产生。小花山桃草构件生物量结构和繁殖分配特征、种子萌发特点等都有助于其入侵能力的提高,是其成功入侵我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9.
马兰化学成分研究 (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冷渗漉提取的方法提取马兰的化学成分。经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80%乙醇冷渗漉提取物的水不溶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正十六烷酸(1)、6-羟基-桉烷-4(14)-烯(2)、β-谷甾醇(3)、α-菠菜甾醇(4)、香草醛(5)、β-20(21),24-二烯-达玛烷-3-酮(6)、豆甾醇(7)、木栓酮(8)、羽扇豆酮(9)、α-香树脂醇(10)、表木栓醇(11)、神经酰胺(12)。化合物2、6、9、12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80.
粗毛栓菌cDNA文库的构建和漆酶基因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粗毛栓菌(Trametes gallica)能够分泌多种胞外氧化酶并且快速降解木质纤维素.为了快速高效分离鉴定粗毛栓菌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相关基因,用Trizol试剂提取不同培养条件下粗毛栓菌总RNA,用CreatorTM SMARTTM cDNA Library Construction Kit和Advantage®2 PCR Kit成功构建了该菌全长cDNA文库.原始文库滴度为1.5×105cfu,重组率达99%,插入片段在0.7~2.0 kb之间,平均大小约1 kb. 随机取16个重组子进行测序,全长cDNA序列完整性率为85.7%;并筛选到1个漆酶基因,编码区长1 551 bp,预测的蛋白质由51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为55.41 kD,等电点为4.76.用半定量RT-PCR法分析了该漆酶基因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表达水平. 结果显示,高浓度的碳源,氮源,Cu2+均能诱导此基因的表达,该结果为漆酶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