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纤维素酶降解小麦秸秆最适条件的研究及其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麦秸秆为原料,通过正交实验对纤维素酶降解秸秆纤维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小麦秸秆降解的因素依次为:酶量>酶解时间>料液比>反应温度,其最适条件是:加酶量为40u/g,酶解时间为10h,反应温度为40℃,料液比为1∶3,总糖含量达到43.24%。以米氏方程为基础,建立起最适酶解条件下总纤维素降解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82.
细胞或质体中部正确分裂位点的选择是MinD蛋白与其他Min蛋白(MinC/E)相互作用的结果,MinD蛋白在原核细胞以及植物叶绿体的分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细胞中MinD蛋白浓度的明显升高可影响正常细胞的分裂过程而产生丝状体细胞。为了研究叶绿体分裂蛋白CrMinD的保守功能,构建了衣藻CrMinD-gfp的原核表达重组质粒进行了原核功能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衣藻CrMinD蛋白的过量表达严重影响了大肠杆菌的分裂,其在原核细胞中运动和定位与用GFP标记的原核细胞MinD蛋白具有相似性。更进一步证明了叶绿体分裂同源物CrMinD蛋白与原核细胞MinD蛋白有着相似的功能,是一个进化上功能保守的蛋白。同时,这一结果也为研究植物细胞中质体的分裂机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3.
目的通过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损伤部位细胞模型,观察ApoAI对THP—l源性泡沫细胞ApoE分泌的影响,探讨ApoAI与ApoE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沉淀法制备人血浆HDL,再利用凝胶过滤柱层析法分离ApoA I;佛波酯(PMA)诱导THP-1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使分化后THP-1细胞荷脂,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细胞模型;ELISA检测不同浓度ApoAI(0,5,10,15,25ug/m1)及不同孵育时间(0.3,6,12,24h),THP—1源性泡沫细胞ApoE的分泌;RT—PCR检测细胞ApoE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ApoAI增加THP-1源性泡沫细胞ApoE的分泌量;且ApoE蛋白质的分泌随着ApoAI孵育时间增加而增加,在24hApoE的分泌量达最大;在剂量试验中,ApoE的分泌量随着ApoAI剂量的增加有增加趋势,ApoAI浓度为25μmol/L时,ApoE分泌量最大;而却oE基因的表达不受ApoAI的影响。结论-定浓度的ApoAI促进THP-1源性泡沫细胞ApoE的分泌,且具有时间及剂量依赖性。而在基因水平上,ApoAI对ApoEmRNA表达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4.
干细胞因子(SCF)是一种重要的造血生长因子,它在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肿瘤放疗化疗的辅助治疗以及其它血液病的治疗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了制备高纯度、活性的重组人SCF,将人工合成的SCF的cDNA序列,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43.1a中,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获得了高效表达菌株。SCF通过诱导表达形成包涵体,包涵体经洗涤、变性和初步纯化后,进行直接稀释复性,复性液经离子交换层析、分子筛层析等分离除去共价二聚体和异构体,获得纯度大于95%的重组人SCF样品,生物学比活性在7.0×10^5U/mg以上。结果表明:建立了有效的rhSCF制备工艺,且产物具有较高的纯度和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85.
目的:建立基于Tet-on系统的可调控真核细胞表达小鼠尿激酶原激活剂(uPA)的诱导表达系统。方法:提取C57小鼠肾组织总RNA,RT-PCR扩增uPAcDNA序列;提取基因组DNA,扩增uPA编码区后最后一个外显子序列,构建pTRE2-uPAcDNA-700载体,将其与pTet-on瞬时共转染Huh7细胞系,24h后用强力霉素诱导表达,诱导后36h分别收集细胞和培养上清(诱导组),提取细胞总RNA并进行细胞uPA转录水平的检测;采用溶圈法对细胞分泌至培养上清中uPA的生物活性进行检测,同时以转染但未诱导Hun7(未诱导组)和正常培养Huh7(正常对照组)细胞及培养上清作为对照。结果:与未诱导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较,仅诱导组在转录水平上扩增出目的条带;溶圈法证实转染的细胞不仅表达uPA,而且表达的蛋白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结论:构建了可调控的uPA真核诱导表达系统,为进一步制备可调控肝细胞表达uPA转基因小鼠及进一步揭示uPA肝损伤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6.
<正>Phyllachora luteomaculata (Schwein.) Orton, J. Dept.Agric. Porto Rico 2: 152, 1918.Fig. 1≡ Sphaeria luteomaculata Schwein., Transactionsof the Amer. Phil. Soc.,  相似文献   
87.
特异性启动子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特异性启动子构建植物表达载体,是实现基因表达三维调控的重要策略,并已应用于植物品质改良基因工程、抗性基因工程及植物生物反应器等领域。文章综述了特异性启动子的结构、类型、研究方法及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8.
施肥等人为管理下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及其保护是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通过镜检法对太湖地区一个长期肥料定点试验稻油轮作田表层(0–15cm)土壤中杂草种子的种类进行了鉴定,分析了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稻油轮作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讨论了杂草种子库多样性与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稳定性的关系。4种施肥方式分别为不施肥(NF)、单施化肥(CF)、化肥配施猪粪(CMF)以及化肥配施秸秆(CSF)。结果表明:无论水稻种植季还是油菜种植季,与长期不施肥、单施化肥及化肥配施猪粪相比,化肥配施秸秆条件下的田间土壤杂草种子库密度均最低,但其总物种数和多样性较高;同时,这种施肥方式下水稻与油菜的年平均产量也较高,而且年际波动小。可见,施肥方式的不同会影响杂草种子库的多样性,而多样性的高低与农作物产量高低及稳定性有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即均衡的施肥方式有利于维持土壤杂草种子库多样性,提高农作物产量,并降低产量年际间的波动性。在本文研究的4种施肥方式中,化肥配施秸秆可以作为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稳定性并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农田施肥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89.
在优化花培诱导培养基成分的基础上, 通过延长花药愈伤组织在诱导培养基上培养的时间和降低共培养过程中农杆菌浓度等, 成功地建立了以花药愈伤组织为受体的农杆菌转化体系. 并将白叶枯菌抗性基因Xa21作为该体系的模式基因导入到多个粳稻品种的花药愈伤组织中, 共得到了145个独立的转基因株系. 分子检测和田间抗性检测发现其中的140个株系的基因组含有外源的Xa21基因, 包括单倍体45株、二倍体87株和混倍体植株8株. 根据后代性状分离比和染色体的FISH分析可以确定, 在87个二倍体植株中有15株为纯合的加倍单倍体转基因植株; 再加上田间自然加倍和由秋水仙碱处理单倍体所获得的28株加倍单倍体, 共得到了43个纯合的加倍单倍体转基因株系. 还将该转化体系用于反向遗传学的研究. 一个在植物体内能转录产生双链RNA(double strand RNA, dsRNA)发夹结构的质粒pZ2RNAi被导入到水稻单倍体基因组中, 该dsRNA的靶目标是水稻的OsMADS2基因的转录物, 结果表明, 在转pZ2RNAi的单倍体水稻中, 靶基因OsMADS2的表达被特异地抑制, 并导致花器官形态的明显改变. 因此, 单倍体转化体系与RNAi技术相结合有可能成为在水稻和其他植物中功能基因组研究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90.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10种孢粉药材及花类药材进行了孢子或花粉的显微和亚显微研究,为孢粉药材及花粉药材的鉴别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