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03篇
  26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文章给出了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三维阻抗成像(电导率分布)重构算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人体头部组织电导率分布重构上。该代数重构方法是利用高分辨率的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对成像物体进行三维构建和不同组织的边界区分,根据核磁共振系统中测量得到的磁感应强度Bx和By分量并结合有限元数值计算得到的电流密度分布J组成非线性矩阵,通过迭代求解此非线性矩阵,来解决三维电导率分布的重构问题。在三层球头模型(包括头皮、颅骨和大脑)上分别进行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强的抗噪声能力和较好的收敛性,重构的头部电导率分布图像具有较高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222.
223.
通过研究影响米根霉菌丝体形态的培养基因素,初步构建了无载体固定化米根霉重复间歇发酵生产L-乳酸的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首批次发酵培养基采用120 g/L葡萄糖,3 g/L硝酸铵,K 和Na 浓度比为1:1,发酵72 h后,米根霉菌体形态为均匀的茵丝体小球,直径为1.0 mm~2.0 mm,此时L-乳酸产量可达100.8 g/L,葡萄糖转化率为84%.在此基础上,利用米根霉菌丝体小球重复间歇发酵16批次,每批次发酵24h,此时葡萄糖转化率均高于75%,L-乳酸产量保持在60.0 g/L以上,米根霉菌丝体小球形态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24.
该文以虎纹蛙(Hoplobatrachus chinensis)蝌蚪为研究对象,检测其作为捕食者对同域分布两种不同类型(可口性和非可口性)猎物蝌蚪(黑眶蟾蜍和黑斑侧褶蛙)的食物选择及行为响应。结果表明,由于该两种被捕食物种在面对其共同捕食者或天敌时采取不同的反捕食策略(化学防卫及行为表现),即虎纹蛙蝌蚪在进食具有毒素的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蝌蚪后,能够在短时间内减少对这种可口性差的食物的选择,具有短期记忆行为,而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蝌蚪能够采用行为防卫机制以减少被捕食风险,因此,虎纹蛙蝌蚪对两种猎物蝌蚪的总体选择不表现明显倾向。该结果为这3种两栖类动物的行为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25.
建立了蔬果中38种农药残留检测的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GC-MS/MS)方法,甲胺磷、δ-六六六回收率在79.8%~84.9%之间,另外36种农药回收率在96.4%~114.1%之间,RSD值在3.3%~9.3%之间。探讨了38种农药残留及其在20种蔬果产品中的基质效应,在GC-MS/MS上,主要表现为基质增强效应,随着化合物浓度增大,基质增强效应减弱。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必须使用基质标样进行校正,当选取黄瓜或大白菜作为基质配制标样进行定量时,大部分农药在另外19种蔬果产品中的回收率能达到80%~130%之间。  相似文献   
226.
翠青蛇     
翠青蛇@李其斌 @鸟羽通久  相似文献   
227.
改革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具有一套独特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科学研究过程中.从课程实验和综合实验两方面就不断改进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训练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28.
采用温室盆栽和干旱胁迫的处理方法,研究不同程度干旱处理对浙江润楠Machilus chekiangensis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土壤自然含水量、叶片相对含水量、植株苗高净生长量和地径净生长量均呈下降趋势,SP含量、SOD活性和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等指标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ro含量和MDA含量则不断累积。复水后,干旱胁迫处理5 d的土壤自然含水量、苗高净生长量和SOD活性可恢复至对照组CK水平;干旱胁迫处理10~30 d的复水后幼苗SOD活性仍比CK高,叶片相对含水量、地径净生长量、SP含量、Pro含量基本可恢复至CK水平,MDA含量则降低,但各干旱胁迫处理的数值仍比CK高。各干旱胁迫处理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变小,且各指标的最大值也都变小。综上分析可知,浙江润楠具有一定的抗旱性能。  相似文献   
229.
探究不同光照和pH对药用真菌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anguineus)生长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分别设置了3个不同光照条件组(14 d光照、光照黑暗交替和黑暗)和4个pH组(pH 3、5、7和9),并在菌种培养的第2、4、6、8、10、12和14天测定其生物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血红密孔菌在14 d黑暗环境中有最大生物量和最强T-AOC活性。14 d黑暗条件下更利于血红密孔菌的生长,其生物量于第10~14天大量增加,并于第14天达到最高值,为4.49 g/L,生物量高出光照及更替条件近1.5倍。T-AOC活性在第12天最高,为25.10 U/mL。14 d黑暗培养环境下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也较高。不同pH条件对血红密孔菌培养过程中各项指标影响不同。当pH为5时血红密孔菌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生物量于第10天最高,为7.12 g/L。而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T-AOC则在pH 7时第10天最高,分别为94.99%和64.34 U/mL;pH 7时次之。说明偏酸环境更能适宜血红密孔菌的生长,而中性及偏碱环境则有利于提高该菌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30.
藏红花凝集素分子化学修饰与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露糖专一性结合藏红花凝集素 (Crocussativuslectin ,CSL)分子进行化学修饰 ,测定酿酒酵母 (S .cerevisiae)凝集活性和寡糖专一性结合活性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 ,Cys的修饰与活性无关 ,Arg、Tyr和His的修饰降低了CSL分子的酵母凝集活性和寡糖结合活性 ,但对CSL的CD光谱无显著影响 ,表明其为凝集素的活性氨基酸残基 .Glu和Asp的化学修饰可使CSL的凝集活性大幅度降低 ,与特异性寡糖的亲和力增大 ,CD光谱变化明显 ,提示CSL分子中的Glu和Asp对其空间结构影响较大 ,氨基酸羧基的修饰导致CSL构象改变 ,蛋白与寡糖的结合位点暴露 ,可有效结合的位点数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