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1.
温度和体重对中国对虾碳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于 1996年 5~ 9月 ,测定了 3种规格 ( 0 .2 71± 0 .0 41g、3 .5 0 9± 0 .3 0 1g、11.0 62± 1.0 2 7g)池塘养殖中国对虾 (Penaeuschinensis)在 2 0℃、2 5℃和 3 0℃下 ,摄食日本刺沙蚕 (Neanthesjaponica)的C收支 .结果表明 ,温度和体重对摄食C有显著影响 ,随温度升高和体重的下降 ,C的摄食量显著增大 ,在 2 0℃、2 5℃和 3 0℃下的平均C摄食量分别为 12 .41、19.12和 2 6.0 8mg·g-1·d-1,在 3个规格下的平均C摄食量分别为 3 6.0 6、12 .17和 9.3 8mg·g-1·d-1.不同规格中国对虾对摄食C的分配比例无显著影响 ,温度是影响中国对虾摄食C分配的主要因素 .在 3个温度下摄食沙蚕的生长C、排粪C、蜕壳C和代谢C占摄食C的平均分配比例分别为 3 1.2 3 %、4.3 8%、7.94%、5 6.45 % ;2 6.83 %、2 .92 %、6.69%、65 .79% ;16.86%、2 .3 8%、5 .99%和 74.76% .  相似文献   
12.
<正>1甲真菌病的病因引起甲真菌病的真菌多为皮肤癣菌、霉菌及酵母菌等。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真菌病又称为甲癣。皮肤癣菌主要分为毛癣菌属和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以毛癣菌属最常见[1]。2甲真菌病的中医认识2.1 病因病机中医称之为“灰指/趾甲”,认为“肝其华在爪”,甲之华乃肝之气所生,甲之病与肝密切相关,但对其病因病机各家认识不一。单敏洁等[2]认为此病是虫淫侵蚀肌肤、甲板所致;杨文喜[3]认为本病发病责之脾肾阳虚,腠理不密,  相似文献   
13.
韩慧  冯朝阳  张硕  何运转 《昆虫学报》2022,65(9):1090-1097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外源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 JH)对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成虫卵巢发育以及生殖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以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饲喂的异色瓢虫雌成虫为空白对照组,以点滴同体积丙酮的雌成虫为溶剂对照组,对人工饲料饲喂的羽化后第2天的雌成虫点滴不同剂量(80, 120和160 ng/头)JHⅢ1, 3, 5, 7和9 d后,解剖成虫卵巢,拍照并测量卵巢长度及其第一卵室的长度和宽度。利用qPCR分析在最适JHⅢ剂量(120 ng/头)处理后1, 5和9 d的异色瓢虫雌成虫生殖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JH受体methoprene-tolerant (Met)基因、krüppel homolog 1 (Kr-h1)基因、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 Vg)基因(Vg1和Vg2)和卵黄原蛋白受体(vitellogenin receptor, VgR)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点滴80和120 ng/头剂量JHⅢ可促进异色瓢虫成虫卵巢发育,其中120 ng/头剂量JHⅢ处理羽化后第2天雌...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哺乳动物的雷帕霉素(mTOR)信号通路探究半枝莲总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神经功能和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7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将造模成功的6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半枝莲总黄酮低剂量组(半枝莲L组)、半枝莲总黄酮中剂量组(半枝莲M组)、半枝莲总黄酮高剂量组(半枝莲H组)、control组、LY294002组,每组10只,剩余10只大鼠作为sham组。半枝莲L、M、H组分别给予半枝莲总黄酮0.1、0.2、0.4 g/kg溶于2 mL生理盐水灌胃,control组给予尼莫地平0.3 g/kg溶于2 mL生理盐水灌胃,LY294002组给予半枝莲总黄酮0.4 g/kg溶于2 mL生理盐水灌胃,同时侧脑室注射PI3K抑制剂LY294002 20 μmol/L,模型组和sham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分别比较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积水量、脑梗死体积、脑组织病理学变化、脑组织氧化应激水平、脑组织中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蛋白表达。结果: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丙二醛(MDA)水平比较,模型组明显高于sham组,半枝莲L、M、H组、control组均低于模型组,且半枝莲H组优于半枝莲L、M组,但LY294002组高于半枝莲H组(P<0.05);各组大鼠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水平和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蛋白表达比较,模型组明显低于sham组,半枝莲L、M、H组、control组均高于模型组,且半枝莲H组优于半枝莲L、M组,但LY294002组低于半枝莲H组(P<0.05)。结论:半枝莲总黄酮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发挥对CIRI大鼠神经功能和氧化应激损伤的改善作用,且高剂量半枝莲总黄酮的改善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15.
在野外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广东从化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植物资源丰富,共有野生维管植物193科627属1139种(包括种下等级)。其中,蕨类植物36科66属119种,裸子植物7科8属9种,被子植物150科528属1011种(双子叶植物130科417属838种,单子叶植物20科111属173种)。(2)该区种子植物科、属优势现象明显,以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Poaceae及茜草科Rubiaceae为主。在科属的组成上较为分散,主要以少寡种的科、属为主,分别占67.88%、91.7%。(3)该区蕨类植物在属的组成上也较为分散,以5个种以下的属为主,占比为93.94%。(4)该区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在科级水平上,种子植物有8个分布区类型及5个变型,热带分布类型成分有80个科,占总科数的50.96%,而蕨类植物有5个分布区类型,热带成分的科有23个,占蕨类总科数的63.89%;在属级水平上,种子植物有13个分布区类型及16个变型,热带成分有365属,占总属数的68.10%,而蕨类植物有7个类型及1个变型,热带分布类型成分有40属,占蕨类植物总属数的60.61%。  相似文献   
16.
一种简捷的玉米大斑病病菌单孢分离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一种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直接分离玉米大斑病病菌单孢子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敲打叶片先将孢子转移至水琼脂培养基上,然后利用自制的简易挑孢针在低倍镜下直接挑取大斑单孢子,从而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结果表明,此法虽然有一定的操作难度,但简便易行,污染少,高效快捷,为玉米大斑病病菌生理小种鉴定、DNA遗传多态性的进一步研究做了积极有益的基础工作。该方法值得推广到其他种类大型孢子真菌的单孢分离工作中。  相似文献   
17.
18.
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是一种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纳米结构的纤维素材料。BC生产的培养基成本偏高,限制了其规模化工业生产和商业应用。为开发新的BC生产原料,通过Cellic CTec 2纤维素酶直接水解硫酸盐和亚硫酸盐两种纸浆废料获得可发酵糖,以其成功制备出BC并研究比较了两种酶解液对BC产量和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硫酸盐纸浆废料获得的BC产量最高,达9.0 g/L,比亚硫酸盐纸浆废料的7.7 g/L高了17%。两种原料制备的BC膜的结晶度分别为61%和66%,比葡萄糖制备的(78%)低。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不同碳源制备的BC膜的成分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海州湾人工鱼礁二期工程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5、2007、2008年每年2月、5月和8月按《海洋监测规范》中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方法,分别对海州湾人工鱼礁二期工程施工海域(34°52′~30°55′N、119°25′34″~119°26′34″E)采用阿氏拖网进行了调查。监测结果显示,底栖动物的种类数较投放前有所增加;底栖动物年均总生物量逐年降低,2005年(1.0016g/m2)>2007年(0.9681g/m2)>2008年(0.7327g/m2);底栖生物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d)年均值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最高,夏季次之,秋季最低;投礁前夏季的底栖动物的群落处于稳定状态而投礁后处于中度扰动状态。监测结果表明,鱼礁工程建设已经对投礁海域的底栖动物种类数、总生物量、多样性指数以及群落稳定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蒋宇彤  张硕  林子佳  倪金凤 《微生物学报》2020,60(12):2635-2649
木质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有机聚合物,白蚁是古老但进化最成功的高效木质纤维素降解者之一。了解白蚁降解高度抗性植物聚合物的机制对工业上生物质能源转化和生物仿生设计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价值。白蚁和其共生微生物产生的木质纤维素酶在其转化利用木质纤维素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来源作用方面对白蚁自身及其肠道原虫、细菌和真菌产生的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漆酶等酶研究概况进行了总结,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前景进行了展望。本综述有助于全面了解白蚁消化系统木质纤维素酶的基因种类、来源、分布、表达以及酶活性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