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毫无疑问,小麦是人类的最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它是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农田里的主要作物之一。然而在最初,小麦可能只是禾本科的一种或几种野草。由荒野到田间、从只结单粒种子、穗轴易折断、种子与颖壳不易分离到田间广泛种植的裸粒六倍体普通小麦,小麦走过了几百万年的历史,经过漫长的自然杂交和自然选择到人为杂交和定向选择,  相似文献   
23.
滨麦抗条锈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分子标记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从滨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中筛选到一条抗条锈病的小滨麦品系93784。以滨麦基因组DNA为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93784是小麦与滨麦的小片段易位系,易位的滨麦染色体片段位于一对小麦染色体的短臂端部,利用该易位系构建了F2分离群体,进行F2单株成株期抗条锈鉴定,抗性分析证明,小滨麦93784中的抗条锈病基因是单基因控制的,位于滨麦染色体的易位片段上,命名为YrLm。进一步采用24对TaqⅠ(T1-T4)/PstⅠd(P1-P6)引物组合对抗感亲本及F2分离群体进行AFLP分析,筛选出一个与抗条锈病基因YrLm连锁的AFLP分子标记,经克隆和测序,该标记片段长度为205bp,定名为P1T3205。  相似文献   
24.
土人参的组织和单细胞培养及试管苗开花结实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土人参的花梗、茎和叶片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诱导率为75%-90%。愈伤组织经分化和生根培养再生了完整植株。由组织培养再生苗的幼茎诱导的愈伤组织建立悬浮系。由悬浮系分离的单细胞在2/3MS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或振荡培养3周后转入双层培养均再生了愈伤组织,再生率分别为0.28%和0.41%。愈伤组织在含有较低浓度6-BA的培养基上分化出苗。幼苗生长迅速,每3周扩增6.7倍,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25.
天蓝苜蓿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苜蓿属(Medicago)植物多为优质牧草,是进行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较多的一个属。至今已有10余种苜蓿属植物进行过原生质体培养的研究,多数获得了再生植株[1~6]。天蓝苜蓿是一种优质牧草、绿肥和药用植物。关于它的体外培养已有一些报道[5,7,8],但原生质体培养尚未能再生植株。本文以悬浮系为材料进行了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并经胚状体发生和器官发生两种途径获得了再生植株。1 材料和方法天蓝苜蓿(MedicagolupulinaL.)种子采集于吉林省西部草原。干种子用浓硫酸浸泡3min,升汞灭菌5mi…  相似文献   
26.
光(温)敏雄性不育的调控机理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光(温)敏雄性不育的研究无论对于作物杂种优势利用还是揭示植物发育过程中形态建成的光温调控机理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调控机理和分子遗传学角度对光(温)敏雄性不育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结合我们的相关研究,对目前光(温)敏雄性不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7.
根据大麦MLa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了4对家族性引物。通过用家族性引物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抗白粉病品系TAM104R在接种和未接种两种条件下的基因差异表达进行RT-PCR分析,获得了一个在接种条件下特异表达的基因片段RJ-3-3L, 并用RACE方法获得了其cDNA全长,命名为TaMla1。序列比对显示: TaMla1与大麦MLa位点的基因家族成员具有高度同源性,TaMla1编码的氨基酸功能基序扫描表明其为一个CC-NBS-LRR型抗病蛋白。用一套中国春缺-四体材料将TaMla1定位到了小麦的1A染色体上,这正是大麦MLa基因位点在小麦中的同源区段所在的染色体。这些结果表明,TaMla1为一个类MLa抗白粉病基因。同时我们还获得了一个在不接种条件下特异表达的基因片段RW-2-3L,序列分析表明它与MLa 基因也高度同源,推测其可能是一个小麦白粉病的敏感基因或抗性负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28.
丁刘军  普明宇  卫波  王献平  范仁春  张相岐 《遗传》2016,38(12):1090-1101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 f. sp. tritici Eriks.&Henn., Pst)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真菌病害,发掘新的抗条锈病相关基因对于小麦抗病育种和抗病机理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Trihelix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参与调控生长发育、形态建成、胁迫应答等过程。迄今,小麦属Trihelix家族与抗条锈病相关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从乌拉尔图小麦(Triticum urartu Tum., 2n=2x=14, AA)中克隆了Trihelix家族GTγ亚家族中的一个基因,命名为TuGTγ-3。序列分析表明,TuGTγ-3基因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序列(CDS)全长1329 bp,编码442个氨基酸,推测其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为50.31 kDa,理论等电点为6.12。生物信息学预测TuGTγ-3蛋白有一个单分型核定位信号(GLPMQKKMRYT),没有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TuGTγ-3蛋白的保守trihelix结构域的氨基酸序列位置为Q115~R187,第四α-螺旋位置为F234~Y241,CC结构域的位置为K362~K436。二级结构分析显示,TuGTγ-3蛋白由43.89%的α-螺旋、9.51%的伸展链、9.95%的β-转角和36.65%的不规则卷曲构成。利用普通小麦的基因组数据库BLAST分析表明,TuGTγ-3被定位于5A染色体长臂上。瞬时表达实验显示,TuGTγ-3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中,但细胞质中也有少量分布。表达谱分析表明,TuGTγ-3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根和叶鞘,且受小麦条锈菌小种CYR32的诱导而强烈上调表达。进一步通过大麦条纹花叶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BSMV-VIGS)实验证明,转录因子TuGTγ-3正向调控了乌拉尔图小麦对条锈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29.
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基因的初步定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农大3338是通过多年鉴定发现的一个优良的光温敏核雄性不育小麦品系,运用SSR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对其光温敏核雄性不育基因进行了定位,检测到了两个光温敏核雄性不育基因座位,并分别命名为ptms1和ptms2,其中ptms1的基因效应是ptms2的2~3倍。  相似文献   
30.
三个小黑麦花粉株系的染色体组成分析与抗白粉病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张相岐  王献平 《遗传学报》1995,22(5):387-393
对来自小黑麦与小麦杂种的3个花粉株系,DH220-4,DH220-5和DH220-14进行了形态性状观察,染色体组成分析和抗白粉病鉴定。经过染色体形态和数目观察、原位杂交、C-分带、同工酶等电聚焦和贮藏蛋白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证明其中两个株系,DH220-4和DH220-5是6R/6D代换系,另一个株系DH220-14是1R/1D代换系。经人工接种鉴定,两个6R/6D代换系高抗白粉病。从而进一步证明黑麦的6R染色体上存在抗白粉病的基因。同时还对小麦遗传背景下异源染色体的识别及6R染色体的利用价值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