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虎纹蛙消化道不同部位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过氧化物酶(POX)、非特异性酯酶(NSE)、腺苷三磷酸酶(ATPase)、琥珀酸脱氢酶(SDH)等6种酶的活力分布。方法消化道分8个部位取材,应用冰冻切片、石蜡切片、酶组织化学技术及光密度定量分析。结果 ACP在十二指肠活力最高,食管、贲门和直肠其次,其余各部位酶活力显著较低(P0.05)。ALP主要分布于空肠和十二指肠,胃体和幽门中几乎检测不出酶活力。POX在食管和胃体活力显著较高(P0.05),在空肠和回肠酶活力显著较低(P0.05)。NES在消化道各部位均有较多分布,其中以胃体、幽门和十二指肠酶活力显著较高(P0.05),食管和直肠酶活力显著较低(P0.05)。ATPase在贲门活力最高,在回肠和直肠酶活力显著较低(P0.05)。SDH在食管、胃体和直肠活力较高,在幽门酶活力显著较低(P0.05)。结论虎纹蛙消化道黏膜各种酶的活力分布与其他动物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其与脂类消化吸收相关酶的分布显示了明显的物种特异性。  相似文献   
32.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及光密度定量分析,研究4种性类固醇激素受体在牛蛙(Rana catesbeiana)胃肠胰内的定位及表达的强弱,探讨4种性类固醇激素在牛蛙胃肠胰中的功能。染色结果显示,4种性类固醇激素受体在牛蛙胃肠胰内都有分布,雌雄之间分布差异较小。雌激素受体α(ERα)主要分布在牛蛙胃腺、直肠固有层和胰腺中;雌激素受体β(ERβ)主要分布在食道上皮、直肠固有层和胰腺中;雄激素受体(AR)主要分布在食道上皮、直肠固有层和胰腺中;孕激素受体(PR)主要分布在空肠、食道上皮和胰腺中。光密度检测结果显示,雌激素受体α(ERα)在牛蛙胃和直肠中阳性反应最强,在胰腺中相对较弱。雌激素受体β(ERβ)在牛蛙直肠中阳性反应最强,胰腺和食道次之。雄激素受体(AR)在食道中阳性反应相对较强,其他部位都较弱。孕激素受体(PR)在空肠中的阳性反应较强,其他部位都较弱。雌激素受体α(ERα)在胃中以及雄激素受体(AR)在食道和直肠中的免疫阳性反应均是雌性牛蛙强于雄性牛蛙,雌激素受体β(ERβ)在胰腺中的免疫阳性反应是雄性牛蛙强于雌性牛蛙。4种性类固醇激素受体中,雌激素受体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Rβ)在牛蛙胃肠胰中的分布最多,雄激素受体(AR)、孕激素受体(PR)的分布相对较少。性类固醇激素受体主要分布在食道、胃、直肠和胰腺中,其中,分布最多的部位是胃和直肠。4种性类固醇激素受体在牛蛙胃肠胰内的分布表明,性类固醇激素对牛蛙消化功能特别是胃和直肠的功能具有多方面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胡子鲶(Clarias fuscus)消化道黏膜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腺苷三磷酸酶(ATPase)、非特异性酯酶(NSE)、过氧化物酶(POX)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等6种重要酶的分布与组织定位。方法在胡子鲶消化道7个部位取样,采用冰冻切片和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酶活性。结果 ACP在胃贲门和前肠活力最高,食道、中肠和后肠次之,胃体和胃幽门酶活力显著较低。ALP在肠道各部位活力较高,在食道和胃中酶活力显著较低。ATPase除在食道酶活力显著较低外,在消化道其他部位均有较高的活力。NSE在胃幽门和后肠酶活力显著较高,胃贲门和胃体次之,在食道、前肠和中肠酶活力显著较低。POX主要分布于后肠、胃体和幽门,在胃贲门和前肠酶活力显著较低。SDH在胃和前肠酶活力较高,中肠和后肠次之,食道中酶的活力微弱。结论根据6种酶的主要功能和各自的分布特点可推断,胡子鲶前肠和中肠有较强的吸收蛋白质和细胞内消化功能,胃幽门是脂类的主要消化部位,前肠和中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34.
鳜鱼消化道黏液细胞和6种酶的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氏(AB-PAS)染色和酶组织化学方法对鳜鱼消化道各部位黏液细胞和6种酶的分布与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黏液细胞可为分为4种类型,食道黏液细胞多数为Ⅲ型和Ⅳ型,未见Ⅰ型和Ⅱ型;胃贲门和胃幽门黏膜上皮仅有Ⅰ型黏液细胞;胃体黏膜上皮则以Ⅲ型细胞为主;幽门盲囊中主要为Ⅱ型细胞;前肠和中肠中Ⅳ型黏液细胞最多,Ⅰ型最少;后肠黏液细胞则以Ⅳ型和Ⅱ型为主。酸性磷酸酶(ACP)主要分布于幽门盲囊和前肠的黏膜上皮;碱性磷酸酶(ALP)主要分布于食道、幽门盲囊和整个肠道黏膜上皮;非特异性酯酶(NSE)主要分布于胃幽门、中肠和后肠黏膜上皮;过氧化物酶(POX)在胃幽门黏膜上皮中活性较高;琥珀酸脱氢酶(SDH)主要分布于胃腺中;腺苷三磷酸酶(ATPase)在消化道各部位均有较多分布。鳜鱼消化道黏液细胞和酶的分布型与其它动物有相似之处,也有其一定的特异性,与消化道不同部位的消化吸收机能相适应。  相似文献   
35.
36.
37.
扬子鳄胃的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爬行动物胃的一般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研究资料较多,Luppa1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总结.超微结构方面,龟鳖类和蜥蜴类亦有报道2,3,鳄类的资料尚缺.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Fuval)是我国现存惟一的特有鳄类,陈壁辉4等曾对其食性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也对胃的一般组织结构作了描述.作者拟从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方面对扬子鳄的胃作进一步的研究,以丰富比较组织和细胞学资料,同时也增进对扬子鳄进化位置及其食性适应性结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38.
乌龟胃肠胰系统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应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Streptavidin peroxidase,简称S-P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使用六种特异性胃肠激素抗血清对乌龟胃肠胰系统内分泌细胞的种类、定位、分布密度及形态进行了研究。在乌龟胰腺中检测出5-羟色胺、生长抑素、胰高糖素和胰多肽等4种内分泌细胞,生长抑素、胰高糖素细胞多成簇大量分布于胰岛中;5-羟色胺、胰多肽细胞多散在少量分布于胰腺腺泡之间。在乌龟消化道中共检测出5-羟色胺、生长抑素、胃泌素、胰高糖素和P物质等5种内分泌细胞:5-羟色胺细胞在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以十二指肠处分布密度最高(30.7±4.2),空肠其次,回肠、直肠处最低(12.0±1.0/11.2±3.0);生长抑素细胞仅分布于食道和胃中各段;胃泌素细胞分布于胃幽门部和十二指肠处;胰高糖素细胞分布于胃体至空肠段,以胃幽门部分布密度较高(11.3±1.1);P物质细胞仅布于胃幽门部;消化道各段均未检出胰多肽细胞。与其他爬行动物比较,乌龟胃肠胰系统内分泌细胞的分布既存在着一定共同点,又显示了较大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神经肽Y(NPY)、五羟色胺(5-HT)和胰高血糖素(GLU)免疫阳性细胞在黑斑蛙(Rananigromaculata)视网膜上的组织学定位。方法应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SP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并结合生物统计学分析。结果NPY细胞主要分布于内核层和节细胞层。内核层中出现两种阳性细胞,一种出现在第2、3亚层,常为多个细胞聚集;另一种出现在内侧,有突起伸入内网层。节细胞层阳性细胞分布较少,胞体有大小之分。5-HT细胞主要分布于内核层和节细胞层,位于内核层中邻近内网层一侧的阳性细胞有突起延伸入内网层。GLU细胞分布于外核层、内核层内侧以及节细胞层。结果 黑斑蛙视网膜上NPY、5-HT和GLU细胞的分布与其它物种有相似之处,也有其自身特点,符合其晨昏性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40.
采用常规瑞氏染色和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外周血细胞的显微结构及细胞化学特征进行了观察。在团头鲂外周血细胞中可区分出六类细胞: 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血栓细胞。其中淋巴细胞是除红细胞外含量最多的细胞, 其次分别为血栓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成熟红细胞多为卵圆形, 表面光滑, 胞核呈椭圆形或圆形, 染色质较为致密; 淋巴细胞多呈圆形, 胞质较少, 胞核常偏位; 单核细胞多为圆形, 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 胞质内可见空泡状结构; 嗜中性粒细胞近似圆形, 胞核常偏于细胞一侧, 呈分叶状、肾形或椭圆形, 核质界限清晰; 嗜酸性粒细胞一般为圆形, 胞核为肾形或椭圆形, 胞质中充满紫红色颗粒; 血栓细胞形态多样, 主要有椭圆形、纺锤形、长杆状和泪滴形, 核质比较大。淋巴细胞呈α-醋酸萘酚酯酶(ANAE)阳性, 呈过碘酸-雪夫(PAS)、氯乙酸AS-D萘酚酯酶(AS-DCE)弱阳性, 呈苏丹黑B(SBB)、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及过氧化物酶(POX)阴性; 单核细胞呈POX、ACP强阳性, PAS、SBB、AS-DCE和ANAE为阳性, 呈AKP阴性; 嗜中性粒细胞除PAS和ANAE为弱阳性外, 其他染色结果和单核细胞相同; 嗜酸性粒细胞呈POX、ANAE强阳性, SBB、ACP阳性, PAS及AS-DCE则为弱阳性, 呈AKP阴性; 血栓细胞呈PAS、AS-DCE及ANAE弱阳性, 呈SBB、ACP、AKP及POX阴性。团头鲂外周血细胞的显微结构及细胞化学特征与其他鱼类具有相似之处, 但亦有其明显的物种特异性。该研究结果可作为监测团头鲂健康状态的依据, 为其养殖及病理诊断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